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運動休旅車在國內的佔有率近年都是前三大的級距,並沒有因為油價攀升的關係而有明顯的下滑,顯然SUV的機能性比起它的油耗表現,更受消費者重視。隨著市場雙雄HONDA CR-V與TOYOTA RAV4相繼推出第四代改款新車,由於外型、動力與空間設計上都有幅度不小的精進,即使如今的售價可能讓它們的C/P值不再像以往那麼高,不過消費者最想知道的是,這進口與國產的價差近20萬,總有個道理可以解釋,到底誰才是真正物超所值?
如今的SUV雖然越野性能早已退流行,造成2WD車型的銷售比例居高不下,不過各車廠還是會保留4WD車型作為頂規車型,也是參考車系配備的最佳指標性產品。因此這次我們找來CR-V 2.4S 4WD及RAV4 2.5 4WD,也因為配備等級的完整讓售價分別達到104.9萬、123.9萬之譜。這樣的價格帶,市場上其實有太多選擇,不過坦白講,無論歐系、美系、韓系甚至台系,一講到品質口碑或保修成本,總是不如日系佔便宜,而本田和豐田又是日本車的領導品牌,加上消費者對於新產品的偏好,這些都讓兩款車的蜜月期只需擔心主要對手就可以。
看外型▲和車尾相比,新CR-V的車頭設計還是具有過去車系所具備的特徵。以外型來看,這一代的CR-V車尾變化絕對令人印象深刻! ▲車尾的線條不同,也影響了尾廂的設計,其中CR-V的地板高度較低,取放行李會比較輕鬆。▲RAV4的懸吊行程感覺上稍短,但車身外觀上卻比CR-V撐得高。▲取消備胎後的RAV4,看起來果然不再粗獷,變得斯文起來了。▲就以水箱罩設計來說,RAV4的全新家族特徵反而看起來沒有過去新潮,而CR-V的設計也不算顛覆傳統,一眼就能認出來。
看配備這一代的CR-V配備水準很不錯,雖然按照慣例,電動座椅還是只有頂規車型才提供,不過全車系都有雙區恆溫空調、後座出風口、定速巡航、皮椅、方向盤音響控制、6支喇叭、前後霧燈、Eco Assist節能輔助系統與i-MID資訊系統, ▲CR-V全車系都只有配置多功能資訊螢幕,不具備播放影片功能。▲車上大部分的控制鍵都很有設計感。▲電動天窗自2.4 VTi-S等級就列入標配。▲懸浮式排檔座的設計,讓座椅間的空間使用上更具彈性。▲電動天窗自2.5E車型提供選配,2.5G則為標配項目。▲多數的控制鍵都是四方造型,無法和新潮內裝搭配。▲RAV4 2.5 4WD將觸控衛星導航與數位電視螢幕列為標準配備。▲Push Start與Smart Entry好不好用見仁見智,不過絕對是很好用的賣點。
論機能▲對準B柱後打開後車門,立刻就能發現CR-V的開啟角度相當大,而RAV4則贏在進出空間上。SUV當然得看看空間規劃和各項便利設計的差別,CR-V這次的 One-Motion後座收折拉柄/座椅拉帶設計,對於經常需要收折後座椅的買家一定大大加分,雖然不像Previa那樣能由電動馬達將座椅藏到地板下,不過純機械設計容易排除故障,實用性是相同的。 ▲CR-V的前杯座能夠容納3瓶礦泉水,後面扶手夠寬,使用中還可同時提供兩人手臂休息。▲CR-V拉個拉柄就能完全放倒座椅,而後座也設有專屬出風口。▲RAV4的前座杯座被排檔座和手煞車佔用過多空間,後座扶手放咖啡時沒有辦法用來休息。▲RAV4標榜無段差的平坦行李空間,後座缺乏專屬出風口設計。▲高轉速才能獲得的大馬力,在一部休旅車上派得上用場的時候不多。比傳動兩者的4WD系統,現在也有不一樣的面貌;CR-V的適時四輪傳動設計,後輪只在偵測到前輪空轉超過1/4圈才會獲得扭力輸出,算句話說,一般還是FF傳動方式,只有打滑時才會切換成4WD維持前後輪轉速一致。這種設計有省油的優點,但無可避免會無法像全時四輪傳動設計的車那樣隨時都有最佳抓地力,因此CR-V還配備了VSA與Motion Adaptive EPS兩大主動安全技術,這些在左右輪接地面摩擦力不同、遇到側風發生等場合特別有用。▲4WD的轉向特性和2WD相差很大,特別是高速換車道時沒有想像中穩定。
拼馬力▲動力配置雖有不同,RAV4和CR-V在操駕上的調性並不會相差太多。190匹大馬力!這是CR-V 2.4新車發表時相當自豪的數字,能夠保有能源局測試平均油耗11.7km/L的好成績也很厲害,只可惜強勁的引擎性能必須在高轉速之下才能獲得,一般駕駛大多維持在中低轉速,此時若想獲得足夠的力道,還是得善用五速手自排變速系統的運動模式及手動換檔設計,才能在全車滿載的情況下獲得滿意的加速感。 誰超值?這次所介紹的兩款車都比前作有很大的進步,所堅持的車系風格也是它們能在今日的車壇佔有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CR-V大膽的外觀,包裝出國產休旅車獨特的性格,高機能性的內裝設計與強勁引擎的搭配,不負歷代車型創下的優良口碑。而RAV4走向時尚年輕的路線後,帶來的是更趨近都會使用的風格設定,無論是消費者重視的省油,或是精心規劃的配備區隔,都讓它的對手很難找到可以扳倒的可能。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到底誰才是物超所值?其實誰都講不出標準的解答,因為每個人所認知的價值觀不同,所要求的車輛設計也各有所好,只需要找到產品訴求和自己偏好最貼近的,就是最好的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