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試駕】綠能霸主TOYOTA Prius

記者:圖、文/Dean Chou 版面構成/lulu 2016-04-07

談到油電車絕對會聯想到Toyota Prius,18年的歷史造就出非常成熟的產品,來到第四代Prius,更以優越的產品力一上市就造成缺車潮。在台灣銷售策略上,採單一車型販售,消費者使用到的就是最頂級配備;售價上第四代Prius的109.9萬元售價與前一代最頂規車型125.9萬元相比,足足優惠了16萬元之多,我相信,2016年將掀起Prius油電車旋風。

4

Toyota極力研發油電混合動力,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下,已經可稱之為純熟之動力系統,旗下不同車型產品多會同時搭配油電混合系統供消費者選擇,從銷售數字來大家對於混合動力車款接受度頗高。其中Toyota Prius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混合動力車代表,衍生出Prius C、Prius α等Prius家族,全球銷量突破350萬台的銷售成績,再次證明消費者對於節能的注重。1997年第一代車型上市,台灣直到2006年第二代才正式導入,歷經第三代到現在的第四代Prius,不斷的演進下成為HV節能科技的先驅。

3

新世代TNGA底盤

來到第四代Prius,市場定位有很大的改變,前一代偏向舒適實用與保守,這一代則定位在具有豐富駕駛樂趣與時尚感。改變市場定位不是嘴巴說說就會不一樣,要與駕駛樂趣與時尚畫上等號,車輛外觀造型與底盤懸吊需有很大轉變。第四代Prius外觀具有未來科技感,有點類似Mirai的神韻,透過深邃的車身摺線與不規則頭、尾燈組大破大家對於車該有的造型,而Prius車身上帥氣的線條不只為了造型好看而已,搭配平整化底盤風阻係數達到0.24Cd,自家雙門跑車86風阻係數為0.27Cd。

至於駕駛樂趣呈現上,Prius率先使用TNGA新世代底盤基礎。TNGA為模組化底盤,類似其它品牌的MQB系統,相同的底盤透過小小修改能套用在不同車款上,大幅度降低車廠的生產成本。對於消費者而言,TNGA有著高剛性車體結構,提升980MPa以上的超剛性鋼材,比重調升至19%,與前代相比剛性提升16%。焊接技術上改採LSD雷射強化技術,焊接點距離較小,與一般車體焊接增加30%焊點及車體抗扭曲提升60%,但這幾項其實對於操控樂趣提升有限。最有效的提升操控是TNAG底盤修改後懸吊從拖曳臂改為雙A臂設計,新底盤的車身重心也大幅下降,造就第四代Prius路感回饋清晰、側傾幅度變小、轉向反應敏捷,駕駛能有更高的駕馭感受,而後軸改為雙A臂後不僅有操駕樂趣,獨立懸吊處理路面坑洞快速、平穩,提升該有的舒適性。


未來車的雛型

4
▲頭燈組內搭載LED Bi-Beam頭燈,具有AHB智慧型遠光燈切換系統。

第一眼看到第四代Prius被它未來感給震攝住,那種不按牌理出牌的視覺震撼,跳脫大家對於車該有的形體。誇張的車身鈑件搭配不規則頭燈組不太像是油電車該有的霸氣,頭燈組內搭載LED Bi-Beam頭燈,具有AHB智慧型遠光燈切換系統,無時無刻幫助駕駛有最佳前方視線。

車側低扁的車頂線條有如流線雙門跑車,C柱採黑色塗裝營造懸浮式車頂。
▲車側低扁的車頂線條有如流線雙門跑車,C柱採黑色塗裝營造懸浮式車頂。
車側低扁的車頂線條有如流線雙門跑車,C柱採黑色塗裝,營造出Toyota集團最近很夯的懸浮式車頂;
15吋鋁圈外面加蓋,原廠宣稱有節能效果。
▲15吋鋁圈外面加蓋,原廠宣稱有節能效果。
鋁圈搭載15吋195/65R15尺寸規格,原廠刻意在鋁圈外加上蓋子,目的是輪胎在轉動的時候降低擾流提升油耗表現。
車尾尾燈採直立式造型,LED內部導光條勾勒出極具魅力的車尾線條。
▲車尾尾燈採直立式造型,LED內部導光條勾勒出極具魅力的車尾線條。
車尾尾燈採直立式造型,LED內部導光條勾勒出極具魅力的車尾線條,在後檔與尾翼下方增加長條面積玻璃,從車內往後看有更清楚後方視野。
3
置中的儀表板是Prius一貫特色,較高中控台與門飾板有被環抱的感覺。
▲置中的儀表板是Prius一貫特色,較高中控台與門飾板有被環抱的感覺。
白色烤漆的中央鞍座很怕一不小心把它刮花。
▲白色烤漆的中央鞍座很怕一不小心把它刮花。
進到車內,內裝主要可分為上、中、下層次,中控台最上層為MID行車資訊目,駕駛可透過方向盤右邊的按鈕來切換,提供油電動力資訊、導航、影音、空調等訊息,能清楚了解目前車輛狀態,原廠賦予JBL十具揚聲器,建構出完美聽覺饗宴。
三種行車模式提供駕駛不同操駕感受。
▲三種行車模式提供駕駛不同操駕感受。
中間安置7吋觸控彩色螢幕與空調系統介面,全中文化顯示輕易上手,資源中文化衛星導航;空調功能部份增加S-Flow智慧型雙區恆溫空調系統,藉由副駕駛氣囊感知器判斷副駕駛座狀態,自動減少副駕駛座風量,達到最佳冷房效果與提升油耗表現。
偏向舒適的雙前座椅,未提供電動調整功能。
▲偏向舒適的雙前座椅,未提供電動調整功能。
第四代Prius將鎳氫電池從後座椅背移至後座椅下,後座椅得以向後延生。
▲第四代Prius將鎳氫電池從後座椅背移至後座椅下,後座椅得以向後延生。
第四代Prius駕駛坐姿降低59mm,坐進去瞬間增加戰鬥氣息,前擋風玻璃面積加大,順勢降低引擎蓋重心62mm,並帶來更廣的駕駛視野。TNAG底盤成功增加車室內部空間,與前一代相比,車身長、寬分別增加60mm與15mm,軸距則維持不變,車高降低20mm。軸距不變的情況下要如何增加車室空間呢?第四代Prius將鎳氫電池從後座椅背移至後座椅下,後座椅得以向後延生,車頂挖空處理增加空間,以我180cm的身高膝部能有一個拳頭、頭部半個拳頭,不會帶來壓迫感。
後行李廂多了12L達到457L置物容積,椅背有6/4分離傾倒功能。
▲後行李廂多了12L達到457L置物容積,椅背有6/4分離傾倒功能。
後行李廂多了12L達到457L置物容積,椅背有6/4分離傾倒功能,對於都市化設定的油電車可靈活運用。


純熟引擎搭配電動馬達

4
▲動力維持一顆1.8升排氣量直列四缸dual VVT-i Atkinson循環引擎。

動力維持一顆1.8升排氣量直列四缸dual VVT-i Atkinson循環引擎,工程師重新設計進氣口的幾何形狀、EGR廢氣氣道以及冷卻水道,就是希望能提高引擎效率;與前一代相比引擎動力小小略減,最大馬力98hp/5200rpm與14.5kgm/3600rpm最大扭力。電動馬達部分,搭配一具可輸出72hp馬力、16.5kgm扭力的永磁馬達,兩者相加之後,系統的綜效最大馬力為122hp。變速箱維持CVT無段變速系統,馬達位置從原本與引擎成一直線型式改到輸出軸上,這樣能減少電流損失及縮小體積,與前一代相比馬力調降、效率提升,加速力道與之前相同又更加節省燃油,歐規測試平均油耗達到26.7km/l的優異水準。

如果電池電量夠純電模式能行駛到58km/h最高時速。
▲如果電池電量夠純電模式能行駛到58km/h最高時速。
啟動Prius瞬間不會聽到引擎聲響,儀表板上只會顯示Ready燈號,這時輕撥排檔桿入D檔就能行駛。大多數起步只使用電動馬達,除非電力不夠或者駕駛大腳給油,引擎頓時瞬間介入,如果電池電量夠純電模式能行駛到58km/h最高時速,但是如果電腦偵測到電量不夠或者駕駛者過於激烈,引擎隨時會介入輔助,在試駕過程中,有一度純電模式只能行駛到38km/h,合理懷疑應該是電量不夠或者當時我正行駛在山區。混合動力Prius行車模式可分為三種一般、節能與運動,喔!不是!是四種,還有EV純電模式,不同模式最大差異是油門的敏銳度以及引擎、電動馬達運轉時機,駕駛者可以隨時切換想要的駕馭感受。


雙A臂增添駕駛樂趣

4
▲搭載TNAG新世代底盤,後軸從原本的拖曳臂改為雙A臂。

動力並非這次大改款主要重點,搭載TNAG新世代底盤,後軸從原本的拖曳臂改為雙A臂,原廠刻意強調它的駕駛樂趣,我們就得進山區好好體驗一番。山區本不該是油電車撒野的地方,因為趨向節能的動力調校,感受不到太大樂趣。但使用TNAG底盤的Prius,低重心加上前麥花臣、後雙A臂懸吊機構,有限的速度下居然還能帶來暢快駕馭感,前輪轉向精準、後輪穩定性高,擺脫以往大家對於Toyota的刻板觀念,礙於輪胎尺寸較小,過彎極限不高,當車輛瀕臨極限時,S-VSC轉向輔助穩定系統與TRC循跡防滑控制系統會介入,調整動力輸出及EPS電子動力輔助修正方向盤。

安全性外,除了TRC與EPS主動安全防護外,擁有高達七顆輔助氣囊搭配高剛性車體,打造出移動安全堡壘。另外,先進安全配備導入PCS預警式防護系統、LDA車道偏移警示系統以及ACC主動是車距維持系統。PCS偵測到車輛與前車過近,駕駛又未踩下煞車,會發出警示音提醒;LDA透過鏡頭偵測車道兩邊白線,當駕駛偏離行車路線會以警示音告知並些微介入轉向系統;ACC當駕駛設定巡航後,可透過方向盤上按鍵來調整前方車距,前車慢自動減速、前車快會自動恢復原設定速度,但如果碰上塞車ACC是不會自動幫你煞停。


綠能車壇震撼彈

4
▲Prius日本上市就造成缺車潮,台灣當然也不例外。

在替代時能新能源未正式發覺之前,油電混合車看起來是不錯的選擇,但也非無敵,電動馬達在高速行駛時就無用武之地,所以對於較常在都市活動的消費者來說,油電動力確實可以守住你的荷包。第四代Toyota Prius上市帶給車壇一個震撼彈,強烈未來科技感的造型搭配上Hybrid動力,改變了大家對於油電混合車的刻板印象,沒錯!這就是Toyota想要帶給消費者的新感受。年輕的扮相擁有節能的心臟,再加上TNAG強調駕駛樂趣底盤,原廠將目標族群下放至30歲左右男性車主,在重視環保議題的同時還能走在時尚的尖端。

原廠銷售策略上採單一車型販售,定價為109.9萬元,入主不需考慮要買哪種規格車型,直接給消費者最高規格配備,比起前一代CP值高出許多。好的產品人人愛,Prius日本上市就造成缺車潮,台灣當然也不例外,接單已超過五百台而且不斷累積。它的好當然不是我說的就算,銷售數字才是最好的證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