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是最近百年來最重要的龍頭產業,亦是造就歐美強大國力的基礎,回顧近代史,凡有汽車產業當後盾的大國,必定能建構強大的軍事武力,兩次大戰發生,汽車廠改成兵工廠,戰後又改回汽車廠的例子不勝枚舉。曾幾何時,汽車產業變成了瘟神,成了過度膨脹卻壓垮自己的巨人,得靠政府紓困來避免破產,汽車產業真的罪該萬死嗎?問題到底在哪?
其實從最懂金融操作的英國人來看,就知道汽車產業多麼不值錢了。英國人最早了解汽車產業不好賺,早早就把ROLLS ROYCE、BENTLEY、ROVER、JAGUAR、LOTUS、MINI等值錢車廠賣掉,轉進操控全球每個人口袋的金融商品,使得英鎊迄今仍是幣值最高的貨幣,根本不用考慮加入歐盟。汽車產業這種高勞力密集,高原物料成本,高單價、低利潤的商品,若不是美國這個新興強大的市場,用夢想和自由吸引全球的移民創造出所謂的美國夢,汽車產業不可能發展成今日這般龐大且影響每個人生活的必需品。但樂觀的美國夢創造了世界夢,只要美國經濟好,世界景氣就不會差。
龐大的資金流入美國,塑造了全球最大也最奢侈的消費市場,美元獨大,愛印多少有多少,反正全世界都需要美金,萬一有通膨問題,就降利息,多印美金,就解決了。美國人民漸漸習慣卯吃寅糧,永遠覺得今天多花了些錢,明天一定賺得回來,信用無限擴充,買房子買車子都用20年的未來收入來償還。從早期用工作擔保貸款買房子,還沒繳清又用房子貸款買車子,順便擔保信用卡,泡泡越吹越大,利率越來越低,終於導致二次房貸的嚴重泡沫,終於引發金融商品危機。
銀行本來應該是個穩賺不賠的行業,每個人把錢存在銀行一方面是為了便利且安全,再者能生一些利息,銀行收了錢就要拿去做更好的投資,才能在發給利息之後還能有獲利。於是銀行往往是所有最值得投資的未來產業的大股東,例如日本在二次大戰之後,銀行幾乎是所有日系車廠的最大股東,果然也幫日系車創造了輝煌的戰果;台灣的電子業大廠也都靠銀行來支撐。除了汽車產業,保險業、債券、貨幣操作、全球股市、期貨、原物料甚至原油期貨等等,都是金融業的衍生商品,而這些高槓桿高報酬高風險的商品,幾乎都是投入美國市場的金頭腦搞出來的點子,他們想反正氣球一定要越吹越大,你不吹自有他人吹,何時會破?再說吧!過去幾十年銀行越來越多家,其實存款戶沒那麼多,但這個大泡泡太誘人,吸引了太多資本家的投入。如今,牛皮吹破,如何收拾殘局呢?
我很想說汽車產業是很無辜的,對全球發展是那麼地重要且穩定地、慢慢地發展,不像電子業、金融業那種快速且變化多端,說真的汽車產業是金融遊戲擴充下的被利用商品之一,錢滾錢的商品太多了,你以為善於操作金融的名人只有華倫巴菲特和索羅斯嗎?錯了,擅於用財力當武力的禿鷹太多了,每當世界景氣蕭條之時,就是某些禿鷹大獲全勝的戰果。上述汽車、金融產業的困境都是事實,卻也剛好是下一波財富與權力重新分配的過程,那些禿鷹們正開心地享受大家恐懼、失望而放棄的現在,如果你現在認輸了,剛好把籌碼丟給禿鷹,當然,撐不下去的話,就留點保命錢,等待下次機會吧,但我不保證下次機會很快會來,畢竟,機會不是給有勇氣的人,而是給有籌碼的人。回歸標題,你認為美國對三大車廠的紓困,是對策?還是絕招呢?我彷彿瞧見空中的禿鷹正從容地盤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