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集)
低污染背後的悖論油電混合動力車乃至於純電動車的興起,除了起因於車廠的陸續投入外,各國政府的大力推廣與實質補貼,也是重要的助力之一。隨著這樣的風潮,不管是國內外都經常會聽到類似的疑惑:混合動力車成本比一般車輛高許多,到底得開多少里程數才能把那個油錢給省回來?政府花錢補貼或採購混合動力車,到底是圖利廠商還是真有其必要?
▲採阿金森循環(Atkinson cycle)設計的汽油引擎擁有高壓縮比之下也不容易爆震的特性,油耗表現特佳,因此經常被使用在Hybrid車上。雖然它有著在低轉速時扭力不佳的缺點,但對於低速時可用電動馬達輔助行駛的Hybrid車輛而言,並不是個問題。圖中見到然而,要真正理解混合動力車的價值並不能單只是從節能與省碳的角度來思考,而是要思考市區內低速行駛時的廢氣污染問題──純電動車或油電混合動力車的發展,當初有極大部分的理由是為了把集中在擁擠市區內的廢氣排放,分散到較遼闊的面積中。舉個粗俗點的例子:在四下無人的曠野中放屁,對這個世界並不會有太多的影響,也沒有人會責怪你欠缺公德心;但假如一群人擠在狹小的電梯中卻沒有忍住,下場會有多尷尬不用明說大家也瞭解。在空曠的郊外或高速公路上燃燒傳統石化燃料所產生的廢氣,經過大氣的稀釋之後並不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問題,但是聚集在市中心的高濃度廢氣,卻往往會形成光煙霧之類的災害,或造成居民與通勤者呼吸系統的疾病。因此這不是單純污染量多寡的考量,關鍵還是在分佈密度。
▲過度密集的交通量與普遍老舊的汽車引擎設計,造成上班時間的墨西哥城煙霧瀰漫,嚴重的空氣污染導致朝陽看起來像是夕陽一般暈黃,直到尖峰時間過後才會慢慢改善。然而,除了少數對於環境永續較具有理想的人之外,對於只求溫飽再求好的一般民眾而言,像減少污染這類較牽涉公眾利益但對個人幫助不大的議題,似乎就很難像油錢多寡這般有感。因此為了「利誘」廠商投入與消費者購買此類環保產品,不只是油電混合車,包括替代能源發電設備、LED燈具乃至於環保綠建築,全都需要政府以公共力量介入,否則光只靠一般人自發性地支持,普及速率會非常有限。例如在美國,購買油電混合車的車主,可以獲得聯邦政府提供的2,500至7,500美元不等之節稅額度。至於在英國,如果車主選擇具有充電功能的油電混合車(PHV),將可獲得高達5,000英鎊的政府補貼。在各國政府推波助瀾下,油電混合車似乎已經是大勢所趨,所以在這股洪流中,您打算何時開始參與呢? ▲除了以金錢代價利誘外,美國政府也制訂了許多可以吸引消費者購買Hybrid車輛的獎勵措施,例如在距離超級市場門口最近的位置劃設Hybrid車專用的車位,或允許Hybrid車輛無論載了幾名乘客,都能隨時利用高速公路上的高乘載專用車道。▲蓄電池對於電動車與Hybrid車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元件。例如純電動的SMART fortwo electric drive,鋰離子電池就完全佔據了它的底盤。
台灣也可以買得到的油電混合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