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迎接全新紀元!2021 F1賽季規章變革重點整理

地面效應回歸、導入18吋胎,杜絕軍備競賽!

記者:Alegna 圖:Formula 1 2019-11-02

作為頂尖賽車運動的模範,一級方程式賽車對於尖端科技的敏感度一直都是車迷喜愛它的重要一環,因而每年賽季的技術規則都會進行小幅調整。然而就像微軟視窗作業系統每月更新也偶爾會出錯一樣,為了讓賽事更有吸引力,每隔一段期間F1就會推出重大升級。從2021年賽季開始,一級方程式將開始採用不一樣的「方程式」,除了讓賽車造型不再一致化,地面效應設計也將回歸,沿用多年的13吋胎會改為18吋,同時車隊成本上限和各種規則的大變動,一切都只為了打造出更緊湊的競爭氛圍,對於F1這項運動本身,也期待改革能夠找回快速流失的觀眾。

刺激超車欲望

4
▲Formula 1嘗試透過改造賽車設計和規則,讓比賽更刺激。

以車隊的角度,如何製造出一輛地表最快的賽車,無疑就是那些高薪賽車工程師存在的唯一理由;然而站在車迷的立場,觀賞賽車最想要看到的,不是冠軍能把第二名甩開多遠,而是想在每場比賽都看到驚心動魄的近身肉搏戰。

為了製造更多超車機會,2021年F1賽車的技術規範將有重大變革。
▲為了製造更多超車機會,2021年F1賽車的技術規範將有重大變革。
想讓競爭更激烈,並不代表非得讓各車隊使用相同的賽車,只要能夠符合技術規則中的「方程式」,任何變數都是允許的。新規範讓車隊自行設計前後擾流翼、引擎進氣口、兩側散熱口的造型,以確保「每輛賽車看起來不一樣」,但對於可能明顯影響性能的區域則有所限制。然而F1與其他單座方程式賽車一樣,開放式車輪這個無法改變的方程式,註定在高速下會遭遇強大的風阻並產生紊流,所以需要車身上無數的空力設計來改變這種現象,這就是車隊需要掌握的變數。
賽車外觀變得更吸睛,比賽變得更好看,才是多數車迷期待改革的方向。
▲賽車外觀變得更吸睛,比賽變得更好看,才是多數車迷期待改革的方向。
空氣力學無疑是F1賽車的精髓,但實際上,空氣力學設計規章也是造成近年F1難以超車的元兇之一。關於空力如何影響比賽的刺激性,預算資金又如何主宰名次,這些問題已經存在多年,背後牽涉到的龐大商業利益恐怕很難用簡單的規則來解決,不過還是能夠透過賽車設計的規範,讓小車隊也有翻身的可能。


縮小貧富差距

4
▲地面效應設計重新回歸F1,為了避免重演全面失控的結局,賽會在制定規章時必須更縝密。

選擇2021年開始實施的原因,與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 One)幕後大老闆Liberty Media很有關係,畢竟他們與車隊間的商業協議即將在2020年賽季末就會期滿。而從近日FIA國際賽車運動理事會公開的訊息,除了技術規則的變革,財務條例的變動也值得注意。全新財務條例限制的重點,包括每支車隊在每年賽季,支出上限1.75億美元的預算帽,車隊同樣可選擇戴上預算帽換取無限測試或能量福利。對比10年前Max Mosley嚴苛的4000萬英鎊預算帽,現在顯然寬鬆許多,而且這個數字同樣不包括車手薪資、車隊薪資最高的三位成員、市場行銷和招待費,否則若車隊聘請Lewis Hamilton這種年薪4000萬英鎊的車手,剩餘可用支配的金額就所剩無幾。

車隊年度預算限制不包含車手的薪資,明星車手得以繼續坐領高薪。
▲車隊年度預算限制不包含車手的薪資,明星車手得以繼續坐領高薪。
財務條例原本是賽會與參賽車隊之間的商業協議,不過現在FIA已經把它納入成為運動本身規章制度的一部分。新制度能夠降低參賽的門檻,很明顯,對於小車隊特別有利,車隊可以控制費用的爭議也將大幅減少。至於違反預算上限者也會依照程度受到重罰,甚至可能讓已經到手的年度冠軍被註銷。


無所不在的敵人

4
▲電腦模擬顯示新舊設計讓賽車尾部產生的紊流現象出現極大差異,這對於追擊超車將會產生很大影響。

在技術規則方面,2021賽車整體造型出現不少重大變化,一言以蔽之,為的全是讓超車更容易,而不會更快,因為新的空氣力學規章只會讓最快和最慢的賽車之間差異縮小,但賽車重量卻因此增加25kg,預計每圈可能慢3至3.5秒,大約會回到2016年的水準。

現行F1技術規則造成賽車的空力設計只能獨善其身,面對挑戰其他對手時就會陷入窘境。
▲現行F1技術規則造成賽車的空力設計只能獨善其身,面對挑戰其他對手時就會陷入窘境。
現行F1技術規則讓賽車能夠產生下壓力的地方受到很大限制,只能透過後擴流器、後尾翼和大鼻翼,以及聊勝於無的車體導流件,這樣構成的賽車整體空力效率確實完美而平衡。不過這同時也使得鼻翼設計被迫變得越來越複雜,才能讓氣流依照預想導引到需要的部位;然而經由風洞模擬開發出來的設計,沒有辦法顧及競賽時的紊流干擾,賽車上的空力效應只能在獨自行駛的時候才能發揮最大效用。這種複雜的鼻翼在接近其他車輛時,缺點就會開始浮現,如果兩輛F1過於靠近,前車尾部產生的紊流就會造成後方賽車無法充分利用空氣力學,特別是在缺乏DRS輔助的彎道中,想要進行超車往往十分困難。


獨善其身也兼善天下

4
▲新設計讓鼻翼的結構大幅簡化,製造下壓力的任務交給車底的文氏導流通道。

賽例針對這樣的缺點進行改革,經由兩年的測試和研究,最終獲得一致投票通過的方案,採用的是利用車身下方的地面效應設計,用以取代車身外觀製造下壓力。地面效應在70至80年代初期的F1,以及目前的GP2車上都看得到,為了避免重演當年瘋狂競速導致全面失控,兩年前開始,FIA就請各車隊自行提出可行方案,最後將這種文氏效應通道納入2021年賽車允許的設計中。

根據David Coulthard的說法,車手本身不會感覺到下壓力是來自於車底,實際車速並不會明顯變快。
▲根據David Coulthard的說法,車手本身不會感覺到下壓力是來自於車底,實際車速並不會明顯變快。
新的地面效應會配合由前方一直延伸到後方的超長擴流器,高速氣流在車底能夠創造出低壓帶而產生強大的下壓力,再加上前鼻翼同步簡化、後尾翼加大,整輛賽車的空力系統,會由車底擔綱取代成為下壓力來源的主力。這麼做的最大好處是賽車尾部產生的氣流更乾淨,並朝向更高的部位流動,而簡化後的鼻翼對於紊流的敏感性也會比較低。根據評估,當後車進入前車的紊流帶,賽車空力受到影響的程度,可以從現行的40%,一舉降到只剩5~10%,更多的下壓力當然就意謂不再非得倚賴DRS的幫助就能更容易超車。


更緊湊的賽事日程

4
▲每年賽季上限上調到25場,比賽當週的行程安排也變得更緊湊。

還有一項2021年賽制的特色,就是18吋輪圈的導入,換裝大尺寸胎當然會讓整輛車底盤系統必須重新設計,連帶也會改變車迷對於甜甜圈的傳統印象,至於對於性能究竟有何影響,也是值得期待的觀戰重點。2021年賽季場次上限還會上調至最多25場,而車隊以每年21場為基準,每增減一場比賽,預算上限就會同步增減100萬美元。

另外,FP3結束後,賽車就會進入車檢闈場,而且在練習期間試用的新部件或設定,在排位賽和正賽中一律不得使用,必須全部回復到車檢狀態,此舉同樣也是為了降低豪門車隊利用練習時段試用新品,並在排位賽最後一分鐘和正式比賽拿來增快速度。除了以上的改變,在這次的談判過程中,像是重新導入競賽加油、禁用輪胎加熱毯、使用標準化變速箱和煞車系統等提議,都被否決而被暫時擱置。

在高科技尚未全面取代成為決定勝負關鍵的舊年代,F1競賽帶車迷的感官刺激依然極具震撼,如今的作為只是為了找回這種被遺忘已久的感覺。
▲在高科技尚未全面取代成為決定勝負關鍵的舊年代,F1競賽帶車迷的感官刺激依然極具震撼,如今的作為只是為了找回這種被遺忘已久的感覺。
綜觀這次全新規章的修改,對於車隊來說,種種變革宛如引領F1進入全新紀元,也許短時間內頂級車隊還是能夠保有很大優勢,畢竟部份小車隊現在的年度預算原本就低於上限,不過車隊之間的差距應該會隨著時間逐漸縮小。而站在車迷的角度,賽車外觀變得更吸睛,比賽變得更好看,每場比賽都有扣人心弦的競逐場面,才是觀賞比賽的真正目的,至於太複雜的商業糾葛和利益衝突,有興趣的人應該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