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對廝殺】PEUGEOT 107 vs HYUNDAI i10
都市叢林的生存法則
記者:文/Miao Wu 版面構成/lulu 2012-11-07 | |
買迷你車前會考慮的因素有哪些?比空間?比動力?比配備?比價格?比操控?比省油?比安全?我們認為如果生活空間是在都會區,還要多一項:比停車!新手上路,最害怕的是路邊停車,買部迷你車或許可以減低壓力,不過迷你車的動力不足往往又讓人擔心。停車位難尋是所有開車族的最頭痛的困擾,而體型嬌小的迷你車當然在這方面會有優勢,但同樣是迷你車,停車難易程度可不一定會和體型畫上等號。另外,迷你車為了省油,使用小引擎以外還把腦筋動到變速設計上,究竟會對實際操駕造成什麼影響?這些答案只有開過才知道。
這裡所謂的迷你車,是指車長在3.5米左右,比4米的B-Segment小型車還小一級的車,譬如SMART Fortwo、PROTON Savvy、SUZUKI Alto、PEUGEOT 107和HYUNDAI i10都算是。
▲同屬迷你車尺碼的107和i10,分別代表東西方車廠對於都會用車的設計思維。
可想而知,這種車的空間表現通常只是差強人意,不過對自駕代步使用的買家,其實也不需要對這些用不到的地方太過強求。此外,迷你車的重量輕,因此不需要搭載大馬力引擎就有不錯的效能,以上面這幾款車來說,排氣量都只在1.0升左右,70匹左右的最大馬力,加上渦輪增壓系統會大些,但由於車重都不到一公噸,少說也比一般的小型掀背車輕200~300公斤,因此開起來還是保有相當程度的輕快感,而且通常都相當省油。
配備水準
迷你車配備等級當然也是以實用為主,以不到60萬的價格如果真的給了電動調整座椅,或是天窗、皮椅、藍芽...,那代表車廠一定在消費者沒注意到的地方偷斤減兩。
以PEUGEOT 107為例,售價約60萬元,標配的音響系統就有基本的USB/i-Pod/AUX-In外接音源端子,非常不錯,照片中的多媒體影音系統,可以看電視和導航,那是要額外加價選配的。這個等級的車普遍塑膠味都很重,107整個中控台總成和儀錶版,控制鍵直接就以硬質塑膠製成,外面沒有特別的裝飾處理;幸虧法國車的設計感救了它,饒富個性的空調操作介面,看起來只覺得有趣,而不會直接給人陽春的感覺。當然主被動安全配備夠齊全,也是許多人推薦107的理由,基本就有四氣囊,如果需要甚至還能加價升級為六氣囊和ESP,這種作法即使在其他主流車上也不一定會有。然而107在其他部位的省錢功夫也很厲害,像是頭枕無法調整高低,後視鏡必須手動調整,所有置物空間都是開放式,連手套箱都省去蓋子,新增的前門喇叭硬塞進門板,不但單體被遮住一半,也佔據了書報箱的可用空間,後車門甚至僅有外推開啟的蝴蝶窗,連手搖窗都沒有,車尾開口也只能掀開強化玻璃,而不是整個尾門。
再看看HYUNDAI i10,同樣是經歷小改款的成熟設計,內裝同樣散發濃厚的塑膠氣息,方向盤、排檔頭和手煞車握把都是塑膠,107起碼還加上皮質包覆,光是質感i10就輸了。儀錶和控制台設計倒是中規中矩,缺乏設計感,不過標準規格可能更方便經銷商升級2-DIN主機當成促銷籌碼。和107一樣,i10也是手動織布座椅,沒有中央扶手,雜七雜八的置物空間較少,但是容量普遍都比107還大。手套箱為傳統有蓋設計,而且椅背後有地圖袋,頭枕也是活動式,後門車窗甚至還有電動升降設計,而且尾廂門拉開後行李空間更好取物。就賣相而言,i10確實不會像107那樣給人精品的感覺,但在生活實用機能上卻明顯勝出,只是最多只有雙氣囊的防護配備,就不如歐系車來得齊備了。
爬坡加速
引進國內的PEUGEOT車型,普遍省油效率都相當不錯,107藉由1.0升3汽缸引擎與自手排變速箱的搭配,平均油耗達21.7km/L,十分驚人。至於i10所用的則是4汽缸1.1升引擎,平均油耗17.3km/L(手排)與16.2km/L(自排)就輸給107了,不過也已經是不錯的水準。
兩者的操駕感也有很大的不同,PEUGEOT 107的自手排並不是那麼討喜的系統,這種單離合器設計,換檔的頓挫不僅妨礙流暢的加速,也會對舒適性造成不良影響,必須改變踩踏油門習慣才會稍有改善。而使用傳統4速自排的i10就沒有這個問題,開起來輕鬆許多。
▲本次測試爬坡特性的地點選在洪爐地的連續彎,一經比較就很容易發現不同變速系統的的表現差異。
為了考驗變速系統和引擎在爬坡的反應,我們還特地把兩款車帶到中和著名的洪爐地陡坡,選擇了一段路以靜止起步以及連續上坡進行測試。首先由PEUGEOT 107下場,起步後進入二檔前出現將近1秒的動力中斷期,發現在重踩油門下轉速也不會超過3000rpm,直到通過終點坡度漸緩才升上3檔。
▲107面對陡坡時過早跳檔,而且轉速很難超過3000rpm,扭力不足加上換檔的動力會中斷,即使最後車速比較快,總時間花費卻比較久。
▲i10會超過5000rpm才肯升檔,2檔的加速性還不錯,終段能夠進入3檔,以適當的扭力應付陡坡,在這裡很容易把i10遠遠拋開。
換開HYUNDAI i10,全油門下的轉速很快攀高,來到5500rpm左右進入2檔,通過終點前20公尺再度進入3檔,車速明顯較快。短短的路段,兩款車分別以16秒和13秒的時間完成,雖然整個測試流程稱不上精確可言,但已經能看出兩者的動力輸出特性差異,不同的變速系統讓它們在面臨爬坡時,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反應。
路邊停車
▲以錐筒排列出來的停車格,想把3.5公尺的車停入這個4.18公尺長的地方,並沒有想像中容易。
既然要測試停車難易程度,當然不能太簡單,我們決定用障礙筒圍起一個「4.18米 x 2米」的矩形停車格,換句話說,這樣的停車格只比PEUGEOT 107車體多75公分、比HYUNDAI i10多61公分,感覺上i10似乎比較吃虧。
▲面對這種狹小停車位,原廠倒車雷達就嫌過度敏感了,此時回歸轉頭看車尾的動作是很好的方法,但實際上能看到車尾的障礙筒部份相當有限。
一開始嘗試先將107駛入停車格,發現右後視鏡能看到錐筒的機會不多,在看不到障礙物的情況下,自己抓距離的功夫就很重要了;倒車雷達在貼近30公分時就已經長鳴,實際上想停進格內,車尾得幾乎貼在錐筒上才可能,所以PEUGEOT的倒車雷達在這裡幾乎派不上用場,而且後視鏡一樣看不到後方錐筒,究竟後保桿有沒有撞到,同樣全憑感覺。
▲兩車的車長相差13.5公分,體型較大的車反而容易停車?有點出乎意料之外。
107的方向盤相當輕,這在停車時轉起來就很輕鬆,難怪有這麼多女性車主喜歡,不過正常坐姿看不到車頭,在判斷車頭距離時會有點壓力;試車組幾位成員都有多年的開車經驗,特別是Max更是號稱通過軍用職業大貨卡路邊停車「一次到位」路考資格的高手,但以監理所考駕照的正式計分分式來看,想要在這種地方不壓線一次停好,仍是不簡單的任務。
▲視覺死角的範圍決定停車的難易程度,駕駛i10時比較能夠緊貼著錐筒駛入停車格。
再來換開i10駛入同樣的停車格,雖然有動力輔助,但方向盤仍明顯重手。和107一樣,右側後視鏡能看到障礙筒的機會也不長,一樣看不到車頭。有意思的是,開i10可以更大膽將車尾塞進停車格,雖然倒車雷達在這裡同樣沒什麼用處,但判位比107容易,因此停車的成功率更高,幾乎只要不要太魯莽就能成功,所需花費時間也比較短。
▲107想要像i10停到這樣靠近錐筒的距離相當困難,不過這麼小的空間,i10可以停得進去,不見得真的能夠開得出來。
從規格數據來看,PEUGEOT 107和HYUNDAI i10的迴轉半徑分別是4.73和4.74公尺,而且i10的車體比107長13.5公分,照理說應該更難停車才對。
▲倒車時往往想要調整後視鏡角度,此時只能手動的107確實會有點麻煩。
我們認為會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應該是i10的駕駛視野比107更容易掌握路況,特別是車身判位更容易,因此讓試車組有更大的信心把車停進去。
▲將座椅調整到最低,向前開直到右邊錐筒消失立刻停車,下車丈量車輛與錐筒之間的距離,這是所謂的「車頭盲點臨界值」。經過丈量結果,竟然發現兩車的車頭盲點臨界值相差半公尺以上,這代表兩車的視覺盲點的落差很大。(寶特瓶位置代表PEUGEOT 107測得的車頭位置。)
為了證明這樣的推論,我們又進行了「車頭盲點臨界值」的試驗,也就是先放置錐筒在車頭前方,讓兩款車向它分別接近,直到駕駛從車內看不到錐筒為止就立即停車,此時車頭與錐筒的距離,就能看出駕駛面對前方較矮的物體時,不同車輛所擁有不同的視野了。測試結果顯示,i10一如預期能比107更能貼近障礙筒,換句話說,i10前方視角下半部範圍比107好,可以看到障礙物的時間更多,難怪停車時更好判位。
代步車應該首重安全或是好開?
▲107的安全係數高,外觀可愛討喜,內裝創新但實用性稍有不足,而且必須習慣它的駕駛特性。
迷你車身處整個汽車市場生態金字塔中的最底層,是新手首次購車,或是家庭添購第二部車作為平日代步很好的選擇。以這個角度來看,理論上應該是各家車廠都會有的車型,不過或許是台灣不像其他國家有額外的補貼,目前台灣的國產車廠幾乎已經不願生產迷你車,消費者只能選擇進口品牌。PEUGEOT 107作為唯一來自歐洲的車型,即使專攻低價市場,依舊很有小獅王的摩登魅力,高規格安全防護,各種造車理念也都看得出這家百年車廠的堅持。
▲i10各方面表現都很平均,底盤反應比預料中好,價格也十分有競爭力,手排款的油耗表現更好。
然而,更務實的HYUNDAI,i10有更容易穿梭巷弄的本事,即使全車不脫離傳統「自排小車」的造車思維,沒有什麼可以讓銷售業代拿來說嘴的特長,但直接就讓買家省下十幾萬元用來加油,而且開起來更是輕鬆愉快。光從這點就能看出東西方汽車製造廠對於所謂的「代步工具」要在都市叢林生存,所分別採取的不同對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