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型之中以轎式底盤而能夠提供三排七人乘座,也就是所謂轎式休旅車型,屈指算一算大概只有TOYOTA Wish、MITSUBISHI Savrin、MAZDA 5以及在最近電視廣告上可以凶悍地橫移甩尾的FORD i-MAX等等,車種選擇相當少。NISSAN在國產休旅車這一級距雖然有Serena(Q-RV),但是由於它偏向商務車的底盤與車室格局,比較難得到一般家庭客層的認同,所以在轎式休旅這一塊又形同放空。這就不免令人狐疑難道NISSAN打算一直放手而沒有因應之道嗎?
事情到了去年七月底廣州車展時出現了變化,NISSAN在大陸首先推出了以亞洲為主要市場的世界戰略車Livina Geniss,不禁讓人睜大了眼睛,心中已經下了「啊,TOYOTA Wish的同級對手終於現身!」的結論。但是仔細看了一下它的規格數據,唉喲!車長居然比Wish短一截了,但還是有三排座椅,而且喊出了以一車抵小車、SUV、MPV三車的口號,這樣的設定讓人心中浮出二個疑問:其一是4.4米左右的車長在空間上真的能應付七人乘坐嗎?其二則是在NISSAN目前已有Tiida這款強調空間表現的兄弟之後,沒有在車格上拉出大幅差距作為產品區隔的Livina究竟會不會落得棒打自家人的局面,在這次車廠的公辦試駕活動中,先是由1.6升五人座的Livina上陣(1.8升七人座則稱為Grand Livina),所以對於七人座車型的評價就暫且不表,先讓我們把第二個問題給研究出來吧。
車身不大 外型卻很SUVLivina的產品定位是屬於重視經濟使用成本與實用性的RV取向,也就是有別於不少歐洲掀背車強調運動性能的「鋼砲」風格,從外觀看起來反而更要接近SUV運動休旅車的味道。特別是這次所試駕的1.6L S規車型在裕隆日產為國產化版本的「獨家設計」之下,加裝了黑色防刮大型環繞護板,配合邊框鍍鉻處理的圓形霧燈、大型擾流尾翼以及黑色車頂飾板,就更有SUV的感覺了。視覺上的粗獷感得到不少加分,輪拱的部分尤其更顯突出,頗有迫力,護板的防刮功能對於一些在都會街道、停車場擁擠空間駕車容易出現一些小狀況的車主來說也有一些「實際的效果」(省一點鈑烤的銀子)。可惜的是車頂的「飾條」不是有實際功能的行李架,這一點要給它小小地扣分,相信車廠日後應該會將這項配備給加上去。 Livina的車頭也是SUV風格十足,大型而廣角的頭燈比Tiida頭燈線條單純一些而更接近立體的三角錐,燈殼內為轉向燈、大小晶鑽頭燈一體設計,仍保有家族特徵且簡單而精緻的設計也符合休旅車的感覺。水箱罩相信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從NISSAN自家的豪華SUV—Murano身上移植過來。當初Murano上市時大家對這種水箱罩設計就有不錯評價,覺得相當漂亮,只不過Murano畢竟引進國內的數量不多,路上的能見度不高,所以車廠來個借花獻佛,把這個設計用在國產的Livina身上,仍然是相當對味。 Livina 1.6車長只有4180mm(H規車型因為加了護板套件達到4227mm),無論比Tiida的四門或五門車型都要短,當我們試車活動途中停在路邊停車格時,剛好有一台Altis停在前面,站在一旁用目視對這一前一後的兩車做比較,卻不覺得Livina 1.6會「小很多」,如果是4420mm車長的Grand Livina相信兩者的差距會更小。Livina側面線條輪廓相當單純,有著挑高的車頂線條與方整的車窗造型,再順暢融入車頭,所以不會造成視覺上的切割。車尾就給人非常重的「廂形車」味,與車側融合一體的後保桿有厚重感,尾燈面積不小在辨識/警示性上當然比較好,整合起來的結果就是你從正後方看去會以為是部廂形車,將五門Tiida與Livina放在一起,即使同為掀背,兩者風格竟然也能有這麼大的差別。
國產小車少有的空間優勢NISSAN與雷諾合作後所開發的新世代車種在空間上的表現我們在Tiida身上已經拜見過,Livina所使用的底盤基礎與Tiida相同,在空間上的表現當然夠水準,而且還是廠家的賣點訴求。前座頭部空間因為車頂的挑高而相當充裕,但左右活動空間只能算是普通;後座的頭部空間也不差,但是Tiida那般令人驚豔超大腿部空間已不復見,也是普通水準。不過,身為掀背車的Livina 1.6倒是可以在行李空間上討一些便宜回來,後排座椅為60:40分離,只要拉起椅背上的拉環就可以將椅背向前放平,不用拆頭枕,就可以將車內後方行李置物容量從原來的430公升擴增至1548公升,不過放倒後的椅背與行李廂地板有一段高低差,所以不適合當作車床,要放進大體積的物品也會有點麻煩。但是要放進平日在大賣場血拼的大包小包或者週末假日與二、三好友帶著一堆行李及折疊腳踏車等戶外出遊用品都還能夠應付,要比房車好用多了。 Livina的中控台介面與Tiida相當類似,不過筆者個人比較偏好Tiida整齊有序的佈局方式,看上去和摸起來質感也略好些,方向盤與、儀錶板、排檔桿也與Tiida有高度相似性,只不過少了音響系統的快捷鍵,而Grand Livina則為半皮半木材質。座椅體積相當大,而且內部的填充材質與Teana一樣都是氨基鉀酸酯太空記憶座椅材質,所以坐起來相當舒服。乘客的隨手置物空間不算多,主要就是一個還滿深的手套箱與車門的置物格,二個前座置杯架位於排檔桿前方,後座透過車廠的創意之下在一個置杯架的空間上設計一個插槽,就可以再反插一個置杯架,省去一些空間的佔用,這對於一部講求經濟實用的小排氣量車來說是有趣也OK的。如果想要挑剔什麼小地方的話大概就是前後座間沒有扶手,手肘想找個地方靠的話就有點傷腦筋。
輕快舒適的乘駕表現Livina 1.6搭載與Tiida 1.6相同的HR16全鋁合金引擎,不過並沒有不等長進氣歧管的設計,動力輸出數據也略有差異;最大馬力105hp/5200rpm、最大扭力15.3kg-m/4800rpm。雖然數字上少了一點零頭,但是不用擔心,livina 1.6的1145公斤車重也比較輕些,所以實際行駛時的感覺也幾乎相同。起步輕快,油門反應也不錯,這種偏重中低轉速扭力輸出取向的設定非常適合都會區的使用,如果想大腳油門狂拉轉速也沒問題,只是像這樣的小排氣量引擎在轉速快速通過三千轉之後,伴隨而來的加速力道都不是那麼即時、線性,只剩狂吼的引擎聲浪。 HR16的反置式(前進氣、後排氣)設計、C-VTC連續可變氣門正時系統等機構設計對於廢氣排放、油耗表現、運轉精緻度上的貢獻更是值得注意的地方。經過經濟部能源局測試的成績,平均每公升可跑15.4公里,獲得了經濟部節能標章,行駛時引擎運轉的噪音也不大,在台中市區內四處巡繞找景點拍照時,看高鐵從高架鐵軌上快速通過恐怕比引擎聲還令我們注意。 使用與Tiida相同底盤的Livina 1.6空間表現維持水準,乘坐舒適性也一樣不走味,大而舒適的座椅當然是原因之一,懸吊也功不可沒,小型車相當常見的前麥花臣、後扭力樑設計,結構簡單,體積也小,不佔用太多空間;前後避震器裝有內置式回復彈簧,碰到路面小坑洞起伏時會抑制彈簧伸張程度,不但對碎震有較好的處理,過彎時的側傾程度同樣有所抑制。後懸吊採用大型扭力桿,並且針對扭力桿與搖臂的連接部分使用大型襯套同樣是著重碎震的吸收與車身穩定性的保持,讓乘客乘坐起來平穩舒適,講求家庭取向的Livina 1.6在這些要求上都做得不錯。 看到Livina 1.6的出現,心中最大的感想就是:Tiida 1.6掀背出現了,看到Tiida五門車型只有1.8升引擎配置的設定時,筆者心中也曾經納悶過,現在豁然開朗,原來車廠還有這樣一手伏筆。1.8L七人座車型在下個月應該就會有後續讓媒體試駕的機會,Livina以小車搏大車的三排座椅轎式休旅空間哲學是否真的夠神到時就會見真章!
Auto-Online試駕評分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