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試駕】VOLKSWAGEN Vento 1.6 HL

恰如其分的務實小車

記者:文/Miao Wu 版面購成/lulu 2014-05-12

台灣的主流汽車市場,約在2000年時由1.8升轎車正式躍居最大宗,而2.0升和2.4升車型更一度是買家熱門首選。曾幾何時,經歷油價波動與客觀環境的改變,如今消費者不再追求動力與氣派車格,轉而重視持有成本和節能表現。這造成近兩年國內小排氣量的車款呈現爆炸性成長,而小型車的反撲態勢,更不分進口或國產品牌,每輛車除強調省油性能,也都以最佳C/P值自居,車價自然廝殺慘烈。VOLKSWAGEN當然沒有錯過這股潮流,重新擬定市場策略後,小型車在主力Polo掀背車之外,又全新引進了四門轎車版的Vento;令人驚喜的是,Polo與Vento的基本起價都落在60萬附近,頂規更壓在70萬以下!親民價格結合強勢的品牌形象,不但同級進口車嚴陣以待,就連國產車也倍感壓力。

沿革

4

進口房車60.8萬起,而且還是掛上VW商標,這在過去幾年是難以想像的。會有這樣的驚喜當然是有代價的,台灣引進的Vento或Polo,如今都不再是歐洲製造,而是從印度進口的車型,所以車上的配備等級就無法和歐規平起平坐,不過太古標達汽車還是提供了Trendline(TL)、Comfortline(CL)跟Highline(HL)三種配備等級的車型,提供不同需求買家選擇。至於本次我們試駕的即為售價69.8萬的頂級Vento HL。


▲不同於其他市場使用Polo Sedan,這款車在台灣將以Vento為名上市。
在進入主題之前,首先簡單解釋在台灣使用Vento這個車名的由來。在1992年VW也曾以Vento為名推出一款四門轎車,但它其實是三代Golf的四門版,而現在的Vento則是使用PQ25底盤,所以應為五代Polo所衍生的三廂四門轎車,換句話說,同樣的車名在兩個年代各屬不同級距,至於原本的Golf Sedan已由Jetta取代,千萬不要混淆了。

新引進的Vento實際上早在2010年8月就已經在海外發表,這是原廠為滿足新興市場對於三廂轎車的特別偏好所開發的車型,在母廠不同區域市場的考量下,這款四門轎車在印度與台灣使用Vento作為車名,其他地區則仍掛名Polo。然而由於台灣車輛法規的要求,太古標達必須在正式銷售車的車尾「Vento」銘飾旁,再貼上「Polo」作為血統識別,這樣的作法有點類似Altis或ix35,即使名氣再響亮,車身還是得乖乖掛上Corolla或Tucson才行。


外觀設計

4
▲就外型而言,Vento是相當標準的傳統四門房車,全車風格相當一致。

多數人看到「印度製造」就會擔心用料和組裝品質的問題,當然,由於Vento沒有在歐洲上市,在EuroNCAP網站上是查不到它的受測成績的;但從原廠資料來看,在環繞座艙的A柱、B柱、B柱基部、車頂縱樑、引擎室擋火牆等部位,都使用高於1000MPa的超高強度鋼板,車頂和側面鈑件、行李廂蓋周圍,也採用雷射焊接的工法來提高車身剛性,至少基本架構上還是很讓人放心。

根據原廠的說法,這兩款車是不同團隊所設計出來的,但從車體結構來看,B柱以前的Vento和Polo看起來並沒有明顯差異,Vento的長/寬/高都比Polo各增加414mm/17mm/3mm,全車長(4384mm)已經逼近中小型轎車的水準,而這樣的車身大小也在初學者能夠接受的上限以內,在擁擠的都會區和窄小巷弄穿梭時,不會感覺太大壓力。

▲中階CL車型以上就配備霧燈以及15吋鋁圈,不過原廠配胎是國人比較陌生的Apolo Alnac。
Vento的車頭前臉與新世代VW家族一樣,都強調水平線條呈現出大器風範,即使是平價車,水箱罩、下氣壩及霧燈周圍仍然加上鍍鉻處理,因而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市面上有些以掀背車為基礎改造的轎車,車身輪廓和比例總有一股說不出的怪異,多了一截屁股就讓原本的美感盡失,感謝原廠的設計團隊,Vento並沒有這樣的問題。所以它的車身造型稱不上很流線,但起碼車頂線條尚稱流暢,尾廂不會給人硬加上去的感覺,而且CD柱三角窗也有延伸座艙的視覺效果。輪圈大概是外觀少數能看出產品定位的地方,入門的TL只配備14吋鐵圈,CL和HL則搭配15吋鋁圈;或許有人會抱怨尺碼不夠霸氣,但若以代步車的角度來看,耗材配件的換修成本當然越低越好,這方面就不用太計較了。至於車尾的部份,配合本車的產品定位,尾燈造型上也較為傳統,不過這也使得Vento整輛車的風格一致,喜愛傳統房車的買家,這種典雅、細緻、不失運動風格的設計,應該很合口味才對。


車室內裝

4

前面提到Vento的車身比Polo大一號,實際上就連軸距也比Polo長82mm而達到2552mm!拿Golf來當對照組的話,這已經是中型車的水準了,車室空間當然比Polo寬敞多了。


▲軸距拉長後,後座空間明顯比Polo更好,膝部空間甚至已經超越Golf。
實際乘坐時,前座坐起來感覺和Polo差異不大,但Vento後座膝部空間就很充裕了,實際上這裡的空間比Polo、Golf還要大!多了一截尾廂果然很有幫助。個人認為,Vento的後座椅背角度和頭枕設計都比Fiesta Sedan更合乎人體工學,後者讓人感覺是生手學徒設計出來的作品。

▲車系將超音波感應防盜裝置列為標配,可惜實際測試的聲音不算太響亮。
配備不是Vento的賣點,TL稍嫌陽春,HL也沒有太多驚喜,全車系都標配織布椅,要皮椅還得多花15,000元。

▲座椅特別加上紅色縫線,且全車皆配置三點式安全帶和頭枕。
但車系的標配其實也納入超音波感應防盜器、晶片防盜鎖、四向調整方向盤、ISOFIX安全座椅固定裝置、全車三點式安全帶/頭枕,起碼在一般國產車很難這麼齊全。至於配備軟骨雨刷就見仁見智了,有人覺得高檔,有人嫌耗材昂貴,總不如電子恆溫空調討喜,不過後者得多花幾萬直上HL才買得到。在HL車型上還多了防眩後視鏡、雨滴感應雨刷、真皮方向盤/排檔座/手煞車拉桿、六合一導航主機等,其中部份配備雖然和試乘車上的皮椅一樣都是「台裝品」,但整體性倒是很不錯。

▲即使是後門的門板置物格也能放進礦泉水,置物空間相當多。
質感方面看來也不是這款車的專長,一如預期,車內塑膠味很重,組裝品質只能說普通,不過這類車的買家應該關心的是它的機能設計。從掀背車衍生的轎車,一般都會有一個共通特色,那就是置物設計特多,行李空間運用彈性很高。一般小車很難見到像Vento這樣多杯座和置物格,手套箱分層分格設計,而且後車門板也設有置物格。

▲中央扶手雖然小巧,但也能摺疊後翻,內部還植絨處理。
中央扶手雖然結構簡單,但能夠整個向後翻,而且內部空間還植絨處理,放進一瓶礦泉水也沒問題,而它甚至在後面還弄了一個活動環,自備兩個夾子就能把它當作垃圾袋使用。後座椅背為60/40分離設計,椅背前傾後可形成平整面,可惜和後行李廂地板有段差。

▲行李空間寬度因避震塔而寬度受限,椅背放下後會有段差,但尚稱平整。


動力操控

4
▲客群鎖定首購族的Vento,1600cc引擎搭配6AT表現恰如其分。

Vento動力搭載1.6升MPI自然進氣引擎,搭配6速自手排而非DSG變速箱,這組Aisin製造的6AT變速箱也有S檔和手動換檔模式,不過帳面數據和實際動力表現都只是一般水準,一般都會通勤當然沒有問題,但一上山就原形暴露。由於油門反應不靈敏,即使車身不重,提速過程還是比預期慢,除非進入S模式才變得比較活潑。整體來說,動力系統除了正時鏈條、雙凸引擎設計以外,並沒有太多值得一提的地方。


▲動力表現平順,就連懸吊調校也很適合它的市場定位。
懸吊結構維持前麥花臣支柱式、後扭力樑結構,而後軸的輪距則比Polo還加寬42mm。談到底盤特性,對於開習慣日系車的人來說,駕駛Vento應該會有種升級的感覺,但也不用怕會有歐系車慣有的調性影響乘坐的舒適性,因為它的避震器設定Q感其實不明顯,舒適的調校風格搭配抓地力只算普通的15吋胎,保持車速跨越駝峰時,以車內聽到的悶哼聲和震動感,乘客應該不會發出抱怨才對,當然相對在山路上的動態表現就溫順多了。

進口車品質、國產車價格,這是很多人購車的願望,看起來Vento的出現真的有種破壞行情的感覺。或許有些人會對最多雙氣囊且無ESC頗有微詞,不過安全是要付出代價的。從最近國產車的改款趨勢與銷售狀況看來,檯面上的價格還是決定一切,消費者再不改掉想不勞而獲的心態,就別怪為何一把劍磨了10年最後還是只能拿來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