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試駕】LEXUS GS F用不同思維鼓動人心

記者:文、圖/HAYABUSA 版面構成/lulu 2016-04-12

GS F是LEXUS的「F」高性能車系列中的第四部作品,這四部作品在不同的角度上也都有各自的意義。2007年的IS F帶來LEXUS跑房車的驚艷與驚喜、2009年的LFA超跑為系列建立起聲譽與地位、RC F是展現雙門跑車性能實力的必然,而GS F呢,則是在中大型房車應有的豪華與日常實用性外再加入跑房車性能感。

武裝色的霸氣

4

或許有人會覺得在德系對手的中大型高性能房車、旅行車早已滿街跑的現在,LEXUS才推出GS F在時機上是否有點晚?其實GS F的開發構想早在十年前就已醞釀,而且在2010年時就打算以三代GS為基礎來推出,可惜當時因為全球經濟環境的不景氣讓這項計畫停滯不前,好在「停滯不前」沒有變成「胎死腹中」,GS F還是隨著F高性能車系計畫的持續發展而誕生。

3
以第四代GS為基礎的GS F,與車系中其他車型的車身尺碼相較之下,在前、後懸身部分分別增加25mm與5mm,車寬增加5mm,車高則降低了15mm,主要還是出於調降車身重心的考量。而在外裝上,當然也少不了一些「武裝」來強調其F系列車款的性能本位。
F網格水箱罩下方護板為CFRP材質。
▲F網格水箱罩下方護板為CFRP材質。
首先是大型的水箱罩採用「F」字型的網格狀式樣,下緣飾板則是CFRP碳纖維強化玻璃樹脂材質製成,在水箱罩左右下角的導氣口可以導引氣流進入車內為煞車系統散熱。頭燈下方的大型導氣口則是導引氣流為機油/變速箱油進行散熱。


4
▲F系列車款專屬的19吋鍛造鋁圈。

車側的一大亮點是其前:255/35R19、後:275/35R19尺碼輪胎所搭配的19吋鍛造銑黑鋁圈,搭配印有「F」徽飾的橘色煞車卡鉗,很容易讓人察覺到它的運動氣息。

L-Shape散熱孔將引擎室廢熱向後排出。
▲L-Shape散熱孔將引擎室廢熱向後排出。
前輪後方的L-Shaped引擎散熱孔也是一個察覺出其性能車屬性的特徵。
黑灰塗裝車側後視鏡凸顯視覺。
▲黑灰塗裝車側後視鏡凸顯視覺。
另外,車側後視鏡則採用了黑色塗裝處理,連車窗B柱也一併「黑」處理,盡量增加一些與GS其他車型區隔的細部差異。
專屬的後擾流尾翼也是CFRP材質。
▲專屬的後擾流尾翼也是CFRP材質。
梯形四出尾管。
▲梯形四出尾管。
繞到車尾,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同樣為CFRP材質的小鴨尾翼,雖然有點「外掛」感,但至少妝點了幾分跑味,而車尾下半部的梯形四出尾管更是顯露跑格的主角。


F系列內裝細節紛陳

4

掛上了「F」字樣,車內的氣氛當然也不能沒勁兒,GS F在中控台與車門內側都用上了碳纖維飾板,而在儀錶台上方、車門飾板與中央扶手這些地方都使用Alcatara類麂皮來鋪陳,營造符合高性能豪華跑房車的車室質感。

呼應外裝,車內飾板也用CFRP。
▲呼應外裝,車內飾板也用CFRP。
而F系列車款專屬的方向盤、排檔桿頭、儀錶板、跑車座椅與鋁合金踏板也都沒有例外悉數導入。
隨著駕駛模式不同,儀錶也會呈現不同樣式。
▲隨著駕駛模式不同,儀錶也會呈現不同樣式。
其中專屬的儀錶組內的彩色TFT轉速錶在不同的駕駛模式下顯示的樣式也會跟著改變,雖然沒有老大哥LFA那種動態式儀錶那般夢幻,不過隨著駕駛心情改變而切換至不同駕駛模式時,車子用這種方式告訴你它的心情也跟著你改變倒也不賴。
TVD主動式扭力分配差速系統也列為標配。
▲TVD主動式扭力分配差速系統也列為標配。
12.3吋螢幕的多功能資訊整合系統。
▲12.3吋螢幕的多功能資訊整合系統。
具3D顯示功能的原廠中文衛星導航系統。
▲具3D顯示功能的原廠中文衛星導航系統。
跑車座椅的造型設計提供了很好的貼身包覆性,座墊支撐彈性適度偏硬並保有一定的舒適性。
使用Semi-aniline真皮與Alcantara類麂皮材質的專屬跑車座椅。
▲使用Semi-aniline真皮與Alcantara類麂皮材質的專屬跑車座椅。
3
▲後座也有電熱功能。
除了硬派氣息的營造外,身為豪華中大型性能房車應有的舒適配備也都不在話下。
S-Flow三區獨立恆溫空調系統。
▲S-Flow三區獨立恆溫空調系統。
例如座椅使用透氣性佳的半苯染(Semi-Aniline)皮革,音響是配老合作夥伴Mark Levision製的鑑賞級音響,空調系統則是三區恆溫,除了前座駕駛與副手可以各自調整外,後座乘客也可以獨立調整自己喜歡的室內溫度。


RC F相同動力心臟 變速箱破了它的美

4
▲與德系同級的渦輪比拼不同,GS F依舊搭載5.0升V8自然進氣引擎。

如果以德系對手的思維來看,這樣的中型豪華跑房車動力旗艦必然是要落上怪物等級的大排氣量渦輪引擎,好好地宣示自己的強悍與地位,才不會在與對手間激烈的馬力競賽中敗下陣來。不過對於GS F來說,則是選擇避開這樣的硬仗,而將焦點集中於讓人興奮的引擎聲浪、靈敏的操控反應與持續不絕的動力輸出,藉由這些元素來塑造出駕駛樂趣。

變速箱與RC F一樣為8 速SPDS手自排系統。
▲變速箱與RC F一樣為8 速SPDS手自排系統。
所以GS F的動力單元並未用上渦輪或機械增壓,而是選擇搭載與RC F相同的5.0升排氣量阿金森循環V8引擎,這具原廠代號「 2UR-GSE」的自然進氣引擎大概除了引擎本體之外,其他內部零件幾乎全部經過強化或更換並經過輕量化設計,以便承受「壓榨」出大馬力輸出的負荷。例如鍛造曲軸、鈦合金進排氣門等,最大轉速也提高了500轉,達成477.3hp/7100rpm最大馬力與54.0kgm/4800-5600rpm最大扭力的動力輸出,比原本的416匹提昇不少,所搭配的變速箱也與RC F一樣為八速SPDS手自排變速系統,原廠測試的0-100km/h加速成績為4.6秒。
四種駕駛模式,Sport S與S+模式的轉向回饋提升明顯。
▲四種駕駛模式,Sport S與S+模式的轉向回饋提升明顯。
由於動力系統相同,入座後在自然讓筆者開始產生與過去RC F經驗時的聯想與預期。不過在實際的動力輸出特性上二者卻給人不同的感覺。GS F在起步或中低速的加速表現上明顯比較溫和,不像RC F那般淺含油門車子就已經蓄勢待發,只等駕駛再略踩深些就立馬呼嘯而出。當然,雖說在中低速下油門反應不會過於犀利而保有「乘坐舒適性」,隨著油門加深、車速增加,豐裕的驅動力道依然讓車子擁有優異的加速延伸性,甚至其實應該說越往中高速域邁進之下越能展現出它的性能實力。
5.0升V8自然進氣引擎的動力輸出感與德系主要對手有不小的差異,變速箱不太契合駕駛者駕馭節奏之邏輯設定有需要改善的空間。
▲5.0升V8自然進氣引擎的動力輸出感與德系主要對手有不小的差異,變速箱不太契合駕駛者駕馭節奏之邏輯設定有需要改善的空間。
更明確地說,儘管這具5.0升自然進氣引擎殺氣沒有德系同級對手那麼重,但論動力輸出也絕不至於讓性能車迷覺得平淡,主要的癥結還是在於變速箱的反應與設定讓整部車的跑格走味。在山道路段試駕過程中檔位於D模式下時,有時你會感覺到升降檔時機與動力輸出反應與你的預期有些不同,例如該馬上拉轉速加速力湧出、加速力線性漸進而出乃至該收油退檔減速的反應,這些timing的miss對於駕駛者的跑線節奏或多或少會造成一些影響。想說藉由方向盤撥片手動換檔來改善,升降檔反應也顯得有些拘束,改善效果不大,老實說是有點可惜了。

至於為了從聽覺途徑讓車主有「跑車」感覺的動力聲浪控制系統(SPORT S運動駕駛模式下會導入低沉的排氣聲浪,切換到SPORT S+運動強化駕駛模式時則會再加入前方的引擎聲浪)就見仁見智,不見得真的那麼有「振奮人心」的功效。


結語

4

所幸,在操控表現、行路感上GS F仍稱得上有水準,理由也很簡單,底盤的調校同樣參考了RC F為基礎,在底盤前後方增加高剛性支架(約提升10%車身剛性)且對前後懸吊的避震器(升級換上ZF Sachs避震器)、懸吊彈簧與防傾桿等元件做特別調校、採用鍛造鋁合金控制臂。煞車則換用380mm劃線煞車碟盤及前6後4對向活塞卡鉗。

在這些優異的強化調校之下,GS F擁有以中型房車來說相當靈活的轉向反應與對側向力的支撐能力,在中高速彎道之下能確實地保持行進動態,具有較高過彎極限。車身重量比BMW M5、Mercedes-AMG E63略輕一點也小有加分。

此外,TVD主動式扭力分配差速系統也是標配,能以千分之一秒的速度,即時偵測轉向輔助力道需求,在不減損動力輸出的前提下,主動控制左右後輪扭力輸出,並提供賽道、彎道及標準三種模式設定,配合不同路況選擇適當模式,你就可以感受到精確清晰的方向盤轉向回饋與實在的貼地循跡路感。

不少愛性能、追求速度的熱血車迷會迷戀德系高性能轎跑的狂野,不管是動力上或操控上。而GS F則秉持LEXUS F系列的一貫精神,在你可以說是某種「妥協」之下成為讓一般車主或專業車手都好掌握、感受駕駛樂趣的高性能轎跑。雖不能讓它在性能車界名聲響亮,卻有機會讓它爭取到更多主流購車族群的注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