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台灣車壇發生驚世消息,就是有「GT-R之父」稱號的水野和敏加入台灣華創車電,也代表水野和敏 先生正式成為Luxgen的研發團隊。水野在Luxgen調校的第一個作品就是Luxgen U6 Turbo,經過進化後的U6在車名後方加上Eco Hyper,代表它更節能與更動感,原廠展現企圖心包下屏東大鵬灣賽車場,要Luxgen U6 Turbo Eco Hyper直接上賽道證明一切。
賽車場對於車輛來說都是一項非常嚴峻的考驗,大直線考驗車輛動力極限,彎道測試底盤調校穩定性,進彎前的大腳煞車能測出制動力好壞,所以會在屏東大鵬灣賽車場舉辦活動的車廠,對於自家車輛信心滿滿。汽車媒體來大鵬灣參加活動不計其數,但大多數都是進口品牌舉辦的駕駛訓練營或者超級跑車試駕活動,像是 Audi driving experience極限體驗營,使用的車輛為自家S或者RS性能車系。BMW精英駕訓體驗則是拿出M-Power頂尖車款。另外還有 Mercedes Benz Driving Experience進階駕訓體驗,駕駛標榜賽道理念的AMG車款。國產品牌Luxgen將自家U6 Turbo Eco Hyper搬上賽車場,不是車廠瘋了就是對產品深具信心。 ▲納智捷總經理胡開昌親臨現場與媒體朋友一起體驗全新Luxgen U6 Turbo Eco Hyper的蛻變。▲「GT-R之父」水野和敏 生動的介紹,讓媒體朋友們知道這次進化重點。
動力與節能 舒適與樂趣 可以同時存在▲Luxgen U6 Turbo Eco Hyper外觀並沒有琢磨太多,體內的進化才是期待之處。要開Luxgen U6 Turbo Eco Hyper下賽道前,照慣例要先來一堂室內課程,聽聽水野和敏針對那些地方做了改變。水野和敏表示這次主要是針對U6引擎動力與底盤操控重新調整,在動力部分打破大家以往覺得空燃比14.7:1觀念,例如假設一般引擎燃燒達到14.7:1的空燃比,燃燒溫度為800度左右,水野和敏將空燃比調整至15:1,燃燒是溫度達到950度,這麼高的溫度會從一般燃燒轉換為爆炸,就能創造出更高的性能表現。引擎結構增加進排氣雙VVT 可變汽門正時、長衝程設計、智能發電機+電子節溫器、高科技WST賽車級表面處理,提升金屬潤滑,降低運轉阻力,得到優異油耗數據。 ▲2.0升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從170匹調升至191匹,最大扭力也從26.1公斤米大幅提升至28公斤米。▲排檔桿前方增加ECO模式按鍵,透過節氣門開啟大小、反應達到節能效果。▲中控台上方的螢幕改為電容式觸控面板,操作起來敏銳、快速。▲Luxgen U6 Turbo Eco Hyper有專屬顏色搭配,縫線也別出心裁使用雙色處理。
對照組加持 Luxgen U6 Turbo Eco Hyper改變有感▲原廠很貼心的提供對照組,有Toyota RAV4、Honda CR-V以及改款前的U6 Turbo。要試駕Luxgen U6 Turbo Eco Hyper前,原廠很貼心的提供對照組,有Toyota RAV4、Honda CR-V以及改款前的U6,可以讓所有媒體深刻體會出U6 Turbo Eco Hyper與對照組的差別。本次使用大鵬灣全場賽道,在二號彎與三號彎短直線中放置錐筒體驗快速變換車道穩定性,看台前的大直線同樣有放錐筒繞錐刻意控制直線底的尾速,除此之外的彎道沒有設限,只有在進彎點、Apex點與出彎點設置提醒用的錐筒,作為較少賽道經驗的媒體同業參考依據。 ▲避震器桶身、彈簧、防傾桿放軟後達到舒適乘坐感,但過彎側傾變得明顯。(下為改款前U6 Turbo,上為U6 Turbo Eco Hyper)
動態穩定又舒適 ECO模式提升油耗表現▲懸吊調整舒適之後,說也奇怪整體操駕反應較利於操控。體驗完改款前Luxgen U6 Turbo,我迫不及待試試水野和敏調校後的U6 Turbo Eco Hyper。坐進車內,先看看與先前U6 Turbo有哪裡不同,中控台造型、配備完全一模一樣,中控台上方的螢幕改為電容式觸控面板,操作起來敏銳、快速。座椅配色部分,U6 Turbo Eco Hyper有專屬顏色搭配,縫線也別出心裁使用雙色處理,增加車內質感氛圍,另外在排檔桿前方增加ECO模式按鍵,按下後引擎出力會進入節能模式,提供較節能的行車模式。快速瀏覽過車內樣式後,主菜性能、操控要端上來了! ▲過彎前的收油,車尾變的穩定,過於突兀的擺動消失了。▲過快的車輛動態以及滑移程度,都在駕駛可控制範圍內。
GT-R之父水野和敏 高人指點 進步神速▲打開任督二脈之後, Luxgen U6 Turbo Eco Hyper進步神速。「GT-R之父」水野和敏重新調校後的Luxgen U6 Turbo Eco Hyper是有感的,動力強勁同時擁有節能,底盤舒適卻不失操駕樂趣,各方面都能同時兼顧才是市售車的設計出發點。設計一輛車並非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需要長時間累積各項目資料庫,這點也是Luxgen目前最欠缺之處,水野和敏也說,日本與歐洲造車工藝歷史悠久,背後已累積不少經驗,所以要創造出一輛車並不困難。反觀台灣起步較晚,很多地方都是從錯誤中學習,以避震器調校為例,台灣避震器廠商提供就是軟、中、硬三款給車廠,車廠再從其中選一款最適合的,但日本不是這樣做。避震器要經過不斷調校,而阻尼並非軟硬如此簡單,內部的伸張、壓縮都有阻尼、通過油封快慢等差異,在賽道上、一般道路反覆測試,調整出最適合的阻尼反應,才能達到大多數消費者能接受的操駕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