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第一部搭載轉向輪轂馬達的電動車,早在120 多年前就由費迪南‧保時捷博士(Ferdinand Porsche)開發出來,成為世上首部全輪驅動乘用車。而今電動車技術百花齊放,不過基本的物理原則始終不變,為了讓Taycan的電能潛力發揮到淋漓盡致,保時捷關注最細微之處,徹底利用了所掌握的新技術將科技推向極致。
▲關注最細微之處,使得保時捷在純電時代仍能延續百年來的創新傳統。在今日的電動車上,以往簡單的直流電馬達早已被更精密的機器取代,但「磁性」的物理本性沒有改變,每一塊磁鐵都是由北極和南極組成─異性相吸,同性相斥。除了以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為基礎的永久磁鐵,在電荷移動時也會產生磁場。為了增強電磁作用,電動馬達中的載流導體被整理成一組線圈。根據馬達的設計,電磁鐵和永久磁鐵分別被佈置在兩個不同的組件上,固定不動的組件稱為「定子」,旋轉組件則叫「轉子」,藉由週期性開啟和關閉電壓所產生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產生轉子的旋轉運動。
永磁同步馬達▲永磁同步馬達擁有更高的連續輸出功率,也不容易因過熱而需要調降功率。然而,可不是每一種馬達都適合電動車。保時捷使用的是永磁同步馬達(PSM),較成本較低的非同步馬達(ASM)擁有更高的連續輸出功率,也不容易因過熱而需要調降功率。保時捷永磁同步馬達(PSM)透過三相交流電壓的電力電子系統供電與控制;換言之,馬達轉速由交流電壓在零點附近從正極流向負極的頻率來決定。 ▲轉子內填滿了呈 V 形排列的永久磁鐵。
髮夾型繞組▲電動模組的定子主要由圓形金屬片層疊成的圓管以及銅線圈組成。U 型彎線插入到管內的縫隙中,並相互連接。Taycan 電動馬達的「髮夾型繞組」技術亦完整體現了保時捷DNA - 登峰造極的科技。在這項技術中,構成線圈的導線不是圓形,而是矩形。相較於自持續滾動卷軸上取得銅線的傳統繞線技術,髮夾技術則採用成型組裝法,將矩形銅線分成個別好幾段,並彎曲成形似髮夾的 U 形,分別插入安裝線圈的定子疊片中,令矩形截面的表面層層相疊,再以雷射焊接「髮夾」兩端形成線圈,提升線圈密度,進而提高定子的銅含量。
脈衝變流器▲Taycan 的前軸驅動器比後軸的驅動器更節省空間。馬達和變速箱同軸放置;轉子、變速箱和車軸位於一直線上。為了精確控制永磁同步馬達,電力電子系統必須掌握轉子的準確角度位置,此時就得仰賴解析器了。解析器由一個磁場傳導金屬製成的轉子盤、一個勵磁線圈和兩個接收線圈組成;勵磁線圈產生磁場,透過編碼器傳輸到接收器繞組,並在接收線圈中產生電壓,電壓相位與轉子位置成比例移動。控制系統可依據這些資訊準確計算轉子的角度位置。
二速變速箱▲Taycan 是史上首款後軸搭載二速變速箱的電動跑車,其中第一檔的齒比非常短,前輪動力由一組單速行星變速箱傳輸到車輪。Taycan電動馬達每分鐘轉速高達 16,000 轉。前後軸的驅動單元亦分別搭載一具變速箱,以在轉速範圍內成就保時捷經典的動態表現、效能和極速的完美協作。Taycan 是史上首款後軸搭載二速變速箱的電動跑車,其中第一檔的齒比非常短,前輪動力由一組單速行星變速箱傳輸到車輪。 ▲電動馬達和二速變速箱(前)與後軸平行放置。電力電子系統位於頂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