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SUBISHI i-MiEV電能上路

媒體搶先駕乘體驗

記者:蔡國彥整理 2011-08-25

甫下船的MITSUBISHI i-MiEV,在通過安全認證等各項手續之前,搶先安排媒體做第一手的駕駛體驗,因此i-MiEV便首次出現在台北街頭。100%純電力驅動的i-MiEV,未來將與新竹縣政府合作共同提倡低碳運輸網的建構,預計最快明年第一季上路。I-MiEV自2009年上市以來,已陸續於摩納哥、冰島、丹麥、倫敦、巴黎、羅馬、紐約、香港、新加坡等地展開試運行活動,2011年在日本三菱汽車、三菱商事、中華汽車的共同推動下將i-MiEV導入台灣,成為台灣智慧電動車發展示範運行首發車型。

5

世界第一台量產販售的電動車i-MiEV不同於台灣現有的油電混合車, i-MiEV採用100%電力驅動設計,行駛中完全零排放,加上i-MiEV整合安全、能量效率、舒適性系統的MiEV系統的完美搭配下,更讓i-MiEV榮獲 2009~2010 日本年度車款「最先進技術獎」殊榮。


5

近年來,節能環保意識抬頭,發展電動車產業已成為許多國家轉型至低碳經濟的重要政策,行政院為推動低碳載具運行,2010年通過「智慧電動車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並規劃於2010~2013年間完成10區3000輛電動車示範運行,希望經由低碳運輸網的建構將台灣打造成為無碳、無污染的低碳島。


5

而在中央地方攜手推動下,新竹縣今年將節能減碳作為重要施政方針之一,並於今年6月與日本三菱汽車、三菱商事、中華汽車簽訂合作意向書,未來i-MiEV將參與新竹縣示範運行計劃的推動,使新竹縣成為低碳運行接駁的城市。


i-MiEV有著蛋形圓滑可愛的外觀,車長軸距各為3475mm / 2550mm,最小迴轉半徑為4.5M。
i-MiEV採日本微型車的架構,因此在日本要上路也要符合微型車的各項規範。
i-MiEV三角形狀的頭燈組,不過似乎未採用較為省電的LED燈泡。
雖是微型車輛,i-MiEV的尾燈直接崁在C柱上,使得i-MiEV也有著類RV的設計。
i-MiEV可透過220V的家用電源充電在右側的充電插座充電,或是透過快速充電站插入位在左側的充電插座來充電。
i-MiEV家用充電器採用普通充電規格,靠近固定卡榫兩個較大的端子是電力線,下方較大的端子則是接地線。
i-MiEV的駕駛介面與一般小型車輛相仿,沒有較為特別的設計。
空調控制採用直列式的旋鈕設計,影音系統則位在中控台的最上方。
在開啟電源後,儀表會先自行偵測有無異常,可以上路後READY燈號會亮起,Charge與ECO的背光也會亮起,表示可以踩下加速器出發去。
在儀錶右上角顯示的是里程數,行進間則會轉換成可行里程數。另外,i-MiEV的安全帶提示燈號,可是連後座都包含在內。
在方向盤右邊的開關面板上,最右側的開關可控制提示路人的馬達運轉聲響,此馬達運轉聲是刻意模擬出來的,實際上的馬達運轉聲没這麼大。
i-MiEV的排檔桿與一般自排車輛相當,由上至下分別是P停車檔、R倒車檔、N空檔、D標準煞車能量回收模式檔(適用在市區行駛)、B下坡專用檔(可加強煞車能量回收)、C降低煞車能量回收檔(適合郊區行駛)。
不知大家是否有看出些問題?沿用右駕的排檔桿,造成左駕駕駛者看不到檔位的窘境,不過儀表裡也是有檔位的顯示,排檔桿的顯示則可不必太過依賴。
雖說i-MiEV是微型車的尺碼,在只能成坐四人的車室空間裡,後座還擁有充裕的膝部空間。在車室底板下,則是i-MiEV放置電池的位置。
在i-MiEV的引擎室裡…不,應該說在i-MiEV的電機室裡,主要放著12V的車用系統電池(獨立於驅動馬達電池)、電能冷氣機、煞車系統…等之空間。
在電機室裡怎會出現散熱系統?原來這是i-MiEV供給車用空調使用的水冷散熱水箱。
水箱的散熱冷排,就直接藏在各車慣用之保桿裡面的位置。
i-MiEV行李箱底板偏高,主要原因是底下是電池管理系統、馬達管理系統,以及驅動馬達放置的地方。後面也有獨立供給後面器材使用的散熱系統。
i-MiEV的後懸吊採用拖曳臂的結構設計,一方面簡單堅固,一方面也可保護驅動馬達與差速齒輪。
i-MiEV輕量化高效能的永磁式同步馬達,擁有47kw馬力、18.4kg-m扭力的輸出。其線性化的加速表現,媲美一般2.0L汽油引擎的車輛。
i-MiEV的後懸吊真的有保護的功能,想要拍個傳動軸差速器,都要趴到車底且還不一定拍的到你想要的。
i-MiEV採用靜音低震動的驅動馬達,行駛間馬達所產生的震動就跟靜止間一樣,提供寧靜愉悅的行車旅程。
爬坡對i-MiEV來說似乎不會太費力,僅管靜止再起步的操作,i-MiEV都能立即反應。不過,因場地的限制,長距離的爬坡能不能保有正常的行車速度,則有待之後來驗證了。
i-MiEV的操控感覺算是輕巧靈活的,或許因為太輕巧了,所以懸吊的彈跳較為明顯。
i-MiEV可乘坐4名乘員,極速最高可達130公里/時,續航力則可達到150公里,已具備都會通勤車的水準。
在全力加速衝刺時,儀表裡的能量指針表指向POWER,顯示電能全力輸出。
而在急減速時,能量指針表又會指向Charge,進行能量的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