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座全功能充電站第四季啟用

記者:Alegna 2011-07-20

為朝向電動車全能驗證場域的目標,彰化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已於七月上旬在廠區內正式動土,興建台灣首座之全功能電動車充電站,預計年底前完工啟用。

5

為因應業者外銷電動車的驗證,車輛中心正於彰化園區內興建國內首座電動車的充電站,未來將可提供各種規格充電使用。

目前電動車仍有續航力及充電持間等技術問題等待克服,但最大問題仍是充電設施不夠普及,原因是各國標準不一。ARTC表示,充電站無論是台灣工業局先導運行規範、日本CHADEMO、大陸GB、美國SAE、歐規IEC TYPE I等都可來電,因此將是全功能的電動車充電站。

車輛中心表示,新興建的充電站機還具備「遠端監控功能」,可在行駛中透過網路管理系統取得電能狀態,為車主規劃最佳充電計畫,因此該充電站可作為業者未來開發相關系統的測試平台。


發展電動車必須跨越的障礙


▲目前電動車充電格尚未統一化,各國都使用自己的一套標準,車商外銷出口時必須因地制宜。

製造電動車名為環境保護,實際上是車廠無法逃避的角力之戰,背後原因正是全球缺乏統一的電動車輛規範,包括電池技術、車輛性能、安全性與充電規格,幾乎仍處於各國各自為政,甚至一國多制的戰國時代中。

對於車廠來說,想說服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關鍵,並不是推出續航力更長、充電時間更短、價格更低的電動車,而是能保證到處都找得到充電站的行車環境!就如同一支F1賽車團隊有5秒內完成加油的能耐,但如維修區關閉,最後還是得DNF。路上根本找不到充電站,當然不會有人購買電動車回家,這也是目前台灣發展電動車最缺乏的條件。

然而這背後如果沒有政府制定一套標準規範,電動車仍無法避免如同3C產品充電規格各自為政的現況,這種戰國時代的亂象也會持續下去,政府所謂「邁向綠能時代」終究也會淪為空談,不可能會有廠商犧牲利益配合。

3C產品因為規格無法統一所導致消費者必須支付更多成本的後果殷鑑不遠,電動車制定標準規範也絕對不是台灣自己率先提出,車廠就會乖乖遵守,因為電動車規格必須考量到世界各地的狀況。以納智捷而例,這是國內率先掛牌的的電動車品牌,所用車輛底盤雖同時推出汽油車型版本,但實際上許多特徵都看得出是專為電動車量身定做的設計,即使這樣的先見之明,綠色車牌掛牌至今已有不算短的時間,納智捷仍然不敢保證他們的電動車就是未來台灣會採用的技術規範,目前所謂的量產車也只能作為宣傳品牌形象的用途。


不過提早起步也有個好處,標準規格通常是由老大制定,納智捷現在至少可以逼迫政府採用他們的規格,標準確立後,主要市場放在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車商們就可以放膽量產,而國內充電設施也才有普及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