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試駕】PEUGEOT 206RC
「砲」友們久等了! 傳說中180hp的獅子終於現身
記者:JS 2004-04-23 | |
【本文刊載於Auto-Online汽車線上情報雜誌2004年3月號】
在之前七代國產HONDA Accord試駕報導中,我用「落了一顆霹靂馬引擎的小March」來形容3.0升國產Accord的動力,因為以140匹馬力來推動一噸重的車子,即使到現在都可以很輕鬆地把Saxo這種馬力重量比很漂亮的小車比下去,如果再加上車短、體輕、動力大,那麼國內所能見到的任何刁鑽艱難的彎道,大概也難不倒這樣比例的小車。
但是…這個原本看起來會有點冷的月份,卻因為一部車的到位,使得身體開始熱起來,不知各位是否還記得,在鋼砲領域裡還有一部馬力180匹的獅子簡直讓國內車迷喊到嗓子快破了都沒見到影子,遲遲到了今年世貿車展,總代理協和國際才將該車引入參展,而大家拉長等候的脖子也才有機會縮回,總算日子沒有白等,這部超級鋼砲入列,國內的鋼砲巨星也差不多都到位了。
五指山上大細漢要重新排名了
過去在五指山上,我們有過幾次感覺非常奇特的經驗,舉例來說,在體積龐大這個組別裡,JAGUAR XJ3.5可以讓AOL編輯在山上做出「4.2真猛」的誤判,車裡安穩愉快的開,速度比G35還要快,不曉得要是真來個XJ 4.2會爆出怎樣的詞句…
另一回,有部排氣量不到一公升的小跑車,速度快感完全不亞於JX 3.5,但來回一趟山路卻是人家的2.5倍!講樂趣、重感覺,SMART Roadster Coupe絕對一級棒…。還有一次,我們曾用206 S16挑戰馬力大三十餘匹的Focus ST170,在那場追逐中,馬力大的ST170並沒有多吃香,主因是ST170在這種短而急的彎道結構上無法發揮實力,而且車重與變速箱齒輪比又剛好卡在罩門,沿途追逐極為吃力,最後還落得爆胎下場…
在五指山上要排大細漢不能只仗著體積龐大,跑山路重視直線與彎道速率落差要小,平均速度愈高才會快,這也是大車難以突破的瓶頸,除非找來類似VOLVO S60R這種怪物,否則要在山上比蠻橫得理直氣壯的,也只有小車才有這種本事。
山路要跑得快,動力強重量輕是必備條件,以206RC的條件絕對在鋼砲等級裡吃香喝辣,馬力車重比從206從S16到RC,一下子從137hp跳到180hp,扭力也從19.8kgm提升了0.8kgm,車重不過比S16多了50公斤,但164匹推一噸的數據,比206 S16的130匹推動一噸還要可觀。據原廠表示,206RC的0-100km/h加速僅需7.4秒,與AOL元月號內容中排氣量3.0L的ST220實力相當。
外表惦惦就為了吃三碗公
雖然可以說是鋼砲中的鋼砲,但206RC外觀並沒有不同於其他206車款的地方,「唯二」不同的,就是車尾那組看起來比例有點大的雙排氣尾管,還有寬到幾乎比車邊線還要寬的17吋輪圈,這兩個地方雖然可以從改裝方面達到同樣視覺,不過這顆無中央圓孔鋁圈應該不便宜。
以鋼砲角度平心而論,206RC這種乘坐條件與整個內裝算是相當棒,除了與操控有關的配備外,能盡量簡約素雅的就不需刻意譁眾取寵,而且這也散發出一股肅殺的跑格。中控台上有類碳纖維花紋飾板,真皮包覆儀錶板外罩,兩張繡有「RC」字樣的麂皮+織布桶型賽車座椅,配上同為麂皮包覆的門板與手套箱,再加上可以為駕控表現加分的金屬踏板,即使不大的空間也具有高質感。
懸吊硬卻不跳,怪哉!
性能車的共同特徵就是懸吊硬、胎壁薄、尺碼愈小開起來就愈容易跳!這是先前的經驗,也是受到206 S16試駕的操控印象,開206RC上路前不免有點先入為主,因為輪胎尺碼看起來就是一副開起來會很巔的樣子。不過上路後過了兩個彎,證明了我的先入為主是不對的,但實際上206RC的懸吊確實比我們以前試駕過的206 S16還要硬上很多。
206RC動態表現很奇特,用一般速度過彎車身幾乎是不怎麼側傾的(不信可以比對VCD裡的畫面看看),而且穩定性奇好無比,與一般尺碼較小速度感較大的感覺剛好顛倒,時速上了80km/h可能會讓你誤以為才60km/h,甚至於行經坑洞的路感也比S16更為深沈,簡直快失去S16的那種趨近直接傳遞的路感與手感,坐在車上可以很明顯察覺陣陣緩衝撞擊的柔韌感,這時視覺與感官會一直受到衝擊,明明是206,坐起來卻像一部與206不怎麼有關連的車。
不過別懷疑這具為了匹配180hp而特別調校的底盤,RC的懸吊非常硬,但是停在同樣原廠的S16旁邊時,車身高度卻比S16還要高,這部分輪胎佔一點點因素(RC輪胎直徑比S16多了大約5mm左右),但是懸吊行程則明顯變長,至於為何避震器比S16硬卻沒S16那麼會跳,答案就在行程上,因為行程長,即使阻尼大也會把一些細微抖動吸收掉,再加上減震筒伸側與壓側閥門段數搭配得棒,任何地面起伏都可緊緊抓住車身,甚至過大的衝擊也能照樣吸收。
聽聲音是該換檔了 一看竟還有一千轉!
這顆引擎的推力範圍實在很大,山路上好幾次聽聲音差不多接近快換檔的時機,看一下轉速錶才發現距離紅線斷油尚有一千轉的範圍,這時候再加把勁將油門踩到底,繼續一股推力將速度再往上帶,才真正發覺到RC的推力這麼飽滿,運用範圍便這麼大!
RC與S16引擎轉速差了一千轉,同樣密齒比變速箱,S16攻山道時容易遇到檔位銜接的瓶頸,略不足的動力需要靠轉速去帶,只要直線稍微長一點,就很容易迷失在二、三檔之間,那種一換了檔跑不到五秒鐘又得退檔尷尬,相信開過手排的人都能體會。
RC的設定太接近賽車了,引擎轉速比原先的更高,同樣的密齒比變速箱就不容易有檔位迷失的問題,在高轉速區域中,高壓縮比加上VVT可變氣門正時系統讓引擎保有推力持續輸出的特性,到了S16的6000rpm罩門之後還可以再繼續加速下去,即使到7000rpm推力都不曾減弱,二檔斷油時時速可達110km/h,百公里內的二檔簡直到了出神入化。
加速夠猛、推力範圍夠大,加上十分紮實的底盤及車體剛性,206 RC甚至在山路上用到煞車的比例也比S16少了很多,尤其穩定性與過彎極限提升以後,也縮小了直線與彎道速度的落差,容許駕駛失誤的範圍夠大,動線更容易掌握。
好個強筋賤骨法
記得在306後懸吊上原廠設計了一套PSS自我轉向機構,主要是為了要增加在激烈轉向中的穩定性,但是這組設計並沒延續到206身上,甚至連307也都沒這結構,只是因為206軸距短,車體剛性夠強,前後配重又不會太極端,所以山路上還具有相當的操控優勢,而話說回來,S16的高速還是能感覺出無法避免的轉向不足,改善方式也多從懸吊與輪胎來著手。
RC的操控容許空間顯然比S16高出很多,彎道上試駕也明顯感覺到RC底盤的「段數」有多高,直到下車討論時,才發現原廠為了提升底盤與操控上的強度,特地設計了一組雙向的橫向拉桿來強化整個後懸吊,從後橫樑中間另外往兩邊後輪延伸的拉桿固定於輪轂底部,輪轂總成也與S16有些差異。這組橫向拉桿應該是用來保持高速過彎之下的後輪束角,讓後輪在較大側向力壓迫下不會改變應有的束角,使高速過彎的流暢度與一般速度相同,並有效減低轉向不足的可能性(這種設計簡直是殺同級車於無形當中嘛…)。
RC車尾在高速過彎時不會太輕,可是同樣經過強化的前懸吊也經得起駕駛運用一些技巧,例如可以很晚收油,並同時拉扯方向盤使後輪瞬間偏移產生類似過度的方式過彎,程度上則很好控制,在試駕影片裡,一段由制高點往下俯視拍攝的連續S路段畫面中,可以清楚看見RC在急右彎時出現車尾角度瞬間改變的畫面。
看起來與一般款式沒什麼特別不同的地方,206車系皆是如此,也很容易扮豬吃老虎 |
車型改款或新款,車頭是最容易分辨出來的地方,不過206 RC幾乎與S16沒啥兩樣 |
性能車總有些強調出特色的小綴飾,如後視鏡,原廠就多了類碳纖維飾板 |
如果在S16上面,這一定是改裝的,而RC上這支尾翼是原廠的 |
尾燈組經過小幅改變,辨識性強化許多 |
雙尾管也是RC外觀上很有張力的特色,站在車尾看這組尾管會有種不知何時會掉下來的感覺,一看就知道等閒之輩惹不起 |
內裝的質感有被突顯出來,儀錶板外層還採用真皮包覆,觸感或視覺都一流水準 |
座椅混合了麂皮與織布兩種材質,只要坐姿正確,不必擔心「抓力」 |
變速箱還是五速手排,齒比一樣密,加速一樣猛 |
配備金屬腳踏板是其次,無論行程或位置都設定得很棒,跟趾動作奇順無比,但一定要先適應一下離合器踏力,真的好
輕 |
這是座椅上的RC徽飾,立體織布花紋在最近幾款車上可以見到,而摩擦力也特別強 |
中控台面板採用類碳纖維面板,十足的跑味與陽剛風格 |
輪圈尺碼改為17吋,懸吊行程也比S16長,避震器超硬,但路面的碎震被行程給吸收掉了,反而S16的路感沒了,很像德國車 |
面對150hp以上的鋼砲,S16只能站在一旁「等候通知」,現在180匹的小六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