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第四屆福特保育暨環保獎百萬得主今天揭曉

記者:Hayabusa 2003-11-26

已經邁入第四屆的2003福特保育暨環保獎,於今(26)日舉辦頒獎典禮,由於本屆入圍案例水準皆十分精彩且優秀,在評定首獎與優選得主時,特別難以抉擇,故福特六和汽車今年特別增設兩名優選獎項,由福特六和汽車公司總裁沈英銓頒發百萬首獎獎項予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所執行的「水雉返鄉計畫 ─ 建立都市公園新典範」,以及四名二十萬優選作品:美化環境基金會/萬豐社區發展協會(曲冰部落)的「保育原鄉部落,塑造曲冰永續家園」、台灣山林文化工作室的「棲蘭山千年檜木極相林分布環境調查與守護計畫」、雲林縣湖本社區發展協會的「在湖本生態村構築八色鳥的安樂窩」、社團法人台北縣人本服務會的「水源保護區的自然生態與環保人文教育推廣活動」。在台灣持續第四年舉辦的「福特保育暨環保獎」實際展現福特六和汽車以綠色企業經營理念,永續發展深耕台灣。


福特六和汽車總裁沈英銓表示,福特六和向以建立永續經營的綠色企業為營運方針,全面發展與台灣環境相容的產品,以與台灣本地共存共榮、永續發展為首要目標。福特六和汽車公司也於今年再度榮獲行政院環保署頒發的企業環保獎,是近四年共三次連續獲獎的企業?而福特六和對台灣環境維護的堅持,亦希望藉由「福特保育暨環保獎」持續舉辦,與國內環保保育志士連結,共同為台灣環境盡份心力。

今年福特保育暨環保獎共計有近80件來自全國各地環保保育志士們的精采作品一起共襄盛舉。透過「福特保育暨環保獎」,發掘了許多原來不為人知的環境珍寶與議題。本屆的參賽案例中,可以看到國寶級台灣特有植物 ─ 台灣萍蓬草、千年老樹、稀有保育動物八色鳥等現況;也看到社區環境再造、深耕生態教育等案例。在頒獎典禮上,這些平時在各個角落,默默為台灣付出的環保保育志士們,齊聚一堂,為彼此加油打氣。

今年「2003第四屆福特保育暨環保獎」參選案例中,呈現整體環境與社區關懷並重的趨勢。入圍案例中呈現以永續經營深耕本土、社區動員全民參與、深耕環保保育教育為主要議題。今年入圍的十件環境保育推廣獎及五件得獎的環保小尖兵案例,多數主題以持續維護大環境珍貴物種、復育本土特殊物種、社區動員保護當地環境、結合當地族群深耕生態教育等為主,而資源回收再利用與動物保護則持續為環保保育關注主題。這些議題皆與民眾日常生活與周遭環境息息相關,顯示環保保育已走出學術研究領域,與我們日常生活環境緊密連結。

身為本屆「福特保育暨環保獎」評審團主席的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於幼華表示,今年十分欣慰看到國內環保保育團體能注重永續經營的理念,關注整體環境對全民的影響,讓環保保育觀念能夠向下深耕並永久持續。此外,社區居民也逐漸在推動環保保育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今年「環境保育推廣類」入圍案例內容水準均很整齊且優秀,在評審團的共識下,依循評審標準"可行性、原創性、後續延伸空間、預期貢獻及預計獎金分配等",選出本屆得主。

在「環保小尖兵」部分,本屆的五名得主均來自國小師生,小小年齡就可從自己身邊事物衍生到周遭環境的整體關心,實屬難得。本屆得獎作品關注焦點從周遭社區廣伸到整體環境,如花蓮縣銅蘭國小的「期待更美好的家園」,透過環保相關活動關懷在地文化,凝聚泰雅族社區向心力;台北縣民義國小提出「環境保育攜手行」,師生聯手推動社區環保,創造美好生活環境;台北縣三峽建安國小透過「發現鹿母潭─建安生態村」活動,積極維護生態環境,讓校區有如世外桃源;而高雄市東光國小的「環境教育推廣 ─ 校園戶外模擬降雨土壤沖蝕實驗教室」教學活動,讓水土保持觀念向下深耕;此外,建築廢棄紗網亦藉由高雄市屏山國小「建築廢棄紗網的創意使用」,得以資源回收再創新生命。本屆得主與往年相較更具多元性與永續性,也更重視環保保育教育的重要性,實際讓環保保育觀念成為下一代思考與生活的一部份,這些皆是「福特保育暨環保獎」選拔環保小尖兵的重要理念。

連續數屆擔任福特保育暨環保獎指導單位的行政院農委會,由副處長李遠欽代表出席,親自見證本屆新首獎得主的產生。李副處長表示,台灣是個風景優美的島嶼,擁有多樣化生態環境,孕育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富裕生態資源及高比例特有物種,不論在學術研究、資源保育及觀光遊憩上均深具重要性。李副處長指出,環境問題是當前國內外最矚目的議題之一,需全民共同正視並身體力行,方能達到永續維護環境品質之目標。福特六和以企業之姿投身環境保育,舉辦「福特保育暨環保獎」活動,除鼓勵本土人士積極參與生態及環境之關懷外,獎項本身並具有國際觀及延續性,可說是企業關懷環境之典範。

「福特保育暨環保獎」自一九八三年以來共已資助全球五十個國家、一萬五千個環保保育相關團體,總獎助金額已超過美金一百萬元以上,二十年來已是全球最受矚目的民間環保保育獎項。在台灣舉辦三年以來,透過有心的環保保育人士,為台灣發掘許許多多原本不為所知的寶藏,至今總共募集了四百多件環保保育提案,歷屆百萬得主的精采計劃包括全球僅存不到1000隻的黑面琵鷺保育工作、瀕臨滅跡的赤蛙復育計劃、以及高雄茂林「紫蝶幽谷」的養成專案等,在在令人驚艷於台灣環境生態之美,且成功帶領大眾更瞭解自己生長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