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手簡俊祥、金立華、李之冕TIS試駕HONDA Ferio

駕駛習性不同,給予的評價也不同

記者:Vincent 2001-02-22

筆者三生有幸,能坐在三位知名賽車手旁邊,繞行TIS賽道數十圈…

請賽車手飆車之前,自己先飆一遍。


▲對車體性能最嚴苛的考驗∼賽道實測。

別以為這是很恐怖的經驗,其實一點也不會有害怕的感受,反而是坐在一位不熟悉跑道的「瘋狂飆車手」旁邊,壓力才大呢!在採訪這三位賽車手之前,筆者先將Ferio開到TIS跑道內試跑了幾圈,如此就可以比較出一位厲害的賽車手,究竟可以將Ferio發揮到何種境界?

一般人想像的TIS是一個路面坑坑洞洞,賽道蜿蜒崎嶇,場外緩衝區小的一個賽道設計。對於大馬力、降車身、硬懸吊的賽車而言,確實是如此。對於一部沒有改裝的原廠國產房車而言,這樣的路面狀況並不算太顛簸,跑道也夠寬,除非是惡搞,不然想把Ferio開到失控衝出去撞輪胎牆,還真不簡單。

在場外看TIS的直線道,看似很長,其實很短,在車上感覺幾秒的時間就準備進入耶穌彎,車速沒有想像的快,也沒有這麼令人畏懼(就算是重度改裝的Impreza GT賽車,時速也不超過200km/h)。Ferio的起步加速性能,在國產車中已經是屬一數二的,到了TIS裡面,仍覺得不夠用。一般道路感覺有點Q度的懸吊設定,在此就顯得軟趴趴的,側傾相當嚴重,大多數的彎道都是讓避震行程持續觸底、後輪失去抓地力,帶著甩尾的味道「滑出」彎道。車頭的靈活度,在此顯現出明顯的轉向不足,加上車體龐大、車重不輕,「遲鈍」、「笨重」這種字眼浮現在腦海中…。原來賽道的要求是這麼嚴苛,再厲害的是市售車型,在跑道上還是一條蟲,最基本的就是「減肥」、「強化底盤及車體結構」。

接著看看賽車手怎麼對待這款車…。


戲法人人會變 巧妙各有不同


▲賽車手-金立華。

先不論車手的「豐叫lash;偉業」獎牌瀏lash;起來能排多長,因為這些車手的賽車資本、參賽類型及從事的行業都不同,在此不便評論車手參賽戰績之高下,只論最現實的:TIS最佳單圈成績。簡俊祥在TIS的最佳成績為1分02秒587,座駕是改裝六代CV3+B18C;金立華有1分04秒246的表現,座駕同為改裝六代CV3+B16A,引擎遜色些,最佳單圈成績慢幾秒可以理解。李之冕就是家喻戶曉的「鯊魚頭」,當然不是長相很「鯊」,而是在Impreza GT盃挑戰賽創下最佳單圈成績:1分02秒788,有夠「殺」!

簡俊祥的駕駛方式屬於猛暴型,兩手抓握方向盤三點及九點鐘方向,轉向幅度精準且迅速,煞車使用也是重踩急停入彎。慣用甩尾動作,打從一入彎道就開始甩,車身側掛橫移,有螃蟹走路的味道,車頭指向彎道內側路沿石。有沒有使用手煞車?當然沒有,而且甩的很準,車身動態控制穩健,兼利用前輪轉向不足的特性,入彎前提早轉動方向盤,同時點一下煞車讓車尾甩,車身斜置側滑進入彎道。不用說,一進入彎道時,避震器瞬間觸底,輪胎也吃到外側胎避去了。接下來呢,當然是輪胎在抗議:一陣呼天搶地之後,從入彎叫到出彎,都聽不到引擎聲浪,只有臭臭的焦味和毛骨悚然的滑胎聲。從現場的噪音聲中,就知道目前TIS場內是在試什麼車,改裝CV3、Impreza GT都不是這種樣子。

金立華的駕駛方式也是強硬派。試車當中,與簡俊祥同時駕駛著兩部Ferio在TIS狂奔、互相追逐,中途停下來換車再飆。筆者就是趁著換車的過程中,分別坐上這兩部Ferio,體驗兩者的駕駛技術。不論是誰在前面帶頭、誰在後方追趕,兩者實力不分軒輊,繞行數圈後,差距始終如一,想再快也快不起來,追不上就是追不上。金立華與簡俊祥的賽車都是CV3,駕駛習慣幾乎是一致的,甩尾方式、動態控制、路線選擇都是那麼熟悉、那麼「制式化」。因此,兩者對於Ferio也有一致性的評價。

至於李之冕呢,駕駛方式和前兩位車手就有差異性可循。在試Ferio之前,李之冕先進行個人的Impreza GT參賽車測試,突然換上這部Ferio當然不習慣,馬力少了一半以上,彎道性能完全不能比。但是賽車手的實力不容忽視,繞行一圈後,對Ferio的性能就完全摸透了,動態控制的穩定度令人佩服。如何形容李之冕的駕駛方式呢?就是一個字∼「順」!沒有多餘的車身瀏lash;動、多餘的方向盤修正、過度的煞車使用,方向盤的轉動就像是打太極拳般,不急不徐,與簡俊祥的「拳擊式」來回激烈轉動方式不同,車身動態當然不同。

李之冕雙手操控方向盤的方式,保持左右分明決不越界,右手始終在12點鐘∼6點鐘的範圍活動,左手亦是如此,左右手不交叉,身體保持整正直,不晃頭、不扭臀。車身在入彎時,並非將車體側傾程度一口氣壓到底,而是有緩衝的時間,避震器漸漸觸底後開始甩尾側行,除了順暢還是順暢。


不同駕馭方式的評論


▲賽車手兼翔展實業頭家-簡俊祥。

以下就是三位車手的評價:

簡俊祥:Ferio已經脫離六代Civic的味道,明顯是以舒適性取向,懸吊軟,側傾大,運動性能沒有六代Civic優,這和取消雙A臂設計有關,彎道極限比較遜色,靈活度大不如前,改裝空間也差很多。不過,內裝豪華、隔音佳、空間大、豪華配備又多,這都是有目共睹的。動力上,沒有六代Civic的高轉速猛爆性,變速箱運作平順,不使用D2檔榨不出足夠的動力。改裝套件方面,如果市場需求量夠大,本公司會考慮開發Ferio改裝部品。

金立華:懸吊比上一代原廠避震器還軟,轉向靈活度也比上一代差,在TIS彎道中的側傾狀況相當嚴重,影響過彎速度。缺乏雙A臂的設定後,確實少了連lash;多操控樂趣。看到這樣的內裝,這樣的配備,這樣的空間,已經不能和上一代車型聯想在一起了,外觀也是,很明顯的這是一部舒適型房車。動力沒有上一代那種衝勁,高轉速域沒有預期中VTEC作動時的動力特性,Ferio就是這樣吧!車體剛性方面,因為懸吊太軟,所以感受不深,還無法體驗出車體剛性的差異,必須要降車身、改硬懸吊後,車體過彎的G力由車體承受後,才能判斷Ferio的車體剛性。

李之冕:取消了雙A臂設定後,Ferio的操控性能並沒有想像的糟,仍有以往的水準,靈活度並未受限於麥花臣式懸吊設定而變差,車身動態蠻好控制的,動力方面也夠用。整體設定均衡性不錯,整體操控表現並無特別突出之處,煞車系統不錯,能應付TIS的需求。空間、內裝的豪華程度都比以往進步連lash;多,隔音及引擎怠速精緻度佳,舒適度沒話說。


忌諱暴力操控方式


▲賽車手李之冕駕馭Ferio在TIS馳騁。

從賽車手不同的操控方式,Ferio也有不同的評價。很明顯的,Ferio使用激烈的操控方式,沒有雙A臂及硬朗的懸吊設定,很容易就超越Ferio的懸吊過彎極限。如果將入彎側傾的過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完成,就是方向盤不要一口氣轉太多,如同賽車手李之冕的「太極拳」操控方式,不急不徐,保持車身動態穩定,就算是麥花臣式懸吊仍大有可為。別忘了,以動力及操控著稱的BMW M3前懸吊也是麥花臣式設計。

簡俊祥及金立華都是駕駛雙A臂懸吊設計的改裝六代CV3,可塑性高,加上簡俊祥又是翔展實業的老闆,開發一系列改裝部品,調校方面更是高竿,因此六代CV3在簡老闆的修正下,彎道性能經得起「暴力」操控考驗。李之冕的賽車是屬於麥花臣式懸吊設定的Impreza GT,馬力及扭力都大,在小小的TIS本來就很難發揮十成叫lash;力。為了駕馭這頭猛獸,李之冕選擇柔順的方式,而非以暴制暴。因此Ferio這種不耐「惡操」的舒適車型,在李之冕手中卻能表現出六代Civic的彎道水準,但是可塑性方面遠不及六代Civic車系。


適合台灣道路用車狀況


▲李之冕駕駛Ferio殺入耶穌彎,注意雙手的操控姿勢。

就機械上的觀點來看麥花臣式懸吊系統,少了上控制臂的支撐,懸吊系統在彎道上避震行程作動時,避震器扮演吃重的角色,除了垂直方向作用力外,需要承受側向力負荷。對於輪胎的左右偏移量及外傾角的控制,只靠下三角台及避震器來達成,穩定性及可靠度不如雙A臂設計,如果入彎一瞬間就將麥花臣懸吊「壓」到避震行程觸底,絕對會很慘,除了嚴重轉向不足之外,遇到坑洞時的車體晃動情形更是恐怖哦∼!

Ferio的後懸吊並非麥花臣式設計,還是具有上控制連桿,但是整體設定上已經不具有六代CV3的後懸設計特性,能抑制過彎時的後輪滑動狀態。雖然Ferio較明顯的過彎後輪向外偏移情形有助於靈活度的提昇,改善轉向不足情形,不過彎道極限小。對於台灣的低速限、蜿蜒狹窄的道路型態相當適合,但不符合速度快的賽道取向。

Ferio改裝限制大,車體降低的範圍小、引擎室空間小、輪拱空間小,基本上已經不具有賽車改裝條件。看樣子,性能迷應該期待RS-X引進台灣,別再「效想」Ferio能改得像六代Civic車系一樣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