【國內試駕】Mercedes-AMG GT S

有毒的賽道結晶

記者:文/Miao Wu 版面構成/lulu 2016-05-17

據說神農氏死前最後一句話是:「這藥有毒!」...

擁有跑車是許多人的夢想,談到跑車的終極之作當然就是身價動輒千萬的昂貴超跑,然而身為愛車人,在步入超跑殿堂前,遍嚐百草的經歷絕對是必要的。擁有極致駕馭及操控極限的GT跑車,就是跑車迷進入全新領域前必須服用的最後毒藥,只是這帖Mercedes-AMG GT S藥性不凡,即使只是淺嚐,可能就會從此上癮,再也不願進階。

更緊湊、更流線

4

GT S是Mercedes-AMG GT車系的進階性能化版本,也是Mercedes繼SLS AMG停產之後,所推出的另一款雙門雙座純種跑車。兩者外型上確實有太多相似的元素,免不了會讓人聯想在一起,不過別以為GT/GTS就是SLS的後繼車型,兩者不管是車身尺碼或配備等級都有明顯差別,分屬不同級距,所以價格也相差將近一倍。

3
超長車頭是GT S和SLS的共同特徵,也讓它們的前後配重比更完美。
▲超長車頭是GT S和SLS的共同特徵,也讓它們的前後配重比更完美。
說到跑車級距,SLS的確是大了些,不過其實GT S也沒多小隻,但緊湊跑車就是比較受歡迎,至於能不能比911還受歡迎,那又是另外一回事。GT S和SLS都有車頭超長的特徵,而且把座艙移向後軸,使得這兩款車的配重比同為前47%、後53%。
GT S比起SLS更適合在街道生存,至於能否滿足日常使用就得看個人了。
▲GT S比起SLS更適合在街道生存,至於能否滿足日常使用就得看個人了。
GT S的造型比起過去的SLS更有現代感,開上路存在感十足!
▲GT S的造型比起過去的SLS更有現代感,開上路存在感十足!
兩款車外表比較大的差異在於後半部造型,其中SLS由於繼承300SL Gullwing的鷗翼跑車,造型較為復古,而如今的GT S就沒有這樣的包袱,所以車頂線條得以一路從A柱上緣延伸到後保桿而沒有中斷。
車尾翼是電動升降設計,不過和大部分的車一樣,隱藏起來比較好看。
▲車尾翼是電動升降設計,不過和大部分的車一樣,隱藏起來比較好看。
圓潤而流線的斜背設計,已經是當代跑車常見的特色。
▲圓潤而流線的斜背設計,已經是當代跑車常見的特色。
這種迷人而圓潤的斜背,也是當代跑車流行的設計,像是JAGUAR F-Type R、PORSCHE 911 Carrera S都有這樣的特徵。

由於具備加寬輪弧,GT S的前視角看起來寬闊扁平,給人緊貼路面的印象。
單柵水箱護罩內部鑽石型護網表面沒有鍍鉻處理。
▲單柵水箱護罩內部鑽石型護網表面沒有鍍鉻處理。
而在細節設計上,水箱護罩和SLS同樣都是單柵型式,我們也注意到,或許是為了避免搶走三星芒廠徽的風采,原廠並沒有在鑽石排列的護網上加上鍍鉻處理,不過這反而讓塑膠材質直接暴露在外,也許有點不智。
巨大的進氣壩尺寸甚至比SLS AMG還大,卻很配它的外型。
▲巨大的進氣壩尺寸甚至比SLS AMG還大,卻很配它的外型。
至於頭燈造型和一般賓士家族大異其趣,燈組內還可以清楚看到全都使用LED的照明技術,包括LED日行燈和主動遠光輔助都是標配。兩側進氣壩開口相當大,已經是現代跑車必要的特徵,也能充分展現它的的嗜路氣勢。
更緊湊的車身,以及更短的軸距,讓GT S擁有靈活敏捷的動態表現。
▲更緊湊的車身,以及更短的軸距,讓GT S擁有靈活敏捷的動態表現。
黑色真皮頂蓬選配要價87,000元,只佔本車選配價的極少部份。
▲黑色真皮頂蓬選配要價87,000元,只佔本車選配價的極少部份。
在GT S的引擎蓋後端與車側葉子板都有散熱開口設計,後視鏡固定連接座細長而扁平,顯然也有空氣力學的考量。前19、後20吋的寬胎與紅色煞車卡鉗,也點出它的性能魅力,至於車尾異常扁平的尾燈組、電動升降尾翼,和融入後保桿內的雙出排氣管,都讓人一眼就看出它的超凡身份。
別覺得黃色看起來像是計程車,光這個車色就要價45.5萬元!
▲別覺得黃色看起來像是計程車,光這個車色就要價45.5萬元!
這支橫桿除了可以選用碳纖維,也可以選擇玻璃纖維材質。
▲這支橫桿除了可以選用碳纖維,也可以選擇玻璃纖維材質。
附帶一提,這部試乘車選用的是AMG專屬的「陽光黃」車色,雖然這讓我們停在計程車陣中會有點尷尬,不過路上如果看到有這種車色的GT S,最好還是離它遠一點,因為這個車色選配價高達45.5萬元!選用其他消光色頂多只要8.8萬,只能說為了「專屬」這兩個字,就會貴得莫名其妙。


用料頂級、質感一流

4

打開厚重的車門,我們第一個念頭就是:內裝看起來總算不一樣了!GT S除了儀錶版、冷氣出風口和中央螢幕看起來很眼熟,其他都是重新設計,也與過去的SLS大不同。首先我們注意到的是麂皮包覆的平底方向盤,它的握感實在棒透了!當然最引人注意的是中央的控制面板,看起來複雜,標示卻很清楚,很快就能上手。兩排控制鈕負責的是有關性能和動態的功能,用來客製化改變駕駛模式、ESC、懸吊阻尼、變速模式、引擎聲浪等特性。

螢幕畫面堪稱華麗,各種功能選項都有中文說明,使用上很容易。
▲螢幕畫面堪稱華麗,各種功能選項都有中文說明,使用上很容易。
關於動態與性能的控制鍵集中在一起,但位置安排不太符合人體工學。
▲關於動態與性能的控制鍵集中在一起,但位置安排不太符合人體工學。
中央則是COMAND Online系統的旋鈕和手寫觸控板,以及後方的排檔裝置。由於手動換檔已經全部由方向盤撥片取代,排檔桿只留下R-N-D的檔位,與按鈕直接進入P檔的設計。
在Race模式下,可以使用Launch control急速起跑功能。
▲在Race模式下,可以使用Launch control急速起跑功能。
這組跑車座椅的包覆性沒話說,可惜有點妨礙控制區的操作。
▲這組跑車座椅的包覆性沒話說,可惜有點妨礙控制區的操作。
整個內裝包覆幾乎只看得到三種材質:鋁合金、碳纖維、真皮,看起來真的很有高檔跑車的風範!但實際用起來,卻讓我們覺得人體工學設計真的有點糟糕。設計上最大的問題在於控制面板過於偏後,在正常的坐姿下,右手掌大約放在杯座的位置,換句話說,想要操控螢幕和導航,手肘必須往後移,不過跑車座椅的兩側突出包覆就會妨礙這樣的動作;接下來應該不難想像,如果想倒車排檔,或操作下方的按鍵時,要用什麼奇怪的姿勢才碰得到了。


4
▲車門上的置物格只簡單用皮料阻隔,容量也相當有限。

原本標配6支喇叭的音響系統,在試乘車上已經升級為價值9.4萬的Burmester環場音響系統,因此全車總共有10具喇叭含後方的重低音喇叭。只不過開GT S在車窗緊閉情況下龜速前進,車內也能清楚聽到低沉的排氣聲浪轟隆作響,這讓我們不太確定音響效果究竟算是好不好。

車頂上方有座椅加熱、升降尾翼、雷達輔助畫面等控制開關。
▲車頂上方有座椅加熱、升降尾翼、雷達輔助畫面等控制開關。
雖然它的車寬將近2公尺,但畢竟是一部跑車,車艙的空間非常有限。兩套座椅把人體緊緊包覆起來,也和車門間緊密相接,留下的空隙實在不多;座椅的調整操作鍵又被設置在座墊側面而不是賓士車慣用的車門上,在調整時會比較不方便。還好標配就有提供三套記憶的功能,解決了這方面的困擾。而它的置物空間也很少,就連門板的置物處也相當狹小,大概只適合用來放小摺傘,大一點的背包就必須放到行李廂,不過用來固定的方式就要自己想辦法。此外,座艙和行李廂之間並沒有直接貫通,而且這輛車還額外加裝一根碳纖維橫桿,取放物品只能從後面來,可以載運的行李大小也受到限制,所幸放個兩套高爾夫球袋應該沒有問題。
門板上的裝飾也相當講究,真皮、金屬和碳纖維全用上了。
▲門板上的裝飾也相當講究,真皮、金屬和碳纖維全用上了。
其實這款車的日常實用性如何,我們也不是太在意,因為這車在台灣實在太顯眼,連停路邊都要提心吊膽,平時根本不太可能拿來代步,基本上應該只是富貴人家車庫裡的其中一台,是用來耍帥順便練技術的假日玩具。


震天價響、蠻力驚人

Mercedes-AMG GT S不只是馬力比GT大48hp,懸吊系統也換上更高檔的AMG RIDE CONTROL;這套系統厲害的地方在於除了具備三段(Comfort/Sport/Sport+)調節的懸吊模式,還有全時作動的電子調節阻尼功能。除此之外,GT S後軸還有AMG電子差速器,用來確保極端狀況下驅動輪的驅動力和抓地力。最先進的是,GT S就連引擎腳和變速箱腳座也導入電化,會經由電腦計算,主動調節引擎相對於車身的角度,來避免引擎晃動造成破壞車身平衡的情形發生。

從這個角度更能看出引擎所在位置,主要都在前軸後方。
▲從這個角度更能看出引擎所在位置,主要都在前軸後方。
談到性能終究得回歸帳面數據,GT S搭載的是4.0升雙渦輪增壓引擎,排氣量遠比SLS的6.2升小很多,而最大馬力510hp也確實不如SLS,但峰值扭力66.3kgm卻旗鼓相當。然而這裡談的都是超過500匹馬力的跑車,就算馬力輸贏幾十匹,性能也絕對都是前段班。除非擺明就是買來比賽,否則只是開去郊外溜溜車,車輛設定的平衡性往往是決勝關鍵。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願意投GT S一票。


腦門充血、硬派作風

4
▲行李空間不算大,但也具備基本的生活需求。

GT S一開始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很顛!整部車像是沒有避震一樣,柏油路哪裡沒鋪好一定知道,真的不誇張,壓到貓眼石幾顆都數得出來,而這只是三段阻尼調整中的Comfort模式!可想而知用Sport+在台北市開車有多自虐。V8引擎的排氣聲當然宏亮,幸好配有怠速熄火裝置,停紅燈不至於招白眼;當然如果你真的性好此道,按下按鍵就能讓分貝破錶。

GT S另一個特點是引擎位置在前軸與車艙之間,也就是所謂的前中置引擎配置。掀開引擎蓋就能看到, 這具 M178引擎體積不小,不過還好有超長的引擎室,所以只佔據了後半部;至於前半部則留給一堆或站或躺的散熱鰭片與風扇,其中包括中冷器也是採用水冷的設計。

低矮扁平的車身造就穩定的過彎表現,操控極限也相當高。
▲低矮扁平的車身造就穩定的過彎表現,操控極限也相當高。
從車外覺得它的車頭真是長得不像話,坐進去才發現看得到車頭卻反而增加了距離判位的困難,要不是裝了雷達,GT S的標配表中應該會多送兩根旗桿。而偏後的重心加上後輪驅動的設計,讓GT S在快速過彎時的重心轉移很有感,即使這套胎的抓地力已經很不錯,速度或路線沒控制好,車身很容易就會擺動;但若是一切都很完美,GT S會像軌道車平貼在路上刷過彎道,強大的離心力讓人不自覺想尖叫。
僅需3.8秒就能完成0-100km/h起步加速過程,比911 Carrera S還快。
▲僅需3.8秒就能完成0-100km/h起步加速過程,比911 Carrera S還快。
所謂的Comfort模式並不如字面上那樣舒適,其實運動表現已經不俗;或許原廠指的是加油掏錢時心裡的舒適程度,因為Sport模式下的油耗實在有點驚人,才開出來沒多遠,75公升的油錶已經掉了3格,開不到100公里就剩下一半。
3
不過Sport模式確實差很大,除了聲浪自動加強,各種反應也更敏捷而積極,然而彎中細膩的特性卻不會失去,初次接觸的人應該也不難掌握。我們驚喜地發現,GT S能讓人想要試著挑戰更高速過彎的結果,這種操控安心感是過去我們試駕SLS時所不曾體會的,這果然是真的很有樂趣的車!可恨的是試駕當天細雨綿綿,也沒有太多場地可以讓我們盡情奔馳,不過短暫的幾回合就已經讓我們相當驚豔。享受賽車科技的極致駕馭何需超跑,這種GT跑車專屬的速度領域只要淺嚐就會上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