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輪胎的升級

記者:Alegna 2002-09-27

車是靠輪胎和地面接觸的,輪胎負責了承載、加速、減速、轉向、以及轉向的功能,每一樣功能都和其橡膠和柏油路面的摩擦力息息相關,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抓地力,理所當然,抓地力越大越好,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抓地力越好的胎,通常是採用了特別的橡膠配方或大面積胎塊達成,價格偏高難免,相對的耗油噪音不耐用等副作用也會伴隨發生。原廠配胎為了降低成本,除非是高價性能車,性能表現通常只是堪用而已,聰明的消費者應該懂得自己選一套適合愛車的胎,而這其中有太多理由可讓消費者掏出新台幣前費思量了。


到底要怎樣選擇一套適合自己的好胎?為此我們前往求助位於台北市建國北路的弘邑輪胎吳老闆,對於這個問題他給了大家一些建議。

當日由於在店面剛好看到店家正在為參加爬山賽而在熱融胎上刻上花紋,幾套熱融胎立刻引起了我們的興趣,問起了它作為一般道路使用的可行性,吳老闆告訴我們只要有排水紋的,應付雨天還沒問題。熱融胎這種原本為競技而生的高檔輪胎當然別期待能用多久,對於追求終極性能的車友來說,拿來當道路用胎的人還是不少的。熱融胎是乾地的終極武器,濕地當然就是雨胎了。一款胎被冠上雨胎的稱號當然排水性比一般胎傑出,但在乾地上的性能呢?或許還比不上專攻乾地抓地力的性能胎,但應都比一般胎要好,至於乾地濕地性能都有口碑的輪胎,通常都是廠商的招牌胎,基本上我們稱他為高檔胎,價格也很高檔。


磨耗性與循跡性取決於經濟考量


▲這是「畫線熱融胎」,配合適當的排水溝紋,搭配在Premacy上面在雨天行駛的穩定性與一般輪胎沒有兩樣


在價格與性能之間的取捨,許多人會忽略新一代的輪胎配方會比從前的輪胎還耐磨耗的事實,如果可行駛里程數較多的話,那麼花更多的代價其實還是值得的,畢竟得到的還有新科技帶來的性能提升。關於磨耗程度這方面,可以留意有些輪胎上面會有的磨耗指數(TreadWear),TW值越小的越容易磨耗,但抓力也越高,習慣上TW值在100以下者通常會被歸類為熱融胎。不過隨著配方技術的進步,抓地力越好的不見得不耐磨,也因此TW指數高的不見得就是抓地力不好的,但絕對比TW低的耐磨就是了,大家不應該一味迷信這類的參考數字。其實「抓地力」也會標示出指數,也就是循跡性(Traction),共分A、B、C三個等級,A是最佳者,也就代表抓地力最好。

新世紀的輪胎觀念,已經從以往「寬就是好」轉變為注重輪胎品質了。翻開十年前的汽車雜誌,會注意到幾乎每個人都是追求寬胎以求夠好的抓地力,但現在的輪胎技術已經不需要犧牲耗油重拖等利空因素來加寬胎面,而是以更好的設計達成抓地力的需求,不過基本上降低扁平比以求過彎時的胎壁支撐剛性增強的概念還是成立的,因此在預算許可的情況下,輪圈尺寸升級(Inch Up)其實還是值得考慮的,只不過要犧牲點舒適性而已。


舒適性與經濟性


▲使用排水設計較佳的輪胎,在經常有大雨的台灣道路行駛時讓駕駛倍感安心


寧靜度和油耗等非關輪胎存在本意者我們都將它們歸類於舒適性,抓地能力固然重要,但絕大多數車主不需要極限太高的輪胎的,於是市面上強調噪音小、Q度夠又耐磨的轎車專用胎就相當適合這些車主的需求了。假使不是改裝車或性能車,其實犯不著求好心切跟著人家去追求高檔貨,那是花錢找罪受而已,說明白點就是浪費!

剛剛提到的TW值高低其實也關係到荷包的問題,不過這裡來提出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輪胎製造年份。假設今天某A胎有了後繼者B胎的推出,那麼A胎通常就會停止進口或生產,產品主力會轉移到B胎身上,A胎的價格也會跟著下降許多;但A胎的品質性能在已經備受肯定的情況下,一定會有很多消費者捨B就A,畢竟俗又大碗嘛!這時候問題來了,因為A胎已經囤積了一段期間了,胎塊橡膠的硬化、變形,甚至劣化在所難免,原本的品質還能保持水準嗎?而即使是B胎也是有生產日期的問題,橡膠製品這種東西當然是找越新的越好,學會怎麼看製造年份還是必須的。汽機車輪胎的製造日期是直接壓印在胎壁上的,大家可以找看看自己輪胎上是不是有塊明顯不同於其他字體的部位,書寫格式為XXYY,其中XX代表第幾週,YY代表西元幾年出廠,例如1302就是2002年的第13週出廠,夠簡單吧?

關於輪胎的學問其實還可以講個長篇大論,只不過我們相信會懂得選胎的人,應該不會連胎寬扁平比怎麼看都不懂,當然更瑣碎的「載重指數」和「安全速限指數」就不在討論範圍內了,這個年代要找到可以隨便突破極限的胎還真是不太容易。換好胎之後,接下來的胎壓要打多少,這又是影響這套胎的性能是否能夠正常發揮的關鍵,去買個好一點的胎壓計放車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