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試駕】BMW i4 eDrive40

電動寶馬還是我們認識的BMW嗎?

記者:Dean 2022-08-17

電動車熱潮進軍車市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眾品牌紛紛導入純電動車產品,記得先前我們試駕過新世代BMW iX電動車,全新底盤、全新介面,專屬於電動車所開發,心得是過於超前,需要時間適應。此次試駕換成BMW i4,它是以4系列基礎轉換為電車,所有一切都是那麼熟悉,無須刻意轉換使用意念,就連樂趣還是保有BMW特性,大家是否對它有點興趣了呢?

4
▲BMW i4是以4系列基礎轉換為電車,所有一切都是那麼熟悉,無須刻意轉換使用意念就能輕易上手。

電動車的熱潮不斷席捲車市,就算不喜歡電動車的朋友也逃避不了,無法無視電動車滲入車市之中。首先我並不排斥電動車,撇除充電問題,電動車令人難以接受的就是創新的使用介面,像是先前電動車龍頭Tesla,過於科技而顯得複雜化的操作介面,對於大多數的消費者都需要時間適應,大大降低選擇電車的誘因,所以當電車的操作模式以及介面是大家熟悉的,零適應的情況下,更可以增加大家對於電車的接受度。

試駕車型為eDrive40,使用83.9kWh的鋰電池模組,馬達配置在後軸,最大輸出340匹馬力與43.9公斤米最大扭力。
▲試駕車型為eDrive40,使用83.9kWh的鋰電池模組,馬達配置在後軸,最大輸出340匹馬力與43.9公斤米最大扭力。
之前所試駕的BMW iX是BMW為電車產品獨立設計、開發,並未與任何一款油車有相關聯,所以需要時間來適應,整體的操作不難上手,但與我們習慣還是有些微落差。BMW i4就不一樣了,它的基礎為4系列架構,只將原本的內燃機引擎改由電動馬達取代。試駕車型為eDrive40,使用83.9kWh的鋰電池模組,馬達配置在後軸,最大輸出340匹馬力與43.9公斤米最大扭力,等同於3.0升六缸渦輪增壓引擎動力表現。從靜止加速到百公裡只要5.7秒,受到兩噸車重影響,比起M440i Gran Coupe慢1.3秒。
原引擎位置並未設計有置物空間,裡面看得到電動壓縮機、額外電池以及複雜的管線。
▲原引擎位置並未設計有置物空間,裡面看得到電動壓縮機、額外電池以及複雜的管線。
駕馭方面,電池配置於車輛底盤,車重雖然超過兩噸,依舊保守較低的車身重心。電動馬達出力在起步的瞬間相當強勁,踩下油門的瞬間,伴隨著世界著名作曲家Hans Zimmer專為BMW開發的IconicSounds Electric的聲浪,像是進入奇幻世界,車速不知不覺來到道路限速,電車的速度就是來的如此無聲無息。山路上,依然感受得到BMW駕馭風格,方向盤轉向輕手卻很精準,車尾電動馬達出力強勁,得到後驅的活潑樂趣,扎實的底盤強度反應在操控表現上,整體的動態回饋還是很BMW。
從靜止加速到百公裡只要5.7秒,受到兩噸車重影響,比起M440i Gran Coupe慢1.3秒。
▲從靜止加速到百公裡只要5.7秒,受到兩噸車重影響,比起M440i Gran Coupe慢1.3秒。
行駛於一般道路上,BMW i4散發著一股優雅,聽不到內燃機引擎作動的吵雜聲,迴盪在耳邊的只有IconicSounds Electric虛擬聲浪,隨著電門深淺會自動挑整大小聲。車室內的靜音工程還算不錯,只有在高速巡航時,玻璃會有些許風切聲;懸吊阻尼兼顧支撐性又具備舒適性,長時間行駛也不會感到不適。BMW i4的使用邏輯已經非常接近油車,只有幾個小地方要習慣,像是踩下煞車按下啟動鈕,不會有引擎啟動聲,但車輛已準備好可以行駛;另外,當你只是臨時開門,只要駕駛座車門開啟,車輛就會自動關閉系統,想要再繼續行駛,就必須重新踩煞車、按啟動鈕,對於要時常下車拍照的編輯們,這點就很不習慣。
新世代家族一體式曲面螢幕,其中整合12.3吋虛擬數位儀錶與14.9吋中控觸控螢幕。
▲新世代家族一體式曲面螢幕,其中整合12.3吋虛擬數位儀錶與14.9吋中控觸控螢幕。
方向盤中間的藍色車標是電車專屬。
▲方向盤中間的藍色車標是電車專屬。


進到車內,配置大致與4系列一模一樣,只有在中控台上,換上新世代家族一體式曲面螢幕,其中整合12.3吋虛擬數位儀錶與14.9吋中控觸控螢幕,擁有高達200ppi的數位解析度且從每個角度都能輕鬆判讀螢幕所呈現的資訊,結合全新世代BMW iDrive 8.0使用者介面,呈現出相當科技的座艙氛圍。車內配備還有車況抬頭顯示器、BMW智能衛星導航系統、無線智慧型手機整合系統、BMW智慧語音助理2.0與最高規格的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等,就與一般4系列的配置無太大差異。

放開踏板時的電能回收力道可進入選單內自行調整。
▲放開踏板時的電能回收力道可進入選單內自行調整。
新世代BMW iDrive 8.0使用者介面,操作邏輯更接近手機。
▲新世代BMW iDrive 8.0使用者介面,操作邏輯更接近手機。
鞍座區域可以發現以BMW i車款專屬藍色點綴的啟動鈕、排檔桿。
▲鞍座區域可以發現以BMW i車款專屬藍色點綴的啟動鈕、排檔桿。
控台的實體按鍵就只剩下這幾個。
▲控台的實體按鍵就只剩下這幾個。
12.3吋虛擬數位儀錶可切換自己喜歡的樣式。
▲12.3吋虛擬數位儀錶可切換自己喜歡的樣式。
要區別電車和油車的內裝差異,BMW用盡巧思盡可能增加i4巧思,在鞍座區域可以發現以BMW i車款專屬藍色點綴的啟動鈕、排檔桿,方向盤上品牌徽飾同樣以醒目的藍色做裝飾。另外,也將雙前座Sensatec透氣皮質跑車座椅、跑車多功能真皮方向盤、Sensatec皮質儀錶檯包覆與黑色高光澤飾板等列為標準配備。空間方面,與4系列Gran Coupe相同2,856mm軸距,能讓後座乘客享有開闊的座艙感受與寬裕的腿部空間;行李廂空間標準化為470公升,最高可擴充至1,290公升。
與4系列Gran Coupe相同2,856mm軸距,能讓後座乘客享有開闊的座艙感受與寬裕的腿部空間。
▲與4系列Gran Coupe相同2,856mm軸距,能讓後座乘客享有開闊的座艙感受與寬裕的腿部空間。
行李廂空間標準化為470公升,最高可擴充至1,290公升。
▲行李廂空間標準化為470公升,最高可擴充至1,290公升。
外觀上,BMW i4以雙門跑車的優美比例、流線的車頂線條與無窗框的車門,勾勒出品牌嶄新設計語彙,搭配平整化的車門把手與BMW i專屬藍色L型Air Breather,創造創造出絕佳的0.24Cd超低風阻係數表現。全新造型的雙腎型水箱護罩內整合智慧駕駛科技的感測器,搭配天使眼頭燈線條、i4 eDrvie40專屬的LED頭燈與呈現令難忘的搶眼造型。車尾L型3D立體LED尾燈、兩側垂直的Aero Lip擾流設計、霧黑色下擾流以及從引擎蓋一路向車尾延伸的俐落肩線,刻劃出跑格與氣勢十足的類Coupé車尾輪廓,呈現出四門跑車的完美樣貌。
全新造型的雙腎型水箱護罩內整合智慧駕駛科技的感測器。
▲全新造型的雙腎型水箱護罩內整合智慧駕駛科技的感測器。
試駕車選配了18吋M款鋁圈以及M款煞車套件。
▲試駕車選配了18吋M款鋁圈以及M款煞車套件。
車尾當然看不到排氣管,原保桿排氣管位置則有誇張Diffuser設計。
▲車尾當然看不到排氣管,原保桿排氣管位置則有誇張Diffuser設計。
經過短暫試駕BMW i4純電車,感受到電車進軍傳統移動工具模式的企圖心,想要抵抗電車的到來已是不可能,姑且不談純電車是否只是未來交通工具的過渡產品,近幾年很有可能轉變成為新車的銷售主力。BMW i4 eDrive40官方公布的行駛里程為493-590公里,這是非常理想化的數據,實際上只有約400公里左右。充電方面,支援最高200KW的功率進行充電,透過BMW i高速充電站,只要充電10分鐘最多能補充164km的續航里程,可應急臨時電力,31分鐘則可從10%終至80%。如果使用家中BMW Wallbox的11kW功率,則要8.5小時才能將電池重新充滿。我想只要你能克服電車的充電問題,電車的全新用車思維,絕對能讓你搶先體驗到未來移動的特殊感受。
BMW i4 eDrive40官方公布的行駛里程為493-590公里,這是非常理想化的數據,實際上只有約400公里左右。
▲BMW i4 eDrive40官方公布的行駛里程為493-590公里,這是非常理想化的數據,實際上只有約400公里左右。


BMW i4 eDrive40

電動馬達型式

同步式電動馬達(後軸)

最大馬力(hp/rpm

340

最大扭力(kgm/rpm

43.9

鋰離子電池總容量(kWh

83.9

純電行駛里程(km

493-590WLTP測試規範下所得之數據)

懸吊系統

前:鋁合金雙接頭彈簧柱

後:多連桿

長x寬x高(mm

4,783x1,852x1,448

軸距(mm

2,856

煞車系統

四輪碟煞

車重(kg

2,050

輪胎尺寸

245/45R18

255/45R18

原廠公佈0-100kph加速(秒)

5.7

售價(新台幣/萬元)

255


我想只要你能克服電車的充電問題,電車的全新用車思維,絕對能讓你搶先體驗到未來移動的特殊感受。
▲我想只要你能克服電車的充電問題,電車的全新用車思維,絕對能讓你搶先體驗到未來移動的特殊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