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音響特殊之處

汽車音響大賽中,動輒數萬元的音響設備究竟貴在哪?

記者:Vincent 2001-01-04

如果想在汽車內聆聽到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耳的美妙音質,要花多少代價?結論是:您可能要花好幾十萬才能得到滿意的品質。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不論砸下多少錢,都無法讓耳朵high到最高點。Why?因為車室內的先天環境不佳,扼殺了優質樂章的生路。 熱愛音樂的同好們在音響器材中轉戰多年後,把極為高檔的器材都端上台面,最後的瓶頸往往受限於聆聽室。音響器材都需要空間上的配合,如果在小書房中擺上一對大型落地揚聲器,音質想純淨也難(除非將低音衰減)。汽車的環境不是一個很好的聆聽空間,就算是廂型車也無法和住家二坪大的臥室相比。事實上兩坪的空間對中大型揚聲器而言仍是不足的,更何況是家裡的小轎車內。


車室內的不利條件有:空間狹小、隔音不佳、噪音干擾、吸音不良、揚聲器瀏lash;位受限制、聆聽者的位置不佳、單體音箱容積小又不夠密實。其他因素還有:車子行進間震動大、電磁波干擾、汽車音響體積及重量限制、電源條件不佳、散熱不良、安裝不易、線路複雜,為了克服這些困難,所以在設計及製造上必須大費周章,結果就是價格昂貴。要達到良好的音樂效果,還必須有完美的匹配、完美的瀏lash;位、完美的施工品質、完美的調校。天哪!為了得到完美的視聽效果,車主必須掏出大把銀子,即使手上多張信用卡刷爆了也未必能瀏lash;平。

以下就各因素說明:

1. 空間狹小:轎車內部空間做得再大,除非是廂型車或遊覽車,不然只能用『比家裡的廁所空間還不如』來形容。車室內又被座椅佔去不少空間,如果多了幾位乘客,所剩的空間連呼吸的空氣都嫌少,那有多餘的空氣來傳遞聲音?加上連lash;多人的車室內塞滿了雜物,當作聆聽室只能說比耳機好一點罷了! 小空間對於低頻有負面的影響,無法將低頻再生。但是聽音樂總是不能沒有低頻吧,解決之道就是強化中低頻的表現,著重在中低頻音壓的大小。雖然低頻延伸性無法和家用音響比,但是中低頻段音壓夠大,一樣具有排山倒海的震撼力,但是聲音的整體感受度和無響室中的家用音響器材是無法相提並論的。但是在中高頻段車用音響還是有寬廣的發揮空間,足以提供清新悅耳的純純淨度及透明度。

2. 背景噪音:台灣的交通狀況較為壅塞,路上的噪音當然不小。加上車輛行駛中,引擎噪音、風切聲、路面噪音、車上異音等都是不悅耳的。車子畢竟不是銅牆鐵壁,隔音效果不可能百分之百,汽車音響設計上也想盡辦法彌補這個缺憾。像是加裝噪音感應器,當車室噪音增加時,音響主機會自動做音量調整,甚至可以做到音頻上的調整,增加高音的量,減少低音出力,以免音樂效果變的渾濁不清。另一項技術是發射高頻音波來抵銷噪音生成,實際聆聽效果確實有幫助,但是這並不是治本之道,最好的方法還是加強全車隔音才是上策。

3. 吸音不良:車室內的玻璃窗是個強烈的反射體,容易產生共鳴現象,使聲音模糊。良好的聆聽室環境是以前方繞射、後方吸音等設計考量。反觀車室空間卻很難達成。如果加裝車窗簾,對吸音效果有顯著改善,但不是每位車主都喜歡這項產品,且阻礙駕駛者視線是件危險的事,而且前檔玻璃也不可能用窗簾阻隔。



4. 單體瀏lash;位受限制:汽車音響系統的單體能瀏lash;在哪?前音場可以放在A柱、中控台上方、門板上下處、腳踏板附近,甚至主機上也可以裝個高音單體。但是前音場的效果會像家用音響一樣寬廣嗎?當然不會。因為家用音響的高音單體和耳朵同高,距離也較長,與兩側牆的距離也較遠,高音及中低音單體也可以做精準的相位調校,方向性良好。汽車音響前音場的效果有點像是耳機的音效,是從兩側包圍過來(除非將單體裝在腳踏板兩側或是中控台上方、A柱附近),還能變出一些空間感及方向感,不然只好用「想像」的。 後音場的單體多半設在後門板上或後障板上,重低音設在行李廂附近,後方音場的份量可不輕。但人耳畢竟不習慣於後方音場(沒有人聽現場演奏是背對表演者的吧)。為了避免聽覺錯亂,汽車音響瀏lash;位有設計成高音單體瀏lash;A柱或前車門飾板前端上方,中低音放腳旁邊,單體方向盡量轉向聆聽者,企圖製造更豐富的前音場效果;後音場單體放後車門飾板及後障板上,站在增加厚實感的立場,質量上不能搶走前音場的鋒頭;重低音單體方向也是特殊設計(像是開口相對的推挽式),以純淨、擴散的效果讓低音迴盪在整個車室內。

5. 聆聽者的位置不佳:車室空間就這麼小,沒有多餘空間做低音頻率再生,駕駛者也不可能屈就音響系統效果而坐在後座中央開車吧!而坐在後座的乘客也因為前座椅及乘員的阻隔,音響效果也好不到那。一般房車只有左駕或右駕版,您見過「中駕版」在街上跑嗎?(麥拉倫 F1!)所以駕駛者在車室內聆聽音樂,通常會有後方及右方聲音較大的困擾。有些汽車音響主機會針對車室環境,將音域做修正,讓音場聽起來較寬廣,中低音較飽滿厚實。對於重金屬樂迷來說,這樣的校正很對味;對於古典樂迷而言,這種聲音就顯得假假的,空虛且混濁。

6. 單體的音箱空間小又不夠密實:如果單體設在門板上,靠車門當作共震音箱,如果車門夠厚、夠大就不是問題。不然薄薄的車門板內也沒多少容積,更別說設計成低音反射式或迷陣式音箱,氣密性也是考驗。由於共震容積小,汽車音響單體在設計上就會有較多的限制(阻抗、衝程、效率、響應頻率)。汽車音響以車門鈑金當做音箱壁(除非是有音箱的重低音系統),鈑金的強度也會影響到聲音的品質,車門內部的吸音材質填充、補強措施都有關鍵性的影響。而且,車門飾板等於單體的障板,家用音響動輒以一吋密實板強化,反觀車用音響是難以達成,不過仍需適度強化,不然怎能承受較大動態輸出需求,只會抵銷單體的震動造成聲音質量上的衰減。

7. 震動、電磁波:車輛行進間及引擎的震動對音響系統也是一大挑戰。一般的家用音響裝在車上,車子抖兩下CD就跳針了,用了一陣子IC板及連lash;多零件就會鬆動,因為家用音響沒有考慮到震動的使用環境。家用音響系統不論是主機、擴大機、揚聲器都會用厚重、堅固的架子將它穩穩的架起來,有些發燒友在喇叭線及訊號線還用彈簧撐起做避震,夠「龜毛」吧!。所以車用音響必須要做得非常堅固,CD之避震系統及電子記憶設計也要能應付彈跳劇烈的車身,這些設計及製作的成本都將反映在售價上。 引擎的點火系統是使用高壓線圈、導線及火星塞,加上電瓶和車上其它電子設備,都會產生電磁波影響音響系統。所以汽車音響必須要做防磁設計,以免雜訊過多。此外,汽車音響主機在RCA輸出上,都盡可能增高輸出電壓,能有效改善電磁波及內電流的干擾,低阻抗設計聲音解析度比較好。高檔的音響主機還會在機殼上以電鍍銅處理,也能防止干擾。



8 .體積及重量:汽車音響主機大小只有1-DIN與2-DIN兩種,在這小小的空間內,要塞入CD雷射讀取系統、DA轉換器、廣播系統、叫lash;率輸出以及叫lash;能控制系統(包含遙控系統)、炫麗的可拆式面板。如此多的系統要濃縮在小小的主機中,實在是非常擁擠。SANYO的新款主機更是驚人,在1-DIN的主機中,塞入TAPE播放的叫lash;能(以往只有2-DIN大小的主機才做得到),夠神奇吧! 在有限的體積下,所有的零件都要輕量化及縮小化,製造成本當然高。在設計上,不但體積受限,重量也是有限制的。器材太重,對中控台及支架是一大負擔,長期震動下,異因容易出現。所以汽車音響不像家用音響,有「同價位選重量較重者」這種論調,要比較聲音品質才能論斷。

9.電源及散熱條件不佳:汽車的電力來源就靠引擎室那顆電瓶,要在瞬間爆發出強大音壓需要非常大的電流,往往超過電瓶負荷。電瓶的電力輸出能力,要和一般家用110V交流電相比,雖然電流穩定性佳,但瞬間輸出還是有一段距離。為了解決電源問題,必須加裝大電容,或是再加裝一個電瓶,才能彌補電流上的不足。 散熱是所有電器用品都需要的措施,但是汽車音響器材往往固定在密閉的中控台、行李廂內,如果後級擴大機又採用純A類擴大機,那行李廂可以當烤箱用了。除了音響器材本身設計就具有耐高熱且音質不易受影響的特性外,在施工時必須加裝風扇或其它散熱措施,才能確保品質及耐用度。

10. 線路複雜、施工不易:汽車音響通常採用多聲道外加重低音,使用的擴大機數量也可能多達三部以上。加上分音器、電容器以及電源線、訊號線、喇叭線等,如果是剛入門的同好要DIY,比普通的家用音響組裝更具挑戰性。如果又有DA轉換器、等化器、車用螢幕、免持聽筒系統、電子導航系統等,線路將多到必須畫圖並標示線路幫助記憶。還覺得不夠多嗎?再塞個DVD外加AC-3 5.1聲道環繞視聽系統,車子的線路將會像蜘蛛網一樣複雜。而且電源線、訊號線、喇叭線都不宜重疊在一起,不然訊號會受到干擾,有夠傷腦筋喔。

11. 汽車音響完工品質與店家有極大關連:汽車音響器材當然不是越貴越好,必須注重搭配及調整、安裝的問題,而不是所有東西都選用最貴的就能得到最佳的音質(不然汽車音響大賽就比不下去了)。像是電子分音未必能取得絕對優勢,昂貴的單體組合起來不一定能得到全音域的均衡性。汽車音響改裝工程,是需要經驗及技術才能得到優質的聲音。 還有一點是比家用音響更誇張的,汽車音響除了比聲音外,器材外觀酷炫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方面的誇張程度也代表車用音響的賣點及創意所在。不僅要將所有器材透過壓克力或活動面板將它秀出來,還要有視覺及操作樂趣,夜間有燈光效果更好。汽車音響不只是音響,還可當創作藝術來欣賞。



車用音響有這麼多設計考量,所以在車用音響中沒有強調「忠於原味」這檔事。因為先天環境因素就註定無法忠實呈現原始樂章,只能將音樂的表現達到令人舒適悅耳的境界,汽車音響還是有Hi-END之境界。

汽車音響設計上,浪費連lash;多成本在克服汽車不良環境因素上,價格不能和一般音響器材相比。所以家用音響很少有使用汽車音響產品來搭配使用,價格不低且音質無法追上同價位的家用音響。但是照這樣看來,車用音響值得投資嗎?當然值得!因為連lash;多人坐在汽車上的時間比坐在家中音響前的時間還多,以使用時間來看是值得的。

但是要投資多少?有人建議跟汽車性能改裝一樣,採用漸進方式,逐一享受每加裝一樣「雞絲」所帶來的效果,可以慢慢享受改裝的樂趣,金錢上也不會燒得太兇。但是基本架構一定要抓對,所以初期投資不可太吝嗇,不然日後就會發生升級上的障礙。



終極版本應砸多少資本?筆者覺得,先在家中搞一套令自己滿意的視聽設備後,再來考慮高價位的車用視聽設備吧!因為家用視聽設備品牌眾多,相關討論文章及DIY訊息發達,高手雲集,容易切入,投資報酬率高。而且沒有一套令自己耳朵滿意的設備存在,那自己的車用音響要拿什麼基準點來調校?除非房子是用租的,不宜大肆添購身外之物、或住家空間無法配合、或財力有限、或住家純粹當作睡覺場所,其它時間都在外奮鬥…..。

話說回來,不是每個人的耳朵都到達聽出耳油的高深境界,(像筆者只能聽出耳垢),在無響室中調校優異的百萬發燒級音響不見的每個人都能聽出個所以然,所以先估算自己的斤兩,是否用心培養自己的音樂細胞、增進聆聽技巧及知識、軟體的投資是否跟得上硬體、聽過多少次現場演奏,音樂的欣賞不只是建立在硬體設備上,說穿了,音響器材的任務之一不就是演奏者與聆聽者間的媒介,投資百萬未必比得上花幾千元去國家音樂廳聆聽現場演出的魅力。

粉可惜,現場演出不是隨時、隨處能享受得到的,所以對視聽器材有所企圖者,都有永不滿足的慾望,才能從音響器材中得到「短暫的」滿足,接著又開始「挑耳」了。以口感的享受來比擬聽覺的樂趣:大眾耳熟能詳的單品咖啡極致口感就是藍山咖啡豆,但是沒品嚐過葉門摩卡、夏威夷可那及其它單品豆的入門者,其實是很難感受出藍山豆的精華,搞不好被商人以假豆蒙騙還渾然不知。唯有每日在愉悅的心情下,採用正確的咖啡品嚐方式累積多種單品豆的口感,才能了解藍山豆酸、甜、苦、回甘調和的妙趣,但還是不能保證喝到的不是冒牌的哥倫比亞豆,還必須精通咖啡生豆市場者才有機會一親純正藍山豆的芳澤,甚至有機會品嚐更昂貴更稀有的豆子,而且不會以藍山豆滿足自己,將朝調配及烘培生豆發展,開始改裝價值昂貴的咖啡機及烘豆機並鑽研更艱深的品味技巧…..這不就是音響界的Hi-END境界嗎!其所指的不是昂貴器材的堆積,而是靈魂所在。因此,唯有增進個人聆聽品味及知識才不會人云亦云,且越聽越有心得,天天陶醉在音樂的樂趣中,愛車也不會淪為改裝店家的實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