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試駕】TOYOTA Yaris
只要我長大
記者:文、圖/Max 版面構成/lulu 2014-10-06 | |
省油、都會通勤好開售價又相對划算的國產小型掀背車近幾年在台灣都維持滿不錯的銷售量,各車廠也無不積極投入經營這塊市場。在日本小排量的3廂房車如Vios或是CITY不是數量很少就是根本沒有,因為空間更大、操控更靈活的小型掀背或是挑高的K-Car對地狹人稠的日本更為合用。
台灣都會區其實也開始慢慢走向這套用車哲學,很多人慢慢發現平常開車多是一個人,一般大型房車市區找車位不易,油耗也兇。與其如此買台小掀背車做代步用,稅負與相關耗材都省,要談動力操控或加速凌厲就留給喜歡去大鵬灣的人談吧!
一直帶有市場指標作用的TOYOTA在秋天推出大改款的Yaris,讓各家車廠緊張的是過去還處於3米級距小車的Yaris這次車格放大到市場主流的4米長之姿,車身與空間都有顯著的提升,也讓過去還可以用我的空間比較大的TIIDA、Colt Plus等車款瞬間找不到攻擊著力點。而前一代的Yaris每個月都有近1,000台的掛牌量,如今從小鴨升級為大鴨之後競爭力更強,也讓和泰喊出一年要買2萬台的目標!
玩大的
▲延續家族Keen Look設計概念,車身利用多折角鈑件營造出更濃厚的運動氛圍。
大改款後的Yaris絕對是讓人有感的,至少就外觀而言是這樣。外觀上的變化可以概分為兩部分,一是車身尺碼的改變,另一部分則是車身設計風格的變化。在車身尺碼部分新一代Yaris在車身格局部分變長也變寬,對車壇的最大的衝擊就是已經從上一代3米7的mini car級距直接放大到4米等級的小掀背等級,也讓如Colt Plus、TIIDA等同級車面臨更直接的挑戰。
▲新的Yaris變長也變寬,但車高比前代矮一些些,在車輛分型上已經是標準掀背車的大小。
外觀部分基於與Vios是雙生車的基礎,兩台車同樣使用原廠謂之Keen Look設計語彙。若與前代車型相較以往車頭U字微笑曲線沒了,U字翻轉變成一個梯形下氣壩設計,加上有稜有角的頭燈設計與引擎蓋上明顯的摺痕都可看出原廠積極想營造運動氛圍的企圖心。
▲配胎使用185/60R15,煞車配置為前碟後鼓。
此外先前在Vios上所看到一些設計也在Yaris上重現,包括艇型車頂、後視鏡旁的擾流鰭等。這些設計原廠解釋可以增加氣流導出速度,進而提升油耗表現。在內裝部分過去置於中控台的儀表板回到多數駕駛習慣的地方,原本一列垂直的空調按鍵也改為橫列式。其它風格與Vios大致相同,在窗門板上用上有壓花設計的塑膠料,期望在免不了的塑料感中能夠拉回一些質感。
車格放大讓過去主打可愛訴求的Yaris在文宣上改打「大」的意念,如大格局、大空間。對車內乘用來說最直覺的反應就是新的Yaris變寬敞好多啊!由於軸距較前代增加90mm來到2,550mm,因此後座空間在無論是膝部或是頭部坐進178公分的成人後都還有一些多餘空間,不會有摩肩擦踵的擁擠。
▲後行李箱容積擴大到326公升,對於一般小家庭而言已經夠用,還可進行6/4椅背放倒。
▲以標準姿勢坐進178公分的乘員在腿部空間依舊有蠻不錯的表現。
後行李置物空間這次也放大至326公升,也可進行6/4分離椅背放倒功能。因此過去的單身新貴升格為小家庭之後新的Yaris還是可以持續扮演家裡成員的一份子。不過上一代Yaris後座可以進行前後滑移,但這代沒有這項功能,也許在後續小改款時會把這好用的功能加回去吧。
省油實用為先的動力反應
▲延續過去1NZ-FE 1.5升引擎配置,最大馬力105匹。
除了油門反應相當迅速,加速能力絕不會讓人失望。它的懸吊特性同樣偏硬,顯然是為了迎合重口味玩家的設定,加上靈敏而精確的轉向,熱愛攻彎的人肯定喜歡。由於扭力湧現的速度比預期快很多,貼背感很明顯,囂張的排氣聲浪可能也是引誘駕駛捨不得把右腳移開油門踏板的元兇。
▲與Vios一樣這些比較部位都做上導流鰭設計,可將空氣快速排出節省油耗。
看到這邊你也許會覺得怪怪的,這不是Yaris嗎? 靈敏而精確的轉向究竟所謂何來啊!不是你看錯,因為上面那一段其實是我抄M-Benz CLA45 AMG試駕報導的。會這樣開個小玩笑的原因在於一台不過109匹馬力,售價60萬的國產小車你應該期待它的動態反應嗎?
或者這樣一台以經濟省油為主的小車出現如硬朗的懸吊或是精準轉向不會感到突兀嗎?如果一台國產小車可以做到如此,那AMG部門應該收一收關門了,因為60萬做的車跟你309萬的車款動態反應是一致的,那還搞屁啊。
▲Yaris不是一台以操駕樂趣為出發點設計的車款,因此用放大鏡去檢視他的運動性能沒多大意義。
鋪陳這一段是要告訴大家,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期待與幻想了,多少預算就買多少等級的車款。身為集團入門掀背車款的Yaris設計宗旨是為了一般使用為主,要去談它加速性或是轉向精準與否一點意義也沒有,所以我們來談這台車好開嗎?
就一般使用來說Yaris是可以把這角色扮演得相當襯職的。變大也變重的Yaris在動力與變速箱部分延續前代的配置,同為4速自排變速箱。不過原廠宣稱透過程式的優化讓車輛獲得更好的油耗表現,測試值為18km/l,單就數據看這科技改良其實蠻有吸引力的,畢竟它尺碼是放大不少之後還能有這樣的油耗表現。
雖然我們對於Yaris性能表現不會以性能車這般嚴厲的標準看待,但好歹載著家人去郊區踏踏青總不能爬不上去。因此我們選擇北部地區以坡度陡峭著稱的烘爐地來進行試駕。
根據自行車玩家的推算烘爐地的平均坡度約為10度左右,經過調教後的Yaris動力曲線明顯偏往中低轉速,藉以營造輕快的油門反應。開始爬坡時當轉數超過2,800轉時引擎聲浪會明顯的增加,隨即伴隨不算太線性的加速力道。重踩油門時反應速度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不過還是建議直接降檔可以獲得更有效率的動力奧援。
一開始我們對Yaris動力反應即沒有過多的期待,實際路感證實這預想是對的。動力大體上夠用,但不到精細的境界。動力反應普普,但懸吊支撐部分倒是讓人有種意外收穫的感覺,在連續彎角中懸吊反應不至於出現軟腳的狀況,乘坐在內沒有過多搖頭晃腦的感覺,所謂T牌行船人般的路感並沒有出現在Yaris上。
Max大話車壇
▲通勤代步、郊外踏青這車不見得可以讓你處處跑第一,但絕對可以讓載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很多網友反應,新車試駕結論若沒有炮個車廠幾句似乎這篇文章就是標準的業配文,媒體公信力可謂蕩然無存。既然如此在向來習慣大鳴大放的大話車壇中我們就直接破題導出網友最多的疑惑:為何Yaris只有2安?為何沿用過去的4速變速箱?
原廠給的解釋是這變速箱基底雖與過去的相同,但透過高達1,500項的軟硬體更新讓反應更靈敏,省油性也更好。這樣的說法我拿最近剛上市的iPhone6來類比。蘋果跟你說雖然有新手機了,但拿舊款的也別著急,因為透過更新你一樣可以用新的介面啊,而且舊手機穩定性也會比較高啊。但你一定會反駁,但中央處理器還是舊的啊,速度還是比不上新款手機啊。
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是屬於喜新厭舊的人,舊的雖然效能未必能與新產品匹敵,但相對的售價與成本比較低廉,而且手機不是最新的不代表它就不能用了。所以當我們翻開八月份銷售數據與Yaris同為雙生車的Vios在銷售相對低迷的民俗月中依然勇奪國產車銷售第二名(第一名是Altis),賣出1千多台,幾乎是同級車的十倍多。
若用這份數據來看,消費者真的在乎幾顆氣囊嗎?真的在乎有沒有ESP嗎?市場內同級距有4氣囊又有ESP的車款嗎?有!賣的好嗎?還是輸給TOYOTA!Why?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車操控像BMW,內裝像BENZ,安全要像VOLVO,售價則要像TOBE,有這種組合嗎?沒有!因為你自己是車廠老闆你都覺得市面上不可能有這種車了,沒有人要做賠錢生意!
Yaris主打就是同級距相對低廉的售價,加上強大的品牌形象與比較高的二手車價格,消費者會買單是理所當然的。若你強調操控、強調安全,那麼你就會往進口小車去找尋,當然你會買到什麼都有也什麼都好的車款,但也必須付出比較多的金錢。這樣60萬內的國產車不會是你青睞的對象。
車子好不好往往是相對的,視你比較的對手是否有對等的合理性。如果我有100多萬預算要買一台小車,那麼BMW 1系列會是口袋名單,誰要買Yaris啊。但如果我只有60多萬元,便宜好保養二手價也不錯的Yaris還真的很難找不買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