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藍鏡』是一種普遍用於全世界車輛上的特殊鍍膜鏡片,用於車外及車內後視鏡上,幾乎超過9成的車都有。但在台灣,只有2成左右的國產車有用。到底為什麼全世界都有那麼多的車用光學藍鏡呢?
▲這就是目前光學藍鏡的包裝,好像有點簡陋...,畢竟這是上游製造公司不善包裝的習慣通病。而安裝方式就很簡單了,後面有雙面膠,直接貼在原廠後視鏡上就好了。雖然包裝簡單了些,但AOL的編輯用過都說好,只是經驗談誰都會說,沒有意義。車迷們常說,國產車常常只裝些可以要錢的配備,對於其他要不到錢的配備,管他是不是安全配備,一律不給,也難怪一些比較有感覺的車主,換了進口車之後,叫他開國產車就渾身不對勁,可是不對勁在哪也說不上來。
▲今天我們就來比較三種反光鏡,從左到又分別為一般鉻鏡、塑膠藍色鏡、光學鍍膜藍鏡。另外可以發現到塑膠鏡有一分隔線,左右各是不同的曲率,會有一車雙影的問題。但鉻鏡及光學藍鏡的曲率是連續變化的,駕駛不會有突兀感,但實際視野卻較塑膠雙曲面鏡更寬廣。
但是在馬路上,藍紫色系的東西、深灰色系的東西也很多,如車輛、行人等…,在人類的腦袋中,這時如果有其他比較鮮豔的顏色,這些東西就會被忽略不見﹙例如大家開車會注意行車線,而不會注意柏油﹚,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前方視野還好,因為看起來還很大,大腦還不會輕易忽略。但在小小的後視鏡裡,那些藍深色系的東西幾乎都會被大腦忽略不見,容易造成交通危險。
所以,後視鏡應該要有強調藍深色系的能力才是,但光是不可能增加的,只有減少一途,但後視鏡就是要用來反光用的,反光率不能低,要不然就黑鴉鴉一片看不清楚了,所以各國法規都有規定後視鏡的反光率﹙台灣沒有﹚,一般定為40%的反射率,這樣說大家都應該聽不懂吧?舉個例吧:一般的鏡子,也就是所謂的鍍鉻鏡,從紅到紫光的反射率都差不多有50%上下,因為各色反光率的一致,所以廣泛用於人類的日常生活中,幾乎你見到的鏡子都是鉻鏡。 但因為後視鏡只是用來辨識後方車況用的,而且面積又小,在加上人類肉眼對黃綠色敏感,大腦又重紅輕紫,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後視鏡的藍色光反射率要高才行,而紅光反而可以降低,反正大腦會對紅色誇大。要降低紅光其實只要用藍色濾鏡就夠了,但這樣做是不會增加藍光的反射率的,只有靠鏡片鍍膜一法解決。
▲圖A:首先來看一般傳統鉻鏡的表現,在這次實驗中,我們使用的是高檔的雙面鉻鏡,不會有透過玻璃折射的像差問題,而實驗中注意的焦點是,氣球的邊緣在後方的強光照射下的可辨識情況,及光暈的產生量。﹙大圖2048*1536﹚在鏡片上鍍膜對一般人來說好像是很陌生的東西,但這東西已經常見於眼鏡及相機鏡頭上了,最常聽到的多層膜鏡片就是鍍膜鏡片,在鏡片上鍍膜有什麼好處呢?會增加透光率,及減少漫射現象,增加透光率一詞大家應該都聽得懂,只是無法理解為什麼在鏡頭上鍍上東西反而會增加透光率,但解釋這已經到光學的範圍了,在此就不解釋了。反正經過實驗證明,光學藍鏡對藍色的反射率高達56%。而漫射是什麼呢?用比較生活化的例子,你戴一般玻璃鏡片眼鏡跟多層膜鏡片眼鏡看燈泡,你會發現一般鏡片除了燈泡的光之外,燈泡外還有光暈,而多層膜鏡片所看到的光暈就小很多,這樣有什麼好處呢?就是人家拿燈照你時,你還有辦法看到燈光旁邊的東西,而不會只是看到一坨光。
▲圖B:這是市面上某牌的塑膠藍色鏡,氣球邊緣被燈光侵蝕的更多,而且光暈非常大,所以結論是,原廠鏡比塑膠藍色鏡安全。那有鍍膜的後視鏡是怎麼開始用在車上的?那是因為M-BENZ車廠在十多年前因應顧客反應,在雪地環境中,太陽光之強烈反射和夜間後方來車的遠光大燈之強光照射,造成駕駛人的視線受到干擾,產生安全上之顧慮。因此M-BENZ車廠開發出一種可降低眩光(刺眼的光暈),又可加強影像對比的功能性汽車後視鏡。而時至今日,幾乎全世界車廠的後視鏡都有鍍膜處理了,而且因為這種後視鏡帶點淡藍色,所以俗稱藍鏡。
▲圖C:這是光學藍鏡的照片,氣球邊緣被燈光侵蝕的更少,光暈也較鉻鏡小一點,並且比較圓,也就是說光學藍鏡在遇到強光的可辨識性較傳統鉻鏡更佳,難怪國外車廠多將藍鏡列為標準配備,畢竟冬天雪地中的反光可是媲美夏天的海灘。(編註:以上三鏡的測試,皆是在同光源、光圈、快門的情況下攝影的,除了尺寸外,沒做其他影像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