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i3於2014年導入台灣已經歷過五個年頭,這五年電動車的純熟度不斷進步,從原本充飽電只能行駛幾百公里距離到現在進化版i3/i3s以達到280公里左右,消費者慢慢接受電動車入侵原有生活。這次全新進化版i3/i3s主要方針是電池容量改變,從原本94Ah升級為120Ah,總能量達到42.2kWh,最大行駛里程i3為285-310公里,i3s則有270-285公里,對比最早版本可行走里程,進化後的i3可說是大躍進。
電動車到底能不能成為未來載具的主流呢?我相信大多數的消費者之處絕對不是動力而是續航力,因為這攸關著能否平安從A點到B點又平安返回A點,靜止加速到百公里需要幾秒誰在乎啊!BMW i部門從品牌中獨立出來,能用到更好的資源來研發電動車,目前產品有i3與i8兩款車型,主力我相信會是i3,畢竟i3的實用性與親和力比較貼近一般消費者。進化後的BMW i3/i3s升級了續航能力,平均純電行駛里程達到280公里左右,因此取消增程版本i3,台灣所販售車型有i3售價188萬元與i3s售價199萬元。
▲電動車不須考量到散熱問題,造型上與油車很大不同,i3s版本有多項專屬套件。拍攝過程仔細端倪一下進化後的i3s,看了一圈老實說我沒發現有何不同。延續BMW i專屬的LED U型頭燈及水平配置LED方向指示燈,搭配經典的雙腎型水箱護罩,讓整體造型更顯前衛、動感。S版本以黑色高光澤材質裝飾於銀色雙腎形水箱護罩內邊框,以及前保桿上的大面黑色激鋼琴烤漆特殊線條,塑造銳利、運動化的視覺印象。 ▲特殊規格的輪胎尺寸,20吋的大小,胎面只有195mm。▲鮮少看到的對開式尾門,記得上次出現是Mazda RX-8。▲尾燈與尾門結合在一起,全平面營造出一種特殊的美感。
再來看看內裝,內裝採用尤加利木、羊毛等永續材質,車體結構大量使用碳纖維材料來減輕車重。和所有BMW車款一樣,座艙配置以駕駛者為導向,方向盤前方的5.7吋液晶儀表板讓時速、電量、充電情況等行車資訊一目瞭然,直覺式操控排檔桿則整合至方向盤機柱右側,為BMW i3創造了懸浮般的視覺感受。 ▲座椅只有手動調整,減少電子設備來增加蓄電量與可行駛距離。▲後座椅背可角度調整,但乘坐質感稍嫌硬了點。▲行李廂雖然不大卻也夠用,後座6/4分離傾倒後就更能裝了。
電動車激駕五指山▲車頭多了一個小小的置物空間,左右兩邊有基本的保養空間。拍完照片從新莊出發直殺汐止五指山,平面道路切上高速公路後,開起巡航模式,主動定速巡航功能需另外選配,但車輛電子系統增多絕對會降低可行駛里程,要選或者不選得考慮清楚。 ▲進入ECO PRO模式,冷氣空調會減少壓縮機使用時機,便可以增加行駛里程的距離。▲後置式永磁同步馬達帶來後輪驅動的駕馭特性,操控靈活且輕快,樂趣絕對不輸給油車。▲進化後的BMW i3/i3s升級了續航能力,平均純電行駛里程達到280公里左右,因此取消增程版本i3。
▲前座中間底盤無中央扶手阻擋,特殊的構造有無限使用可能性。隨著時間電動車慢慢反轉大眾對於交通工具的定義,除了汽車之外,電動摩托車也入侵了我們的生活,像是近期我很愛使用的WeMo共享電動機車。WeMo電動機車隨租隨還,不須擔心電池沒電與充電問題,沒電就換一台車繼續騎乘,反觀電動車必擔心電量問題,無法像電動機車高機動性。 ▲充電插頭有兩種規格,上方為一般規格,下方則是直流電快充插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