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試駕】TOBE W’car EV電動車一日遊
記者:圖、文/Dean Chou 版面構成/lulu 2012-09-03 | |
電動車不在是人類移動史上遙不可及的目標,在處處提倡環保的時代裡,不需要汽油、不會排放二氧化碳,100%電動驅動的純電動車將會是下個世代的交通工具。台灣酷比汽車在成立之時,就積極研發電動車產品,算是國內車界的環保科技先鋒,他們也成功研發出純電動的W,car EV與M’car EV,算是另類的台灣之光。
「為什麼聽不到你啟動引擎的聲音,而且行進間的聲音好像在開捷運喔!」,這是汽車線上新同事上車第一時間問筆者的一句話,沒錯!我們這次試駕的就是100%純電驅動的TOBE W’car EV。
純電動車產品是各大車廠努力的方向,不管是歐系、日系、美系品牌車廠研發電動車不遺餘力,從一般代步用到超級跑車都有純種電力驅動產品,較人為之驚豔的Fislker出品的電動車,在動力上幾乎可以跟超級跑車相抗衡,所以請不要再說電動車不會跑。
▲引擎室已被電動馬達所取代,密密麻麻的線路確實讓人有點擔心。
電動車電池是關鍵
其實在電動車最難克服的地方在電池的蓄電量,驅動馬達已經可以做到非常完美的境界,想要動力輸出多少、扭力多大,在馬達部分都不是問題。而電池是研發電動車最大的困難,電池容量太大,影響車身配重問題,電池容量小續航力不足,想要兩全其美就讓車廠傷痛腦經。
▲兩個鼓風機是用來散熱用的,光靠車頭撞風想必是不夠用。
在還未找到替代的電池元素,鋰電池被廣泛運用在電動車上,鋰電池最大優勢在高輸出功率、高容量、低成本、長壽命、高穩定性,未找到更好的電池替代品,相信鋰電池會是目前最普遍的電池種類。
▲你沒看錯,TOBE W’car EV拿的是電動車牌照。
▲強調節能的TOBE W’car EV,TOBE的標誌都改為綠色底,鋁圈上的銘牌也不例外。
其實早在2009年底,本刊就有試駕過TOBE M’car EV,當時原廠表示並非100%的完成品,所以在很多細節部分還未加修飾。而是隔兩年多,這次擺在我們眼前的已經可以算是TOBE電動車的最終完成品;跟之前相比,很多地方都以多加修飾,像是儀表板的圖示、中控台上的排檔按鈕、座椅表面都跟之前有很大差別,幾乎達到量產車的水準。
電動車初體驗
這次試駕,車廠怕編輯開得太忘我,用盡電力無法返航,不採取放牛吃草的作風,改為A地到B地的試車路線。目前TOBE M’car EV沒有對一般消費者販售,只有與格上租車作配合,以租賃的方式讓消費者體驗。板橋高鐵站設置有專門電動車租賃門市,推廣階段中只有板橋這一個租賃點,TOBE表示之後會增加租賃點,讓消費者更方便體驗EV車款。辦好手續,依著工作人員的帶領前往取車,開始今天的TOBE W’car EV體驗行程。
▲電池充電狀況、速度以及電量全由駕駛者前方的儀表板監控,並無引擎轉速表,取而代之的是馬達輸出功率。
進入車內端詳了座艙配置,除了儀表板與排檔桿跟一般W’car不同之外,其餘沒有太大的改變。工作人員在離去之前,仔細解說各個按鍵的操作方法,並再三叮嚀,電動車的起步瞬間扭力很大,剛開始油門不要踩太重,另外就是上坡起步時車輛會下滑,煞車與油門要掌握好,其他就跟一般汽油車款操駕沒有太大不同,要我們好好Enjoy電動車之旅。
▲後車廂被電池占掉一大半,擺放的行李空間有限。
起步動力強勁
▲加速的力道強勁,但隨著車速越高,加速力道下滑越明顯。
從地下室開出,確實在上坡起步因為電動馬達關係,不像一般汽油車款會有引擎、變速箱出力剛好抵住不讓車輛後滑,電動車只要放開煞車,在上坡就會向後滑動,所以放開煞車就要快速踩油門避免車輛滑動。進入市區街道,行駛間沒有引擎運轉聲有點讓人不太適應,電池充電狀況、速度以及電量全由駕駛者前方的儀表板監控,並無引擎轉速表,取而代之的是馬達輸出功率。
▲排檔位置只有三個按鈕跟一顆旋鈕,按鈕為倒檔(R)、空檔(N)、前進檔(D),後方的旋鈕則為控制回充效率,當效率越高檔煞的效果越明顯。
驅動方式為電動馬達,不需要選擇檔位,在排檔位置只有三個按鈕跟一顆旋鈕,按鈕為倒檔(R)、空檔(N)、前進檔(D),後方的旋鈕則為控制回充效率,當效率越高檔煞的效果越明顯。電動車沒有類似引擎公升的等級,只會標示電池容量以及馬達功率,TOBE W’car電池為16Kwh,馬達最大輸出功率為75kw換算成馬力為100hp,最大扭力有17.8kgm,這樣的輸出數值接近一輛1.6升汽油引擎的動力。
按下前進(D)按鈕,偷偷踩深一點油門,W’car EV瞬間衝出,那種感覺完全不像1.6升汽油引擎動力的加速的力道,但隨著車速越高,加速力道下滑越明顯,這感覺應該就是電動馬的加速特性吧!將車輛駛入高速公路,車速都能維持在100km/h左右,不感覺吃力,W’car EV最高速度設定在143km/h,以台灣的限速110km/h足以應付。
充電站不普及
▲充電座上都有充電操作說明圖。
離開板橋高鐵站先走市區道路接高速公路抵達鶯歌陶瓷博物館,路程20.6km,儀表板上的電量表掉了三格,或許是筆者過於興奮,油門不自主地多踩了一點,電量消耗較多。
▲原本的加油孔已改為充電插頭,將來如果能把每個車廠的插頭統一規格化,相信會帶給消費者更多方便。
原廠標示定速60km/h可以行駛130km,如果定速40km/h可以行駛160km,筆者相信如果W’car EV如果真的上市,沒有消費者會以這樣的速度行駛,隨時注意電量是避免沒電可用的唯一方法。
為何會選擇鶯歌陶瓷博物館呢?因為目前充電站設置不普及,台北市有五個充電站,新北市有五個,在充電站不普及的狀況下,消費者如果要租賃W’car EV做代步使用,要先注意充電站位置避免沒電可用的窘境。
▲有點類似加油槍的就是充電線插頭。
▲TOBE附給車主的充電線,這條充電線兩邊插頭一樣,沒有分車輛還是充電站端,但重量有點重,女性車主在取用上稍微不方便。
充電站採用自助方式,駕駛者將車輛停妥後,打開充電蓋,拿出TOBE附給車主的充電線,這條充電線兩邊插頭一樣,沒有分車輛還是充電站端,但重量有點重,女性車主在取用上稍微不方便。
▲充電完成會顯示綠燈。 8-1 正在充電會顯示橘燈。 8-2 待機狀況顯示藍燈。
當兩邊充電插頭插妥之後,先選擇充電座的接口,感應悠遊卡之後,燈號會由藍轉紅就代表開始充電,充電完畢之後燈號會由紅轉綠,再次感應悠遊卡就能拔下插頭。
▲充電前感應悠遊卡就能上鎖,充完電之後再感應一次解鎖並扣款。
在充電的過程中,充電座的插頭會上鎖,防止有偷拔或者未付錢就離開;可是在車身這頭的插頭沒有上鎖功能,如果有心人士意圖不軌就可能發生,TOBE如果可以將兩邊插頭上鎖作為連動,或許可以避免有心人士的犯案。電動車最不方便的就是充電所消耗的時間,原廠數據上表示,在220V-50Ah的電力充一個小時能從完全沒電充到滿格,如果是220V-50Ah要花兩個小時,這跟汽油引擎進加油站五到十分鐘可以加滿油差距頗大。
新「潮」男的象徵
整天的試駕過程中,筆者對於電動車有種不同的啟發。公司目前有一輛純電動摩托車,中午休息會騎著他去附近買東西,騎在路上沒有引擎聲音、沒有排放二氧化碳,心中有種莫名的驕傲,我也為地球盡了一份心力;而且物以稀為貴,在還未普及使用電動車的情況下,騎著電動車就是時下年輕人「潮」的象徵。
▲後車牌後方還有一個可愛的電池圖案車牌。
至於W’car EV電動車呢,試駕整天漸漸迷上電動車起步帶來的衝勁感,加速的順暢安靜跟汽油車有著不同的氛圍。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W’car EV受到電池影響車重增加,整體的操駕感覺更加呈穩,不會感覺車輛輕飄飄,高速公路100km/h巡航車身的穩定讓人有點詫異,是個意外的收穫。筆者認為如果大多數時間處於市區裡遊走,電動車真的會是很好的代步工具,車輛外觀再進行小小改裝,開在東區街頭不讓人注意都很難。
但目前因為充電座仍不普及,所以TOBE W’car EV並未對一般消費者販售,消費者真的想要體驗只能以租賃的方式去格上電動車租賃點租借。如果以目前車輛要對外販售,車輛的價格會比汽油車款高出很多,車輛本身成本就要85萬左右,其中電池成本佔36萬左右,真的現在要販售,看到這樣的價格真的會讓人卻步,如何想辦法壓低電動車的製造成本也是現今各大車廠努力的方向。可以降低電動車成本,充電站普及,電動車會是很好的代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