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試駕】VW Polo 230 TSI Comfortline

更大、更寬敞、更先進!

記者:文/Miao Wu 版面構成/lulu 2018-05-31

不管在歐洲還是台灣,休旅車都是票房保證,不過如果回歸到生活上的務實面,小型掀背車還是比SUV更適合台灣的用車環境,光是尺碼大小就決定了一切。想要穿越擁擠的菜市場或夜市,前往大賣場地下停車場的螺旋車道,開著小車的心理壓力就是比較少,甚至像路邊違停、卡位鑽車縫這種開車族的日常作為,誰都知道用小車才是最好的犯案工具。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對許多只需要通勤代步人來說,休旅車的強項大多看得到用不到,這也是為什麼歐洲最暢銷的車種都是掀背車而不會是休旅車。就像我們這次試駕的Volkswagen Polo,就是一部五臟俱全的新世代歐洲小掀背,撇開時尚設計、動感造型這些主觀特質不講,新搭載的各項進化配備,以及配置的1.0升渦輪引擎,都會讓人覺得:這才叫做把錢花在刀口上!更不用說擁有五星認證的安全性,還可選配過去在高階車款才看得到的ACC和數位儀錶。

重新回到主流行列

4

由於產品調性相近,上一代Polo車系在歐洲素有小Golf的稱號。不過由於過去太古標達在結束代理前為了刺激買氣而採取大膽的行銷手段,2014年以後在台銷售的前代Polo,無論產地、動力或變速系統都與在歐洲上市的版本完全不同,雖然連帶讓消費者能以不到60萬元的代價就能買到,但坦白講在這樣的架構下,Polo只不過是一部便宜一點的進口小車,幾乎毫無亮點可言。

改朝換代之後,Polo宛如重獲新生!雖然在進口車蔚為主流的台灣,選擇與歐洲同步的規格,註定價格上再也無法和國產車比拼,但回饋給消費者的,卻是等級不只三級跳的品質和設計,以合理的價錢買到世界最先進的汽車科技,相信這才是買家真正想要的。


改頭換面的新造型

4
▲MQB技術平台為Polo帶來前所未見的大格局與高檔配備。

這次Polo用的是Volkswagen最新的MQB技術平台,這使得它能夠配置與高階車型相同的動力系統,而且主動安全和資訊娛樂系統的等級也同步獲得提昇,對於熟悉舊款Polo的車迷來說,也會發現車室乘坐空間明顯大了一號。從車輛規格來看,第六代的車長和車寬都比前一代明顯增加,其中車長甚至已經一舉超過傳統認知A0級距上限的門檻4公尺,軸距也拉長93mm而來到2564mm的幅度,座艙位置大幅前移的結果,連帶改變了整體的視覺比例,讓Polo呈現出寬廣低趴的自信跑格。

3
線條更銳利的保桿設計,為Polo呈現比以往更富自信的面容。
▲線條更銳利的保桿設計,為Polo呈現比以往更富自信的面容。
後車窗玻璃無法降到底,最低只能降到剩下三分之一。
▲後車窗玻璃無法降到底,最低只能降到剩下三分之一。
全新家族特徵同時也融入外觀造型,車門鈑件上可見一道貫穿前後車門的銳利轉折,頭燈輪廓也有細長鋒銳的特色,配合狹長低扁的下方進氣口,以及大量運用梯形元素作為前後保桿及氣壩風格的作法,都是一眼就能看出新世代設計的關鍵所在。唯一不變的大概就是尾部維持原本的簡潔特性,尾燈輪廓並沒有為了刻意呼應頭燈造型而變得細長,而是保留大面積燈組的車系傳統,至於已經成為經典的粗壯C柱,當然也繼續出現在這款新車上。
粗壯的C柱已經成了Volkswagen掀背車的共同特色。
▲粗壯的C柱已經成了Volkswagen掀背車的共同特色。
這一次原廠給的配備等級相當不錯,中街Comfortline開始就標配自動感應LED頭燈及導光條,霧燈有角落照明功能,可惜用的是鹵素燈泡而非LED,一白一黃的色差有點突兀。我們也注意到車系配置的鋁圈最大只到16吋,以新世代歐洲車而言,不覺得太保守了嗎?


媲美高級車的科技質感

4

內裝格局完全擺脫了舊款過於陽春的缺點,比照7代Golf導入水平概念的時尚風格,雖然還是採用了中央螢幕、音響面板、排檔座的傳統架構,但由於MIB資訊娛樂系統使用的是鏡面玻璃觸控設計,搭配橫跨駕駛艙的全幅儀表台飾板,營造出來的整個前座科技感和質感還是很到位。這組MIB系統同時整合了藍牙、音樂播放和App Connect多媒體手機鏡射功能,而且不需透過旋鈕就可直接觸控操作,使用上沒有發現什麼問題;若是硬要說點什麼,我們會說這畢竟只是基本款的8吋機型,支援功能較少以外,也沒有像9.2吋機型那樣能夠手勢控制,不過看在全車系都標配的份上,實在沒什麼好挑了。

數位儀錶提供了虛擬雙圓儀錶、全景式電子儀錶以及附加資訊等三種模式。
▲數位儀錶提供了虛擬雙圓儀錶、全景式電子儀錶以及附加資訊等三種模式。
本次改款,第二代AID全邏輯數位化儀錶在CL等級以上車款皆可選配,對許多潛在買家來說應該是最好的消息;這套系統提供了虛擬雙圓儀錶、全景式電子儀錶以及附加資訊等三種模式,還可自選資訊配置的顯示項目,以其實用性而言,要價3萬元的價格並不算貴,我們相信將是很有吸引力的賣點。


全面放大的乘坐空間

4
▲尺碼全面放大之後,後座空間獲得大解放!

與歐洲一樣,前座標配的是手動調整的織布椅,並且採用的是德系車常見的轉盤式椅背角度調整設計,實際操作時感覺滑順輕手,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用。前面提到內部空間在改款後進步許多,這從後座腿部空間的充裕程度就能看的得出來。

前座調整至適當位置後,後座乘客膝部和椅背間保有充裕的距離。
▲前座調整至適當位置後,後座乘客膝部和椅背間保有充裕的距離。
一般這種等級的小車會遇到最大的問題通常都是後座椅背過挺,大腿很容易就頂到前座椅背,所以我們過去常開玩笑地用「摩肩擦踵」來形容。不過這個成語在新款Polo上完全用不到,因為它的後座空間真的不像是4米小車該有的樣子,表現出色極了!
雖然體型變大,不過椅背翻折後還是無法形成完全平整的行李空間。
▲雖然體型變大,不過椅背翻折後還是無法形成完全平整的行李空間。
標準模式下有351L的容量,並且能調整底板加以擴充。
▲標準模式下有351L的容量,並且能調整底板加以擴充。
或許60/40分離的椅背忘了提供中央扶手讓後座乘客使用,前座間的扶手也沒有為後座設想專用的置物格,但就以乘坐舒適性的角度來說,我們必須給它相當高的評價。
用料與包裝在部份細節上不夠細膩,譬如手套箱內沒有植絨減噪設計。
▲用料與包裝在部份細節上不夠細膩,譬如手套箱內沒有植絨減噪設計。


舒適沉穩的行路感

4
▲舒適的乘坐特性,以及平穩安定操控感,是我們對它的第一印象。

初期引進的Polo全都配置1.0升TSI這顆三缸渦輪引擎,115hp/20.4kgm的動力數據不算突出,但別忘了它的車重不到1.2公噸,配合七速DSG的特性,也能有小車應有的輕巧靈活特性。不過原廠調校上似乎並沒有讓變速反應像Golf那樣積極,個人覺得峰值扭力來得有點晚,在標準模式下會感覺到動力銜接時的些許秒差,幸好除非像我們是為了試駕,否則根本可以無視。

這組小排量渦輪引擎是目前Polo唯一引進的動力系統。
▲這組小排量渦輪引擎是目前Polo唯一引進的動力系統。
我們相信這種調校是刻意的,目的是讓乘客坐起來更舒服,因為無論是懸吊或動力輸出的特性,Polo都不是偏向運動化設定,然而它在山路上表現出來的沉穩程度,卻又是另外一回事。高速下過彎,指向性的精準早在預期之中,但我們注意到Polo沒有一般扭力樑結構常見的扯動所造成的不安感,操控感竟然意外地平穩;雖然原廠配胎的循跡性仍不足以讓人膽敢嘗試極限,不過連刷過幾個大角度彎之後,就知道不用擔心煞車效率和漂浮的問題,只需要留意路線和控制油門就好,於是猛然想起,這不就是歐系掀背車典型的特性嗎?

嚴格說來,Polo的寧靜度以小車而言已經不錯,但開習慣中大型車的龜毛人士恐怕會想再加強底盤的隔音,幸好它還不至於到達會讓人抱怨的吵雜程度。試駕的這款車同時還有「ACC主動固定車距控制巡航系統」,這同樣是全車系都可選配,由於軟硬體共用的緣故,ACC是與「前方行人監控系統」、「含自動輔助緊急煞車功能的車前碰撞預警系統」綁在一起,總共要價3萬元。透過儀錶可以掌握ACC設定車速並能調整車距,我們也注意到如果彎道幅度不要太大還是跟得上,而且就算前面是摩托車也一樣感應得到,敏感度調整得恰到好處。這套ACC在車速降低到完全靜止後,就會要求由駕駛自行踩住煞車,但恢復上路後,在極低車速下再按一下RES就可以繼續跟車,算是推薦懶人必選的配備。
Polo在各方面的進化有目共睹,也使得它能夠成為級距中的優等生。
▲Polo在各方面的進化有目共睹,也使得它能夠成為級距中的優等生。
整體而言,我們認為Polo這次的改款很成功,可以讓4位大人舒適共乘,1.0 TSI的動力表現和沉穩的底盤反應很得我心,當然嶄新的科技配備也能為實用性加分。你絲毫不必擔心購買入門小車只能獲得廉價的待遇,因為這次Polo帶來的是原汁原味滿滿的誠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