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試駕】M-Benz New E200 Kompressor

記者:文、攝影/JS、整理/Ero 2006-09-30

在全球頂尖的高級車壇,大家都擁有精湛優異的造車技術,也融入極致奢華的豐富配備,對於性能更是致力研發精益求精,論及操控也都展現各家專長,當這些高級車都各自擁有類似的競爭條件,哪個方向才是這些層峰頂級座駕的決勝關鍵?就動力性能與操控水準,運動方面也是各家展現調校技術的重要項目,而誰能由這些現有的條件當中發展出更具反應的防護功能,大概就能攻下一成佔有一席他人無法動搖之地,所以安全防護才是當今高級車廠決定勝負的重要關鍵。
我們都知道歐洲車的底盤向來就具備十分穩定的安全基礎,但是也唯有接觸到真正頂級品牌,才能夠從親身體驗的經歷過程中體會到其中奧義。

5


即使小改也一樣重視
在1985∼1995年這十年之間,E-Class逐漸成為科技領域與汽車外型設計的大明星,於是1995年之後,四圓燈的外型便成為E-Class的外型象徵,雖然E-Class正式成為M-Benz品牌旗下其中一個車系名稱是在1993年,但是以今日眼光來看E-Class車系,如此巨大的轉變足以說明E-Class成為一個指標性車系絕不為過。

四圓燈造型E-Class已經歷了兩個世代,小改後全新保險桿和水箱護罩設計,強化了「V」型視覺印象,充份傳達了小改後仍在各方面皆有勝過改款前的表現。重新設計頭燈同樣延續小改前的四圓造型,內部則經過部份造型改變來呈現不同的整體視覺,同時也大幅提升照明效果,此外後停車登除了改為LED式,尾燈罩設計也捨去先前的「E」型燈罩形式,主要是將重點擺放在提高亮燈時的明亮度,藉以提高辨識性以增加警示作用,而且為了進一步強化小改後的動感視覺,全車系都新增了Avantgarde式樣側裙,並換上全新設計的後保桿,使小改E-Class不僅線條俐落簡潔,整體造型視覺也更為飽滿霸氣。

2



精緻的內裝變動 細膩的動力調整
這回試駕主要重點放在E-Class安全系統上,試駕只是過程中一小部份,由於各媒體對小改前的E-Class駕馭表現並不陌生,因此在車廠選定了ARTC為測試地點後,從台北一路出發到車測中心的過程就是主要試駕路段。雖然試駕車輛是四缸引擎的E200K,無論是行路舒適性或是穩定表現、甚至加速以及靜肅性等,都讓全車乘員感到驚訝,儘管E200K引擎排氣量只有1.8升,配上機械增壓以及重新調校之後,動力輸出更是比小改前還可觀。

這次小改款E-Class所搭載的十具引擎中,有6具是全新開發或經過進化改良,動作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在油耗上有更優異的表現,並且兼顧到動力數據的提升,在這次改款中,工程師們成功的將E-Class馬力輸出範圍從原本的122hp∼476hp升級到136hp∼514hp。

沈穩氣派的深色內裝最受高級車廠所喜愛,經小改款之後,E-Class內裝的配色、材質用料和精緻度都令人耳目一新,全新棕色與灰色內裝色調,輔以黑色的車頂內襯,創造出風格別致且沈穩洗鍊的氣質。方向盤也經過重新設計,在四幅的左右兩側各設有橢圓形的功能控制鍵,同時在E200K上也首次見到方向盤換檔蝴蝶瓣,而且小改之後也將Thermatic恆慍空調系統列為標準配備。

2



E200K馬力提升12.5%
很難相信同樣一顆動力,在所搭載的機械增壓以及引擎內汽缸活塞重新調校與設計之後,竟然可以一舉將馬力數據提升12.5﹪之多,而且所產生的油耗表現竟然還跟馬力升級前一樣!在不增加油耗的前提下,原廠將這顆搭配機械增壓的四缸引擎調校得十分完美,不但馬力由小改前的163hp/5500rpm提升到小改後的184hp/5500rpm,扭力也從小改前 24.5kgm/3000rpm提升到25.5kgm/3500rpm,僅有峰值轉速略微延後,但不影響整體的動力輸出以及駕馭表現,而重新調校過的E200K在測試場上也跑出了0-100km/h只需9.1秒的成績,以一部近1.6噸的中型房車而言,此實力少說也是排氣量得達到三公升才能辦得到,而E200K卻以1.8升引擎配上機械增壓就能輕易達成。

雖然僅是搭配四缸引擎,但是小改後E200K所散發出來的氣勢可是不輸給E55 AMG的,在試車時見到搭載245/40 R18輪胎,再加上極小的輪弧與胎間距,實在很難與200K的等級銜接在一塊,而且乘坐的舒適性非常高,在一般路上遭逢坑洞或彈跳時懸吊的處理非常棒,完全感覺不出車上已經具備非常性能化、運動化的輪胎搭配了。

2

Pre-Safe安全新體驗
當一行人駕著E200K抵達ARTC之後,此行的重頭戲才正要上場,藉由專業且安全無慮的環境,讓參與媒體親身體驗在失控狀態下,E-Class可以為車上乘員達到何種程度的防護,以及在駕駛可能驚慌失措下,又要如何透過安全機制來減低可能產生的危險。

體驗之前,車廠對E-Class車上的安全系統進行了詳盡解說,在了解當今許多車廠為了有效防止意外發生,進而在安全系統上導入了所謂車身穩定系統的設計(如ESP),但是當車輛的失控程度已經超出動態穩定系統所能控制的範圍時,又該如何來減輕接下來所可能產生的意外傷害程度?或者是當意外發生後,又該具備哪些機制來防止可能產生的二次傷害,或是提供明顯目標辨識來引導救難人員趕快到來?

很慶幸在參與這樣的活動後,讓我們了解到身為領導品牌必須得肩負身為先驅的重責大任,雖然證明在豐富製造經驗累積下所產生的結果是看似簡單,背後卻得付出多年歲月及龐大成本,尤其是期間的艱辛與挑戰更是不為人知。
2



小小ESP按鈕 啟動後抑制打滑率高達九成左右
在廠商人員精闢的解說之後,便是親身上陣體驗不同速度下,車上安全系統介入後的輔助效果。

主辦單位在長度大約百米的低μ值灑水道上,讓參與媒體體驗無安全系統下的車輛行進動態,在取消了ESP動態穩定系統功能,輕易隨便就能讓E200K後輪產生空轉打滑現象,此項目主要是模擬在溼滑地面失控下ESP系統的重要性,即使我們很謹慎的控制車身打滑程度,也很難將速度拉到三十公里,而且後驅現象更為明顯,不斷往復的轉向過度,不但應付起來非常忙碌,也很難掌握車身擺動的幅度與程度。

第二趟車廠建議打開ESP功能,這時依照原本關閉時的方式再開一遍,很奇妙是車身還是會有些微的打滑情況出現,但是系統介入後,就算油門踩得再深,動力就是始終被控制住,而駕駛也可以微微感覺到車身有少許程度的打滑,但行進路線比關閉功能時更容易掌握,同時也不易出現失控後急忙處理的緊張情形。

2

守在ESP之後的防護關卡
車身動態穩定系統(ESP)的測試項目只是開場,我們必須要先了解ESP的作動觸發原因,以及熟悉這套系統所帶來的差異,在ESP測試之後,還有一項更重要,也是車廠引以為傲的安全防護系統∼Pre-Safe。

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系統為M-Benz最先推出安全設計概念,這套系統整合了ESP與BAS等系統,主要是能在事故發生前判斷出潛在危險,進而即時作好防護乘員的預備動作,例如在車輛若因轉向過度或不足而導致意外時,當駕駛人必須在緊急情況下煞車,Pre-Safe就會預先啟動一系列的安全配備,加強對車上乘員的保護,而且在危急狀況解除後仍可恢復原來未作動時的待命狀態,於下一次事故發生前派上用場。
2



束緊、關窗、扶正
Pre-Safe三大作動特徵

在車廠的人員帶領下,參與媒體皆以「乘客」身分進行體驗,此時車輛處於車窗全開的情況下,而副手座則是呈現「平躺」,當車輛以五十公里左右速度衝進低μ跑道時,車身開始嚴重打滑,此時在座位上的人立刻感覺到安全帶突然束緊,而原本開啟的車窗與天窗也都同時啟動並關閉到剩下一吋左右的空隙,另外平躺的副手座椅背也自動回正,在車輛仍處於失控且繼續打滑之下,Pre-Safe已經將該做好的防護準備先行完成,不過妙的是當駕駛被緊束的安全帶力道勒緊時,反而能更沈著去面對打滑中的狀況,也能專心掌握方向盤讓車輛脫離險境。

防潛、防拋,是體驗Pre-Safe時所獲得的最大感受,在乘員尚無法清楚下一步會變成怎樣的時候,Pre-Safe已經事先作好防止意外發生的準備,這套系統在S-Class上的防護範圍還涵蓋到後座椅的角度回復,在系統啟動時,S-Class後座椅會升高且椅背會回正,與前座一樣有明顯防潛動作,而且用在S-Class的後座更有其必要,畢竟S-Class是後座買家車款,老闆的安危當然更為重要。

M-Benz E200K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

L4 DOHC 16V機械增壓

排氣量(cc)

1796

最大馬力(hp/rpm)

184/5500

最大扭力(kgm/rpm)

25.5/3500

驅動方式

FR

變速箱型式

5AT

懸吊系統

前四連桿 / 後多連桿

長×寬×高(mm)

4856×1822×1483

軸距(mm)

2854

煞車系統

四輪碟煞

迴轉半徑(m)

5.7

車重(kg)

1570

油箱容量(L)

65

行李箱容積(L)

520

輪胎尺寸

245/40R18

售價(新台幣/萬元)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