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試駕】FORD Escape 3.0

美式風格剽悍登場

記者:Vincent 2000-11-06

在北美大受好評的FORD Escape 3.0在台灣是除了美國本土外第一個上市的國家,所以彌足珍貴。但是3.0車款在北美地區供不應求,台灣的配額也受限制,所以福特主推2.0車款,目標鎖定HONDA CR-V。3.0引擎搭配不算小的車身尺碼剛剛好,駕駛樂趣肯定比2.0車款更High。之前筆者親眼目睹CR-V車主對力性能不滿,毅然決然花十萬大洋加裝Turbo。現在Escape 3.0提供了消費者更高層次的動力感受,駕馭休旅車不必忍受重拖的煩惱。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外觀>

Escape的開發過程結合FORD集團旗下MAZDA、歐洲FORDLANDROVER等各家技術之大成,未來MAZDA也會推出雙生車系Tribute,別以為自家人會互相殘殺,其實這是針對全球市場的考量設定。

Escape車型設定是針對北美市場,話說HONDA CR-V之前在北美熱賣,擁有眾多4×4車型的美國福特怎能嚥下這口氣,若說Escape是衝著CR-V而來一點也不過份。但Escape不走都會取向的流線造型,而是塑造成具有肌力美感風格,休閒及越野氣息較濃厚。底盤及外型設計有點類似LANDROVER Freelander,外型張力符合美國口味卻又不失精緻度。

MAZDA Tribute將會走「速度流派」,類似CR-V的堅硬流線外觀,強調「日本風味」,以都會取向為主,但引進國內車型目前得知僅有2.0車款,要在加速性能上扳回一成似乎不可能。

Escape為了符合輕度越野需求,車身並非刻意要採用雙色外觀,而是因為加上車門、輪拱防護板所致,搭配渾厚向外突出的前後保桿,彰顯出有別於CR-V的曠野味。如果只看車身腰線以上,引擎製lash;折線並無特殊之處,車尾有點類似M-BENZ M-Class,美國福特家族4×4味道還表現不出來。一旦看到挑高的輪拱及前後貫穿車門一氣呵成的側邊折線,「野味」就出來啦!

<內裝>

與外觀頗能相互呼應的實用內裝設計,似乎在告訴筆者「大就是美」!當然這只是內裝特色之一,Eyeing on Road理念才是重點。為了讓駕駛者專注於駕駛路況,操作介面配置及操作都考量到駕駛者不需偏移視線,靠眼睛餘光就能辨識並操作各項叫lash;能;排檔桿亦是如此,從中控台下方上移到方向盤機柱右方。除了引擎製lash;及電動座椅開關位置低於方向盤外,其餘控制開關都向上配置,定速巡航控制設在方向盤上,中控台面板角度亦是朝向駕駛者。

北美氣候冬天會下雪,所以開關設計必須符合戴上手套仍可操作的需求。不然像一般1-DIN音響主機,以美國人的體格戴上手套後,一根指頭可以按到三個按鈕﹗而一般日式內裝的撥桿設計也不易控制。車外的車門把手也是經過掌形設計,大小適中容易操作。

3.0車款採用黃灰色內裝,本來空間就很大,所以這樣的淺色內裝視覺效果並非「更大」而是清爽。內裝設計沒有華麗的修飾,感覺上為區塊式的拼裝,整體設計感突顯出「肌力美」,顯然Escape並非走高價豪華版(在北美3.0車款的售價僅比CR-V貴一千美元),但是內裝用料佳,組裝品質良好,行車中沒有雜音,也沒有鬆動脆弱的現象。

空間和機能性對休旅車而言常重要,Escape車室空間比CR-V大,在高度方面受到天窗影響,後座頭部空間較窄。排檔桿設置於方向盤機柱上,騰出的空間設置大型中央扶手及置物箱,實用性佳,如果中央扶手能前後移動更佳。杯架及置物格設計在中控台下方,大小為標準「麥當勞」規格,大杯可樂剛好塞進去,其它地方瀏lash;漢堡剛好。

究竟是CR-V「中央走道」還是Escape「中央扶手」實用,這見仁見智;筆者選擇「大型中央扶手」(不夠大對六呎的筆者而言等於沒有),因為「中央走道」開車五次可能才用到一次,但是中央扶手在駕駛途中處於「一直使用」的狀況。以使用率而言是如此,但是在一家四口的用車狀況又另當別論。筆者認為最佳狀況就是既有中央走道又有大型中央扶手,至於中央大型置物箱可以設計在中控台下方採用抽屜拉取式開啟(有點像垃圾箱設計,真的拿來當垃圾桶使用又何妨),這種構想對設計者而言會很困難嗎?

後座椅背的弧度不錯,傾斜度可做五段調整,後座乘客可以躺著休息。雖然椅背長度稍嫌短了點,可調式頭枕彌補這個缺陷,但缺少後座中央扶手應該要改進才是。後座椅背向前傾倒後置物空間比CR-V更佳,銜接處幾乎完全平整(當床鋪使用最適合),而且後座椅面還可以拆卸,多爭取一些置物空間。

吸頂式置物盒是設計給車庫遙控器使用,在美國可說是標準配備。在國內多數人僅擁有街頭露天停車位,還是改成太陽眼鏡盒設計較為實用。不過這個計畫要等到國產化後才會實現。

這部Escape試乘車為原裝美規車型,將來引進的車款前座椅將採用頭枕分離式設計。駕駛座配備六向電動座椅,其實以這種簡單及格狀區塊式的內裝給人的感覺就是耐用及機械化,應搭配八向手動座椅加上腰靠調整比較符合肌肉化座椅風格,電子配備太多反而有點突兀。實用性方面,電動座椅要搭配坐姿記憶叫lash;能才有實質意義,出外遊玩手動座椅調整椅背傾斜及前後移動速度快,實用性較好。

車室空間運用上Escape不像CR-V有很多小創意,像是副手座下方抽屜、行李廂下方小桌子、後門及尾門置物空間,基本上Escape的空間運用並不強調這部分,而是著重在大空間的變化及實用性。Escape中控台下方小置物格,個人認為實用性還可以再加強,因為置物空間不夠大也不夠深。不如將這些小置物格移除,手煞車也改成踏板式可以增加空間,杯架移到中控台出風口下方,原位置設計一個可折收的多叫lash;能小龍lash;桌,實用性會更好。

Escape在左右A柱上有登車輔助把手,車側有登車踏板,上下車還算方便。不然離地高度不算低的車身設計,若沒有這些輔助設計,對女士會造成不少困擾。雖然有登車踏板設計,如果上車姿勢不正確,輔助踏板很容易弄髒褲子小腿肚的位置。

後車門採用兩段式上掀開啟方式,後車窗可以單獨開啟,備胎位置在行李廂下方,比較不會影響後門開關運作。上掀式後門開啟後高度約185㎝,沒有頂到頭的顧慮,最好用的時機為雨天,搬運行李廂物品時可以拿來躲雨。

車室對外界噪音的隔離並不算差,但是底盤隔音及引擎室噪音需要改善。怠速時很安靜,一旦起步後,輪胎噪音相當大聲,雨天行車更慘;引擎精緻度不佳,運轉聲浪很大,不像是一具V6引擎。

如果沒有必要,Escape車主還是不要使用越野胎,改用道路胎會有比較好的行車靜肅性。如果寧靜度不改善,以國人的消費習慣而言會覺得粗糙而失去購買意願。不過這是一部福特原廠的教學車,全車連lash;多部分都拆解過,是否因為隔音棉拆下後沒黏回去,或是引擎、傳動機構重新組裝才會有這樣的結果?不然引擎部分乃是與MERCURY Sable 3.0共用,Sable的引擎精緻度並沒有這麼離譜。

Escape3.0配備四氣囊(因成本因素,將來引進車型將改為雙氣囊)ABSEBD16吋鋁圈,皮椅,前霧燈,電動天窗,CD音響搭配七支喇叭(含一支重低音),配備齊全。受限於車室隔音不佳問題,而且筆者懷疑這部試乘車音響線路沒裝好,音響品質沒有達到預期水準,相當可惜。


2

2

2

2

2

2

2

2

2

<動力>

3.0V6引擎輸出200hp/6000rpm27.6kgm/4750rpm的動力,應付1630㎏的車重綽綽有餘。針對休旅車型的駕駛需求,變速箱的終傳比及各檔位齒比都經過調校,

時速一百二十公里內有野牛般的加速感,山路陡坡仍有衝刺的力道。引擎在6500rpm斷油,高達8000rpm的轉速表僅供欣賞,或作為改裝引擎管理電腦的進步空間。

這具引擎精緻度雖然不是很好,怠速運轉就會有輕微抖動,但加速可不含糊,脫離平順的感受,可以享受貼被的感覺,但同時也要忍受它的噪音。由於變速箱齒比較密,三檔時速剛破百就接近斷油,高速公路上就只能對國產車耍狠,遇到性能車還是別逞強。

在美國,休旅車使用上常常需要拖運水上摩托車、小船、露營車等,所以Escape 3.0的拖載重量高達1588㎏,強化了負載能力難免會犧牲高速動力性能。

變速箱換檔震動抑制良好,沒有明顯頓挫感,反應也不算慢,一掃FORD Mondeo變速箱恐懼症的陰霾。排檔撥桿設計不錯,換檔操作確實,檔位清晰,有OD Off按鈕,但缺點為儀錶板上的檔位顯示不易辨識。

<車體>

Escape3.0搭配大尺碼的鋁圈及越野胎就表示它具有一定的越野能力,不然這的搭配只會增加On Road狀況的噪音、彈跳、油耗。Escape原始設計理念認為一部休旅車除了兼具一般道路的舒適及操控外,Off Road也很重要,基本上必須要有全時四輪驅動叫lash;能才能合乎要求。如何一車扮演兩個角色,必須仰賴先進的車體設計。

如果車身採用底盤、車室分離式設計,在車身尺碼不變的情況下,車室空間、車重將無法達到目前的水準,而且重心偏高。FORD採用轎車式車體設計,為了應付越野時強大的車體扭矩,加上寬闊的車室空間,車體剛性必須強化,不然無法承受「惡操」。除了製造過程採一體成形車身結構,減少焊接,車身大樑也都經過強化設計,懸吊機構中,三腳架、拖曳臂、連桿都必須加粗。

多數人認為車頭看起來越厚實感覺上比較耐撞,其實正好相反。車身越厚所需要的車體鋼樑必須跟著加粗,甚至必須採用雙層輔助大樑設計才能達到理想的撞擊承受力,不然在撞擊瞬間,越厚、越高的車體會有垂直扭轉效應,讓車體的潰縮區失去應有的效用。Escape車頭就是採用雙層式輔助大樑,在這樣的立體架構中,撞擊測試表現優異。

傳動機構採用雙模式設計,位於AUTO模式,以前輪驅動為主,遇到前輪打滑時,動力會適時傳輸到後輪幫助車輛脫困。其作動的原理為使用前後輪轉速感應器監測前後輪轉速,當前輪打滑與後輪產生速度差時,位於後輪傳動軸上的旋轉葉片連結器(RBC)會以油壓驅動離合器,將動力傳輸到後輪。這套機構在自動鎖定成四驅模式時,無法修正前後扭力分配,而是維持前後5050的扭力分配比例(這是一部休旅車不是越野車不能太苛求)

CR-V的四驅設計也是類似EscapeAUTO模式,但後輪傳動是採用黏性偶合裝置,雖然具有分配前後扭力分配的效果,若駕駛者不懂得脫困要訣,受困時還猛採油門惡操,黏性偶合器很快就「掛點」。

Escape具有全時四輪傳動「LOCK」模式,使用中控台上的旋鈕切換,直接將RBC鎖定。原廠表示可以在行車時速100公里以下隨時切換,相當實用。雖然沒有加力箱設計,但憑藉著3.0的馬力已經能提供優異的爬坡力。這套四驅設計,可以達到省油、越野兼具的效果,遇到沙灘或爛泥巴地形至少還有挑戰的機會,但是不具備防滑差速器設計,若不幸舉腳就容易受困,車主越野時請三思而行。

除了可以跑沙灘外,全時四輪驅動還可以支援受困車輛脫離險境,載重上坡比較不會有輪胎打滑的問題。這點CR-V就辦不到,而CR-V的訴求偏向都會化行車及休閒兼具,四驅性能不是訴求重點,與將要上市的MAZDA Tribute的衝突會比較明顯。

<操控>

前麥花臣式後拖曳臂、雙連桿搭配減震筒與彈簧分離設計的獨立懸吊機構,在道路上的舒適性和操控性還保有轎車的味道,彈簧及阻尼設定不會太軟,Q度佳,路感頗清晰。以這樣的車體設計,底盤及車身鋼性表現相當出色。

操控上,不要把Escape和一般轎車相比,雖然Escape已經脫離美國車那種軟趴趴的「水上行舟」路感,但是高車身重心所帶來的不利因素就是過彎穩定性差,彈簧調得再硬也無法克服這個問題。若一味「堅硬化」,最終在彎道上遇到彈跳或超過操控極限較容易失控或翻車。所以這一類高重心休旅車型避震器要有一定的Q度及夠長的避震行程,最好是搭配防傾桿穩定車身,不然過彎離心力沒有緩衝,對車體的作用太直接反而危險。

熟悉這類車行的側傾弧度後,還須克服恐懼感,了解極限能耐,Escape還是有不錯的操控水準。但再次強調-不要和房車比﹗


<結論>

預估120萬元的售價,今年底將登陸台灣本土。但實際進口通關後,受到台幣貶值的壓力,售價有可能高過這個價格。3.0休旅車型而言,目前還缺乏同級競爭對手。在市場上,SUZUKI Grand Vitara 2.5 V6HONDA CR-VLANDROVER Freelander等車款還是會構成威脅,但真正威脅到的是Escape 2.0車型。

2
EscapeCR-V偏向越野性能,但弱勢之處為美國3.0車型供應量不足,以及國內對四驅車型的需求有限(連lash;多CR-V車主從來沒用過其四驅叫lash;能)。換句話說要以越野叫lash;能訴求來搶攻CR-V市場是很困難的,真正決勝之處仍是在車室空間、外觀、動力、實用便利性。

福特六和並未把3.0車款當作銷售主力,因為進口數量少,2.0車款才是主流。未來Escape國產化後,確定會有2.0車款,3.0車款仍是未知數。果想向上升級,這一跳就升級到NISSAN QX4LEXUS RX-300。若算進越野車型,Ssang Yong Musso 2.3MITSUBISHI Pajero 3.5JEEP Grand Cherokee,選擇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