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試駕】體保生PGO G-MAX 水冷版

記者:圖、文/Max 版面構成/lulu 2013-10-31

雖然我們再三呼籲馬路非賽道的觀念,但每家速克達車廠一定都要有款車標榜加速性絕佳,傾角要多大有多大。如同核彈競賽一樣,大家只管有或沒有,是不是真有發射的那一天倒不是太重要。

4

G-MAX 對PGO來說是居功厥偉的一代功臣。當年以強悍的馬力與犀利的過彎傾角讓人見識到G-MAX優異的運動能力,也讓更多人知道PGO是何許人也。後來PGO發明了VORTEX 水冷科技以更成熟的配置再度將水冷技術應用在速克達上。在資源共享的情況之下G-MAX也升級成水冷版,並在車體結構上做出些許的修正,變得更為穩定也更堅固。

根據未經證實的消息指出,這顆水冷四行程最大16.5ps馬力的引擎其實跟TIGRA身上的引擎如出一轍。不過速克達要改變動力曲線主要是透過傳動系統的修正,因此官方應該在普利珠的重量上有所修改。整體而言車輛還是維持PGO車系在中低速域飽滿狂放的輸出模式,高轉的引擎聲讓人越催越來勁,一不小心就超速了。

▲車輛配有12V電源供應,若要充電得要先克服車廂內高溫震動大的特性。
不過與TIGRA的水冷排當初是藏在龍頭下方的斜板處。而G-MAX則是置於前土除後方。雖說此舉可以獲得更好的撞風效果,不過速克達前土除與地面本來就很接近,因此散熱鰭片是否會被輪胎捲起的石頭或異物打傷產生較大的磨耗則有待觀察。


配備高檔

4
▲雙色交織而成的坐墊雖是小小的變化卻能增添產品質感。

大體上水冷版G-MAX沒有太多明顯的改變,單從外觀一般人其實不大容易分出這是氣冷或是水冷的G-MAX。最快分辨的辦法當然是從側邊去找有無風扇的設計。同時你也會發現這次G-MAX利用如複合材質包覆的排氣管與雙色坐墊等設計讓車輛質感更為升級的一些小巧思。


▲輪胎採用較為少見的13吋配胎,但前輪用上高檔的對向四活塞卡鉗。
過去PGO車款就以料多味美而聞名,這次同樣也不例外。在制動方面除了採前後碟煞附金屬油管外,前輪更是一舉配上對向4活塞卡鉗,後輪也有2活塞等級。不過車輛並未配置ABS系統,所幸實際煞停的效果還不至於太敏感,不過還是得注意急煞時強大制動力的湧現。


4
▲造型美觀的MMI智慧感知儀表在啟動時會有個開機動畫,還挺有童趣的。

過去即受到不少好評的MMI智慧感知儀表這次也獲得G-MAX採用。這個由國內知名改裝業者製作的儀表在開機時會有個小動畫,雖然每次都一樣但或多或少增添了發動時的些許小童趣。


▲原廠表示這次稍稍修改了龍骨造型,腿部可以獲得更佳的固定位置。
此外由於車輛油箱的設計在車身龍骨處,此舉雖讓腳部有了固定處但也犧牲掉前腳踏的置物空間。

▲放大後的行李箱可放進部分款式的全罩式安全帽,但若有載人需求買個後置物箱也是個好選擇。
因此許多車主都會在車尾處再加購一個俗稱漢堡的置物箱。如今PGO稍稍擴大坐墊下方置物空間,實測之後部分全罩式安全帽可以完全放入,不過如果有乘載需求那麼買上一個漢堡置物箱還有腰靠功用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喔。

▲穩定的動態反應與飽滿的加速性讓G-MAX相當適合追求操控感的車迷。
在動態反應方面G-MAX正如標題說言是個底子很好的體保生。從穩定的動態反應、良好的騎乘姿勢與妥善的腿部固定位置皆可證明這樣的說法。不過資質雖好,但對於油門反應的明確性以及引擎拉轉的震動私心都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相信再微調一下這車就更接近完美了。


Max大機機時間

4
▲排氣管防燙蓋也說明了多用些巧思在小地方也能讓人感受到車廠的用心。

回想大學買第一台摩托車的過程,好像看看同學買了什麼車多自己也跟著買,畢竟跟著人潮走比較不容易踩到地雷。那時候買車只考慮帥不帥,牌子大不大,價格與CP值在年輕的當下好像不是那樣首要。

PGO在過去品牌形象相對於兩陽一葉是相對弱勢些的,不過在好些年的曆精圖治後現在的PGO無論是外型、動力、以及產品穩定度都可以跟所謂的一線大廠並駕其驅,而且售價更低、配備更好。


4
▲125~150c.c級距的速克達最受年輕族群喜愛,因此舉凡外觀、動力乃至於配備競爭相當激烈。

G-MAX在過去即以強悍的彎道動態與加速表現讓PGO受到玩家青睞,不少速克達賽事很多車手都選用G-MAX做為比賽用的戰駒。改為水冷引擎後PGO在車輛上進行較為細緻的改善與優化,如更大的行李廂空間等都是讓消費者在使用上更為便利的改善。

加上目前國內150c.c的主流速克達的售價都已突破9萬大關,G-MAX 水冷版硬是把價錢壓在8萬8附近,配備等級更高價格相對更低,年紀大了懂得賺錢不易,能省則省。在精打細算之下G-MAX 水冷版是個超值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