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L特輯】夏天の風 敞篷車特輯

BMW Z4 sDrive20i & M-Benz SLK 350

記者:圖、文/Dean Chou 版面構成/lulu 2012-08-09

夏天午後,開著敞篷車,陽光灑進車內,吹著微風,聽著慢節奏的輕音樂,徜徉在濱海公路上,是多讓人嚮往的事情。敞篷車不在高不可攀,硬頂敞篷也讓照顧敞篷車變簡單,如果真有機會開篷徜徉在陽光下,那感覺是會讓人永遠無法忘懷。

BMW Z4 sDrive20i

5

以往Roadster給人的感覺是非常不實用的車型,車內空間狹小,軟頂敞篷又需要花比較多的心力來照顧。軟蓬怕太陽曬,不能用刺激性的藥水清洗,需要特定的保養藥劑,沒有車庫或者比較懶的車主,照顧敞篷車真是件折磨人的事情。

硬頂敞篷在沒有開篷的狀態下,跟一輛雙門跑車沒有什麼兩樣,照顧也比較容易。
▲硬頂敞篷在沒有開篷的狀態下,跟一輛雙門跑車沒有什麼兩樣,照顧也比較容易。
隨著科技的演變,Roadster從軟頂進化到硬頂,硬頂敞篷車在照顧上就省事多了!在沒有開篷的狀態時,跟一輛雙門跑車沒有什麼太大差別,照顧上也比較容易;停在路邊不用怕路人用小刀就能割破車頂,洗車打蠟不用特別步驟,提高了消費者購買敞篷車的意願。

硬頂敞篷將成為敞篷車的趨勢

BMW第一款Roadster車型為1988年的Z1,講究風格、帥氣、樂趣大過於實用,Z1之後到1996年推出Z3,設計的出發點還是著重在操控樂趣、外型風格等方向。在這其中,BMW趁著這股風潮推出高階版本的Z8,Z8藉著當時007電影成為話題性車款,大家開始對於雙人座Roadster車型著迷。2002年BMW推出第一代的Z4車型,頂蓬依舊維持軟頂設計,直到2009年第二代Z4才正式導入電動硬頂敞篷。

相較於對手M-Benz的SLK,1999年第一代的SLK推出就以電動硬頂敞篷亮相,快速的開關蓬動作羨煞不少人,關蓬之後敞篷車、雙門跑車傻傻分不清楚,這就是硬頂敞篷車帶給人的特殊觀感。2005年第二代SLK問世,更流線與動感的外觀,以及將第一代SLK有的缺點徹底改進,在敞篷車市場中打片天下無敵手,是可敬的對手。2012年第三代SLK迫不及待與車迷相見,保留Roadster該有的特質,加入自家一哥SLS元素,將Roadster車型推向高峰,帶起汽車市場雙座硬頂敞篷跑車風潮。
單邊雙出排氣管,排氣聲浪渾厚,開篷聽著引擎與排氣聲浪的協奏曲是種享受。
▲單邊雙出排氣管,排氣聲浪渾厚,開篷聽著引擎與排氣聲浪的協奏曲是種享受。

動感的外觀氛圍

全新第二代Z4在外型上維持長車頭短車尾設計,造就車身重量前後48:52的完美配重。車身線條與板金折線更加銳利,營造出雙座Roadster該有的扮相氛圍;車頭雙腎水箱護罩面積更大,位置被拉低,頭燈導入LED導光條日間行車燈,燈殼內燈泡光源刻意營造出早期BMW圓燈設計。從BMW藍白廠徽向上延伸的雙折線,於空氣力學設計降低風阻係數,在視覺上增加Z4車頭的殺氣。車尾尾燈同樣用導光條技術作為後尾燈光源,一目了然的產品特色。短車尾設計加上刻意誇張化的後輪拱,強調出BMW車系的跑格特色。

Z4的車頂造型圓潤,其實他是以兩片板金所結合,收折頂蓬時,後車尾門會先向後開啟,車頂向後變為兩片式收納到後車廂內。
開關篷的速度能在20秒內完成,就算午後雷陣雨還是能從容不迫關閉車篷。
▲開關篷的速度能在20秒內完成,就算午後雷陣雨還是能從容不迫關閉車篷。
頂篷的收納運作快速,在不到20秒內就能完成動作,車速40km/h以內頂篷都能正常操作收納或開啟。重點是硬頂敞篷表面就跟板金一樣,並不需要特別的照顧,平時只需要洗車、打蠟,偶爾為敞篷機件做些潤滑,跟以往軟蓬相比硬頂敞篷照顧容易。


5
▲四圓造型的冷氣控制介面經典設計,突顯Z4獨特的設計風格。

跑車化內裝 實用性不足

座艙內的設計以Sport為方向,四圓造型的冷氣控制介面,突顯出全新Z4獨特的設計風格,黑黃雙色的中控台麂皮包覆;
內裝走的是運動風格,中控台以黑色與黃色搭配並包覆麂皮,讓人一眼就愛上。
▲內裝走的是運動風格,中控台以黑色與黃色搭配並包覆麂皮,讓人一眼就愛上。
試駕車款有選配雙前座跑車化座椅,座椅加強大腿與肩部的支撐性,與標榜操駕樂趣的Z4非常對味。
▲試駕車款有選配雙前座跑車化座椅,座椅加強大腿與肩部的支撐性,與標榜操駕樂趣的Z4非常對味。
試駕車款有選配雙前座跑車化座椅,座椅加強大腿與肩部的支撐性,與標榜操駕樂趣的Z4非常對味。
BMW原廠中文衛星導航非常準確,車輛熄火螢幕會自動收折。
▲BMW原廠中文衛星導航非常準確,車輛熄火螢幕會自動收折。
頂篷的開關按鈕設計在音響界面下方,不像一般敞篷車設計在排檔桿附近。
▲頂篷的開關按鈕設計在音響界面下方,不像一般敞篷車設計在排檔桿附近。
頂篷的開關按鈕設計在音響界面下方,沒有像一般敞篷車設計在排檔桿附近,按鍵面積又過於小巧精緻,操作上有點憋扭。
排檔桿四周有iDrive的控制介面、電子式手煞車以及動態行車模式切換鍵。
▲排檔桿四周有iDrive的控制介面、電子式手煞車以及動態行車模式切換鍵。
後車廂的容積不大,在開篷之後又受限於頂篷收納,以兩人出遊的行李應該還算夠用。
收納頂篷後間接的影響到後車廂置物空間,如果出遠門行李較多,可能就無法開篷享受陽光。
▲收納頂篷後間接的影響到後車廂置物空間,如果出遠門行李較多,可能就無法開篷享受陽光。
2.0升的渦輪增壓引擎,利用單渦輪雙渦流技術,最大馬力為184hp/5000rpm與最大扭力27.5kgm/1250rpm。
▲2.0升的渦輪增壓引擎,利用單渦輪雙渦流技術,最大馬力為184hp/5000rpm與最大扭力27.5kgm/1250rpm。

渦輪加持 加速不停歇

在動力部分,這次試駕的車款屬於Z4車系中的入門車款Z4 sDrive20i,搭載一顆2.0升的渦輪增壓引擎,利用單渦輪雙渦流技術,最大馬力為184hp/5000rpm與最大扭力27.5kgm/1250rpm。
油門反應輕快,小渦輪設計絲毫感受不到渦輪遲滯,加上Steptronic運動化八前速手自排,從靜止加速到100km/h僅需要花費7.2秒。
▲油門反應輕快,小渦輪設計絲毫感受不到渦輪遲滯,加上Steptronic運動化八前速手自排,從靜止加速到100km/h僅需要花費7.2秒。
油門反應輕快,小渦輪設計絲毫感受不到渦輪遲滯,加上Steptronic運動化八前速手自排,從靜止加速到100km/h僅需要花費7.2秒。Z4 sDrive20i雖屬於入門車款Z4,但不減操駕樂趣,透過完美的前後車身配重,加上車體結構大量使用鋁合金材質降低車重,表現出優異的車頭指向性。另外,全車系配有DDC動態駕馭控制系統控制按鈕,有Normal一般、Sport運動與Sport+進階運動三種模式可以選擇。在不同模式下,會透過電腦來調整油門反應、變速箱換檔時機以及方向盤的回饋力道,若有選配M款跑車化懸吊,也能經由DDC動態駕馭控制系統調整懸吊阻尼設定。


5

我愛夏天 我愛廠篷

夏日的午後開著篷,不管是往山上跑還是海邊走都是一種享受,Z4優異的底盤設計,把車速加快感受風直接吹進車內的快感。進入多彎的山區路段,在進彎前如果路線選對,車速幾乎都能維持,不用刻意降低太多速度。DDC模式切入Sport+,換來更靈敏的油門反應、延後的換檔時機以及更為重手的方向盤力道,這三種元素加起來真的會讓人熱血沸騰。夏天多變化的天氣,午後的雷陣雨稀鬆平常,不到20秒開關篷速度,還能不疾不徐的喝口飲料等頂篷關閉。
Z4 sDrive20i入門款的動力,輪胎尺寸沒有前後配,都搭載225/45R17相同規格。
▲Z4 sDrive20i入門款的動力,輪胎尺寸沒有前後配,都搭載225/45R17相同規格。
沿著山路來到濱海公路,緊接著都是高速的高速彎道,225/45R17的輪胎規格保有輪胎與地面一定的抓地力,另外DSC動態穩定控系統對車輛操控有很大的幫助,雖然筆者很不喜歡過多干擾駕駛樂趣的電子配備,但DSC對於一般駕駛者來說可是救命仙丹,在車輛失控駕駛不知如何處置時,電腦會幫駕駛穩住車身回到車輛開走的動態路線。整天的試駕行程就在濱海公路畫下句點,但筆者的記憶還是停留在午後開篷的時光裡,這種享受也並非人人都有,筆者還車之後也只能拿著衝浪板去海邊享受較務實的陽光洗禮。
敞篷車必備迴風網,誰都不想下車之後披頭散髮。
▲敞篷車必備迴風網,誰都不想下車之後披頭散髮。


M-Benz SLK 350

5
▲SLK在外觀承襲SLS AMG的影子,由其實前方大型的立體三星光芒水箱護罩,再搭配由水箱護罩向上延伸的引擎蓋線條,復古中又帶點設計感。

外觀、內裝有SLS AMG的影子

第三代SLK與前一代相較之下,在外觀上有很大的不同,也更靠近自家老大哥SLS AMG,由其實前方大型的立體三星光芒水箱護罩,再搭配由水箱護罩向上延伸的引擎蓋線條,將SLS AMG復古中帶有設計感的精髓表露無疑。側面左右葉子板上有散熱孔設計,散熱孔中間加上鍍鉻點綴,提高SLK的質感並降低M-Benz的暴戾之氣。車尾部分,延續上一代圓潤的設計感;
尾燈向內靠攏,可以突顯出輪拱外擴的霸氣感,行李廂蓋後端隆起的線條有類似小鴨尾造型設計。
▲尾燈向內靠攏,可以突顯出輪拱外擴的霸氣感,行李廂蓋後端隆起的線條有類似小鴨尾造型設計。
尾燈向內靠攏,可以突顯出輪拱外擴的霸氣感,行李廂蓋後端隆起的線條有類似小鴨尾造型設計。
中控台上的冷氣出風口、雙圓式設計的儀錶板以及利用飾板包覆的音響面板與排檔桿,讓人有如自身在縮小版的SLS AMG內。
▲中控台上的冷氣出風口、雙圓式設計的儀錶板以及利用飾板包覆的音響面板與排檔桿,讓人有如自身在縮小版的SLS AMG內。
至於內裝,M-Benz大刀闊斧將SLK重新設計修改,就是要呈現出未來科技感,與前一代SLK徹底劃清界線。但說實在的,SLK內裝依舊與老大哥SLS AMG有幾分神似,像是中控台上的冷氣出風口、雙圓式設計的儀錶板以及利用飾板包覆的音響面板與排檔桿,讓人有如自身在縮小版的SLS AMG內。
座椅的包覆性普通,頸部的暖氣系統在台灣無用武之地。
▲座椅的包覆性普通,頸部的暖氣系統在台灣無用武之地。
乘坐空間還算可以接受,不過因為敞篷機構的關係,座椅前後會受到限制,身高較高的成人,會比較容易被前後座椅調整範圍所侷限。
首次採用Magic Control可變採光車頂,原廠在天窗玻璃內注入可透過電磁控制的分子,透過改變分子排列來決定透光程度。
▲首次採用Magic Control可變採光車頂,原廠在天窗玻璃內注入可透過電磁控制的分子,透過改變分子排列來決定透光程度。

天窗導入電磁控制技術

話說已經是一輛硬頂敞篷跑車,想要接近陽光隨手開啟敞篷就能輕易與陽光對話,為何還要在車內設計天窗呢?SLK所設計的天窗並無法開啟,只有觀景的功能,但這天窗可大有來頭,首次採用Magic Control可變採光車頂,原廠在天窗玻璃內注入可透過電磁控制的分子,透過改變分子排列來決定透光程度,在透明模式陽光熱能約在200W左右,在深色模式熱能會降低到50W左右,操作方式簡單只需要透過一顆按鈕就能切換。但是在台灣想要享受Magic Control可變採光車頂代價可不小,原廠選配價格為13萬元。


5
▲敞篷的開關設計在排檔桿後方,隱藏在皮質包覆的蓋子下方。

狂妄的動力吞食每個彎道

在動力上,SLK 350 Edition 1搭載一顆3.5升V6自然進氣引擎,獨特的V6引擎排氣浪聲是一般直列4缸引擎無法比擬的,運用了缸內直噴技術,最大馬力為306hp/6500rpm,以及最大扭力37.8kgm/3500rpm,讓雙座硬頂敞篷跑車有雄厚的動力性能做後盾。變速箱為7G-Tronic Plus手自排系統,在空車重1,500kg的SLK,靜止到100km/h加速為5.6秒,安全極速設定在250km/h。加速度可以比擬超過300hp的性能跑車,尤其在開蓬享受加速的快感時,可以清楚聽到後方高昂的排氣聲浪,同時接受陽光的洗禮,直接的加速快感是一般房車無法相提並論的。

陽光、沙灘、比基尼 還有敞篷車

能一次試到兩款敞篷車讓人作夢也會笑,這也是做汽車編輯其中一項好處。這篇報導並沒有輸贏,畢竟兩款車的等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讀者看到後面絕對不會出現our choice的答案。SLK 350仗著較大的引擎排氣量,動力表現可想而知,開篷後V6引擎排氣聲浪讓人熱血沸騰,在一般模式下偏向舒適的懸吊,只需要透過中控台上的懸吊Sport按鈕,懸吊設定轉為運動。開篷後所享受到的陽光依舊那樣的舒服,看著方向盤上的三星光芒,觸發心中隱藏已久的那股優越感,何況M-Benz SLK 350 Edition 1為特仕車種全台灣僅有三部的配額。轉頭看到放在副駕駛座上規格配備表寫到,M-Benz SLK 350 Edition 1定價為457萬元,彷彿心中剛燃起的優越感又被澆熄,只好再度拎著我的衝浪板走向海邊,享受要為務實的陽光、沙灘、比基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