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性佳,空間又寬敞的休旅車型在國內始終有著穩定的支持者。就乘坐空間來說以五座為多,更寬敞的七人座由於國內市場不大,因此現多以進口車為主。不過按照現行關稅制度進口休旅車無法使用稅率優惠的客貨車牌,加上為了對應七人座較大的身形因此引擎排氣量普遍也較大,售價也自然就不便宜了。
危機也是轉機,在台灣相對冷門的SsangYong靠著韓系車發展已久的柴油引擎科技把新一代的進口七人休旅Rexton W導入台灣且售價僅157萬,是目前進口七人座休旅車中使用柴油引擎而且售價最便宜的。究竟便宜有沒有好貨,看完報導就知道。
小心運轉▲步入第三代的Rexton W引擎不再用過去的2.7升柴油引擎,改用新的e-XDi 200引擎。這次試駕的Rexton已經是步入第三代的作品。回顧車系發展最早於2001年以RX320汽油引擎的身分在台灣亮相。到了2004年台灣再度開放柴油小客車進口後雙龍打出柴油元年的口號,把一代小改款的RX270XDi導入台灣。2007年時二代Rexton問市,但同樣使用2.7升的柴油引擎。 ▲三代Rexton引擎的輸出品質與行路性已經和過去印象中的粗造爛製不可同日而語,已經是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過去由於賓士與雙龍在有合作關係,因此早期雙龍也樂稱自己是韓國賓士。但隨著雙方在五年前合作中止,現在打開引擎室已經看不到有M-Benz字樣了。但幾年光景下來SsangYong功夫學到了,不管是由過去的引擎基礎加以改良也好,還是100%韓國研發也罷,就目前的回饋來說新的e-XDi 200在國際市場上是受到好評的。 不過Korando不過1749kg的車重,七座之姿的Rexton W車重已經來到2710kg,讓人直覺的懷疑兩台車用同一顆引擎真的夠力嗎?實際上路的結果來看由於引擎設定在1500轉時即輸出36.7kg的峰值扭力。雖然最大馬力僅155匹,但雙龍認為具備越野能力的Rexton W不需要偏重高速域的延展,因此車輛開起來起步反應輕快。到了高速公路段拉轉到120km/h同樣是一派輕鬆,再往上爬升的速度上升雖較慢但也不到氣喘吁吁的模樣。 值得嘉許的是車輛搭配上源自賓士的E-Tronic五速手自排變速系統,運轉品質不輸歐系車廠的柴油休旅,肅靜性也頗佳,讓人有幾日不見刮目相看的感覺。此外縮小排量的另一項用意在於提升油耗表現,根據官方提出的數據綜合油耗每公升可跑12.8公里,以七人休旅來說是相當不錯的表現。
動態反應▲強壯的D柱與明顯的腰線讓Rexton外型更顯精壯不突兀。早先以承製軍用以及特殊救難車輛的雙龍在車輛的越野性上毋庸置疑。雖然七座休旅會比較偏都會使用為多,但Rexton W還是有著頗為純正的越野血統。車輛採Part-time四輪傳動系統附加力箱,可以視路況需求切換到2H/4H/4L模式。此外如H型底盤大樑可推知Rexton W濃厚的越野本質。但為了能夠兼顧一般行路性車輛懸吊配置採前雙A臂後多連桿,加上不特別強調的前後離去角若要進行比較劇烈的越野還是得適時的強化改裝。 ▲輪胎已經用上255/60 R18的尺碼,但由於有越野需求所以輪拱還是保留一些空間。
配備空間由於引進的數量不多,因此現階段導入的Rexton W僅有一種車型,也沒有什麼選配件可選。但先別覺得雙龍沒誠意,相反的其實幾乎市面上主流的配備Rexton W都是標配,攤開清單還洋洋灑灑的一大串呢。 ▲來自北國的車款在前檔有著獨特的除霜線,在台灣只有合歡山有機會使用到這項功能。▲第二排座椅可全部平躺,平整度也相當優異。▲後置物底板下有個小隔間,可放進一些小物,算是充分利用空間。▲當第三排座椅立起後後方可放進一個30公升的登山包,一般七人座滿載後後座空間其實都不大。▲第三排座椅椅墊與椅背都較薄,長期乘坐會比較不舒適些。▲第二排座椅也有自己的獨立出風口與置杯架。▲獨立可調整風量的出風口同樣可見於第三排座位,但僅限於右邊。▲基本上第三排適合小學生乘坐,成人坐進後腿部空間幾乎沒有。
Max大話車壇▲原廠即標配防眩後視鏡與除霧功能,相當有誠意。在行銷學裡,後發端通常得靠低廉的價格或是豐富的配備才能有效攪動市場,進而改變佔有率。但在動輒數十萬起跳甚至百萬的汽車市場未必如此,品牌形象在購買決策時更發重要。 ▲新一代Rexton在外觀上多了許多圓潤的線條,視覺上也有不錯的平衡性。SsangYong在台灣不是一個強勢的品牌,但一個由軍用車輛起家的車廠透過正確的策略開始轉型,銷售狀況也開始好轉。第一個轉淚點是與賓士的合作。當時因為韓國保護政策的關係加上賓士有意在韓國成立東亞區生產線,於是把柴油引擎技術轉移給雙龍。一開始SsangYong不避諱的在引擎改上打上M-Benz字樣,說自己是韓國賓士。也許外界有所嘲諷,但如今功夫學到了,自行改良的新世代柴油引擎也受到好評,當初學到的技術讓SsangYong因為有柴油引擎得以與日系休旅車在市場上抗衡。 雙龍的故事其實值得國內車廠借鏡。也許它的年銷售量不到大車廠的單月銷售量。但他們不以代工為滿足,懂得育才未來才能改變的機會。英雄不怕出身低,怕的是鎖國封閉不知成長,台灣產業除了要國人情義相挺外,也得自省自己究竟缺了什麼競爭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