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車在中國

記者:Kevin 2003-06-01

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公司,在全球各地區都有適合當地的經營品牌,擁有深厚的資源與實力。2002年,中國大陸加入WTO,同時汽車市場突飛猛進,銷售量突破百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在2002年增長了40%,乘用車成長了50%,已經成為具有相當經濟規模的大市場。


▲上海通用汽車公司位於浦東金橋出口加工區,佔地面積55萬平方米,產能經過調整後可達12萬輛車以及10萬台自動變速箱、18萬台發動機(引擎)。

通用汽車進入中國市場已經超過八十年了,然而由於戰爭的動亂與政策問題,一直到1997年6月12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才正式與上海汽車工業集團合作,雙方各出資50%,成為迄今為止最大的中美合資企業,名稱定為「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車目前在中國市場主要經營BUICK品牌,如別克賽歐(上一代OPEL Corsa改四門與旅行車款)、別克君威轎車(BUICK Regal)以及別克GL8商務旅行車三大系列,今年六月份並將推出別克凱越EXCELLE中型房車,構成完整的轎車與商務車產品線。



▲通用汽車中國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墨斐先生表示,通用汽車貫徹本土化戰略已在中國獲得可觀的成果,市場拓展速度遠遠超過競爭對手。

雖然中國大陸的汽車市場與台灣並沒有直接關係,然而台灣的車廠如中華裕隆集團已經在大陸分別投資東南汽車與風神汽車,汽車相關產業移到中國的比例非常高,因此中國市場的發展將與台灣的汽車產業未來密切相關,最近幾年有不少優秀的台灣汽車業人才紛紛到大陸去發展,且有相當優異的表現,可見兩岸的汽車產業雖然仍受法令限制,無法進口中國生產的汽車,不過藉由人才與Know-how的相互交流,兩岸的汽車產業已經相當程度地結合在一起,說不定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像買筆記本電腦、手機一樣,Made in China的汽車也會進入台灣的市場。

中國大陸幅員廣大,汽車工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現象,無論是內地或者沿海,許多省份都有汽車廠,有些汽車廠並沒有獲得原廠的商標使用權,出現許多當地品牌的車款,也有A牌車裝上B牌引擎的現象。最近兩三年來,中國的汽車廠快速地進行整合,已經演化為3大集團以及6家獨立汽車廠的「3+6」現象。三大集團是指第一汽車(一汽)、上海汽車(上汽)與東風汽車,6車廠則指廣州本田、重慶長安、安徽奇瑞、瀋陽華晨、南京菲亞特以及浙江吉利等六個汽車廠,這3+6汽車廠的銷售量佔了中國汽車市場九成以上。


上海通用搶得進場最佳時機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外觀,事實上這個圖片已經過時了,因為筆者參觀的時候他們正在搬家,新的中心外觀尚未落成。

除了通用汽車與上海汽車合組上海通用汽車之外,一汽也於2002年8月29日和TOYOTA豐田汽車簽署合作協定。2002年9月19日,東風集團與日產汽車簽訂了50年合作協定,構築東風-日產-雷諾三方所謂「金三角」計畫,而2003年5月20日台灣的裕隆汽車宣布與日產共組新公司YLN的計畫,也將把裕隆在大陸投資的風神汽車納入與日產-東風汽車合作的版圖之內。這三大汽車集團代表了中國汽車工業正式與世界接軌,在此之前,僅有福斯集團(VW)分別與各集團合作生產VW與AUDI的各式車款,去過大陸的人都知道,沿海城市的計程車清一色都是捷達(Jetta)或者桑塔那(Santana),AUDI A6幾乎等於中國的「黑頭車」,如今中國大陸的消費者有了更多的新選擇,難怪2002年成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爆發年!

這些外資大集團之中,通用汽車無疑是投資規模最大、層面最廣、且最深入耕耘的公司,通用汽車在中國的投資除了上海通用汽車之外,還有一個「泛亞汽車技術中心」(PATAC),也是通用與上汽集團共同投資5000萬美元,持股各半的合資企業,提供設計、開發、測試和零件與整車認證等服務。上海通用所生產的別克賽歐以及君威、凱越等車型都是經由PATAC之手重新設計的。



▲別克凱越即將於六月下旬上市,目前不知道會不會受到「非典」影響,可預知的是此車即將成為中級房車的主流。

針對BUICK以外的車系,通用汽車與瀋陽金杯汽車合資成立「金杯通用汽車」,負責生產雪佛蘭「開拓者」SUV。在廣西與上汽五菱合組「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負責生產以DAEWOO Matis為基礎的微型車,以及小廂型車。另外由於上海通用的10萬輛產能已不敷使用,因此收購山東煙台車身公司,合組「上海通用東嶽汽車」,做為上海通用第二個生產基地,賽歐的生產線將逐漸轉移至此。

除了合資企業,通用汽車獨資設立幾個公司:「通用汽車倉儲貿易(上海)」公司,以建構完備的零件倉儲單位。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負責所有通用汽車在中國的員工,也是通用汽車在中國合資企業的投資方,同時也負責GM的進口車款如SAAB、CADILLAC以及OPEL等品牌的銷售。此外,通用汽車還與上海交通大學以及北京清華大學合作設立技術研究院,為未來的汽車工業奠定長遠基礎。為了提升汽車消費的觀念,通用汽車也設立了金融服務公司(GMAC)以及AC德科(AC Delco)汽車零件公司,以提供中國地區最好的售後服務。


靈活的行銷手腕捉住中國人的心


▲上一代OPEL Corsa改成這樣,還冠上BUICK品牌,夠高檔吧!這可是中國非常暢銷的小型車呢!

GM旗下品牌眾多,在北美的品牌卻不見得能夠行銷全世界,因此近幾年來運用併購或者策略結盟,在個別市場提供適合當地的產品,例如在歐洲擁有的OPEL與SAAB品牌,在澳洲擁有HOLDEN等等,那麼在中國呢?經過評估之後,上海通用汽車決定使用中國人最能夠認同的BUICK別克品牌,推出全系列的轎車以及商務休旅車,有趣的是GM為了中國市場,願意放棄本位主義,把所有最適合中國的集團內產品轉化包裝後,變成BUICK品牌的產品銷售,例如為因應私家車興起的熱潮,將上一代OPEL Corsa五門車款徹底改造成三廂四門的「賽歐」以及旅行車款SRV,聽起來有點耳熟吧?當年福特六和將嘉年華改三廂四門,裕隆汽車跟進將March改成三廂四門以符合市場需求,可見台灣經驗確實提供通用中國的參考。即將於六月下旬上市的別克凱越便是由策略結盟的韓國大宇汽車旗下的新款Nubira改頭換面而來,即將成為中產階級的主流車款。此外,別克GL8的商用休旅車則取自PONTIAC,由此可見通用汽車為了中國市場,打破了所有品牌規則,只要產品適合消費者,品牌可以自由運用,這種大規模的彈性在GM體系內也是很少見的。

中國汽車消費市場之我見  
2
2002年中國市場的快速飛躍能量,相信可以持續幾年,然而目前為止,中國消費者大多數還是在「第一次購車」甚至「還沒有能力購車」的情況,因此對於汽車的認知還很淺,就像我們買第一部車時,對於汽車性能、舒適性、操控性、組裝品質等等問題,大概還沒有什麼明確的概念。此外,中國的汽車銷售目前還是以公司用車為主流,私家車的比例雖然快速提高,但也僅限於大城市內生活水平較高的區域。再者,中國的人民所得差距太大,大多數人每個月領個幾百塊人民幣,少數有錢人卻闊綽得嚇人,舉個簡單的數字,BMW新7系列在台灣每個月賣個幾十台,多半都是735系列,在中國,760Li供不應求,今年配額兩百多輛還沒進口就被訂光了,這說明了中國市場要能讓汽車普及,縮小城鄉差距是個非常重要的關鍵,不過我想這個問題大概無解的,短期內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必定與經濟發展呈現正相關,如果今年中國不會因為SARS而減緩成長,那麼距離飽和其應該還有很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