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盤』一個對於一般開車族很沒有意義,卻又時時刻刻使用的東西,說它是東西嗎?真的把車頂起來,你又很難說明哪裡到哪裡是底盤,哪裡到哪裡是車身,因為現代車輛早就將底盤融入於車身之中了。
▲在從Liata進化到Tierra時,總共補強了這幾處的車身剛性,其中影響操控性最大的是門檻及後帳板處的補強。再來介紹多連桿車軸,喔!不對是「滾動型非獨立式拖曳臂」﹙好長又不貼切的名詞啊﹚,在台代表車種為NISSAN Sentra。多連桿車軸的第一定義,就是左右車輪連結於橫跨車身且並不連結於車身的車軸上。第二定義就是,透過其他連桿或A臂連接於車身上,通常有左右兩根的直拉桿加上一根的橫拉桿,不過,橫拉桿在車軸做上下運動時,會拉動車軸做輕微的左右運動。像是在NISSAN March及TOYOTA Tercel上就會發生。
▲這就是Tierra最引以為傲的地方,以68mm口徑鋼管彎成的的前副車架,車架剛性同級車無出其右者。不過,以上的種種優點有一個絕對性的前提,就是拖曳臂剛性要夠。剛性要夠的第一要素就是材料夠好夠厚,像VW的拖曳臂鋼材常常厚達5mm以上。另外,要達到高剛性,拖曳臂要短,所以衝程就會短,衝程短避震彈簧就要硬,不過避震器調得好的話,還是有一定程度的舒適性。不過這一切在TOYOTA Altis上都變了樣,首先,ETA beam的鋼材厚度只有2mm,當然TOYOTA也知道這樣剛性一定不足,所以在ETA beam內部加了一根鋼樑來補強。另外,為了使用軟的避震設定,勢必要加長衝程,而加長衝程就一定要加長拖曳臂,拖曳臂長了剛性就會降低。另外非獨立拖曳臂為了避免左右拖曳臂的推擠現象發生,橫樑都盡量靠近軸心遠離輪胎,可是在Altis上,為了避開油箱,及拖曳臂太長橫向剛性不夠,所以橫樑作在軸心跟輪胎之間,結果導致ETA beam在上下運動的同時,有時還會多出左右的衍生動作。而剛性不足的懸吊就會產生不安定感,而上一段所說到的非獨拖曳臂的優點也都不會存在。不過三月以後的Altis使用的是新的ETA beam,鋼性問題應該是改進了,關於這點我們會再詳細追蹤。
▲這是Tierra 2.0版才有的,副車架下加強鋼樑。原本這是Premacy因為車重才在用的,如今用在車重較輕的Tierra之上,操控性更加驚人。再來講到HONDA Civic跟MITSUBISHI Lancer,自從7代Civic將前雙A臂拔掉之後,操控性立即大減,很多人都認為是麥花臣的禍,這真是冤妄麥花臣了,至少先看看FORD Tierra再說。所以Civic操控性的模糊化有其他原因,第一原因為轉向臂裝在避震器上,這樣很多路況細節在經過避震器筒身的時候,都被吸收光了,第二原因,更大的車室空間及引擎,這兩者更使下臂短小化,當然對操控不利。
不過Civic的後雙A臂還在,為何跟Lancer相提並論,因為Civic的後懸吊實際上是改良型的獨立拖曳臂,就是那種有兩三根橫拉桿的拖曳臂,說真的不管怎麼看,都跟Lancer及未來上市的MAZDA 6的後獨立拖曳臂一樣。不過這種後懸很好啊,剛性夠高,輪胎角度又不會亂動,在同樣的窄小空間下,用短小的雙A臂不見得是好選擇。
FORD Tierra的懸吊系統解析▲Tierra的麥花臣後懸也是有一個大型副車架的。而且這個大車架正好接於左右的車身大樑上,在加上總長約600mm的六根拉桿,難怪後輪穩定性十足。為何我們要拿Tierra的後懸吊系統來做個更深入的說明呢?一則因為該懸吊系統的設計行之有年,但卻到Tierra這一代才具有優越的操控性,值得探討。再者最近Tierra不斷地強調其優越的操控性,不但奪得去年度的原廠房車賽冠軍,最近的新車款如RS Tierra 2.0更加上了許多令喜愛操控的車迷朋友砰然心動的高檔配備,最重要的是那個同級車第一個使用2.0升的引擎,動力大增,加上在原本已經很堅固的前副車架下,再加上一片補強鋼樑,使得路面感比起同級競爭對手而言要清楚而且直接。
▲後懸的另一個重頭戲在於加高的後帳板,對於麥花臣避震器也要當懸吊臂的情況下,避震器固定座的堅固程度也是影響頗鉅。後座的金屬結構是很漂亮的拱型。由此可看出FORD對於Tierra後帳板的重視程度。FORD Tierra的懸吊系統在HONDA Civic失去前後雙A臂懸吊的光環之後,霎時變成同級車中最具有操控性本質的設計。其實Civic的操控能力,以愛車人的角度看來,最令人懷念的時代是四代的設定,之後的車款都是為了美國大眾市場而設計的!!而在一片降低底盤成本的趨勢中,FORD Tierra反而較上代Liata更加強操控特性,讓選擇中小型房車的消費者還有個比較具有操控性的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