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L特輯】二十一世紀十年車壇大事紀(上)
風雲變色的車壇新戰國時代
記者:文/Ray、lulu整理 2011-03-10 | |
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人們的生活已逐漸從工業時代進入後工業時代,同時網路時代的來臨,資訊的掌握僅在彈指之間,以往的人們透過報紙、電視來了解時事,現在只需透過網際網路,便可以將天下事盡收眼底。在這樣一個時空環境下,咱們汽車人所關心的車壇同樣也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此次的AOL特輯,將帶讀者縱觀這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世界車壇發生的大事。
市售車極速競賽進入400公里/小時
坐過飛機的人都知道,一部客機從地面起飛,只需從零加速到300公里/小時便可已藉由空氣力學當中的上升力將飛機“舉”離地面。而號稱能夠貼地飛行的一級方程式賽車,在直路底的速度可以有330多公里/小時之譜,當然在這當中空氣力學的應用就和飛機是完全相反。不過這樣看似驚人的速度,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經可說是一般跑車等級就可以輕鬆達到的速度。舉例而言,跑車等級的PORSCHE Turbo就可以達到304公里/小時的極速,更遑論一干超跑。於是乎車廠以不再將極速描準在300公里/小時的等級,轉而向400公里/小時的殿堂挺進。
說到極速超過400公里/小時的車種,就不能不提到鼎鼎大名的BUGATTI Veyron。這部前些日子才在台被以破億的身價買走的頂極超跑,初階版具備了1001匹的馬力,極速達到407公里/小時。這看似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能耐,在2007年就被KOENIGSEGG CCXR以1018匹馬力所打敗。 KOENIGSEGG CCXR實際的極速數據為417公里/小時,不過以一顆增壓V8引擎打敗W16,我想咱們就應該給KOENIGSEGG CCXR一番嘉獎。這也迫使BUGATTI Veyron隨後推出Bugatti Veyron Supersport來穩住極速一哥的位置,再將極速推至431公里/小時的境界。
美國三大汽車龍頭崩解 車壇重新洗牌
▲2008金融海繡後面臨重整的GM。
以往被稱之為“美帝“的美國,其汽車工業獨佔鼇頭的時日讓許多歐日車廠都望其項背。不過將時間推至2008,美國遭逢前所未有的金融海嘯,在這同時環保意識抬頭,許多歐日車廠紛紛轉戰綠能車款以及小型的省油車。而此時的美國油價來到了近十年來的新高,以舊金山灣區為例,2008年油價一度突破每加侖4.5美金。這使得向來以大排氣量、大馬力著稱的美國肌肉車霎時間乏人問津,創下歷史新高的油價讓美國人開始思考大馬力排氣量的必須性。
正因為這波金融海嘯以及高油價,讓來自日本的TOYOTA取代了GM成為世界第一大車廠,這也讓美國包含GM、CHRYSLER以及FORD三大車廠紛紛前往華府尋求政府援助,同時也痛定思痛,開始在經營方向上做改變。首先是FORD,開始從歐洲引進掀背小車至美國,同時也更積極開發綠能車款,更將旗下的MERCURY車廠關閉,以節省成本。而CHRYSLER也接受來自義大利車廠FIAT的援助,進而和其成為事業夥伴,也幫助FIAT以500 這部小車重返暌違已久的美國市場。再觀GM,先後關閉了SATURN、PONTIAC等車廠,並將SAAB以及HUMMER分別賣給荷蘭SPYKER以及中國四川騰中重工,其後於美國市場專心經營CHEVROLET、GMC、CADILLAC以及BUICK四大品牌。
新型能源逐漸取代混合動力系統
▲新興能源即將取代混合動力。圖為NISSAN Leaf電動車。
近幾年來的地球暖化加劇,使得全球各地天災不斷,洪水以及旱災頻傳,種種的現象都讓人們感覺到大自然逐漸反撲的力量。然而造成這波暖化效應的元凶—二氧化碳,偏偏又有許多是來自汽車所排放的廢氣,這也迫使許多車廠開始思索,在未來氣候變遷加劇以及石化能源短缺的雙重效應之下,開闢另一條道路可說是勢在必行。
二十世紀末,TOYOTA以及HONDA所推出的油電混合概念似乎讓人們找到了一絲希望,這種過渡時期的產品讓人們首次感受到石油並不是為一的答案。而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咱們就不得不提到在電池動力車方面有卓越成就以及跨時代意義的美國車廠TELSA。與其說 TESLA是家成功的電動車廠,倒不如說其市場行銷的策略成功。這家位在加州矽谷的電動車廠,至今只售出不到兩千部的Roadster,卻成功的在市場上引起了注目,同時也吸引了TOYOTA以及DAIMLER集團投資。2010年還在洛杉磯國際車展上和TOYOTA合作展出電動版RAV4,2012年旗下的Model S轎車也即將上市。
當然除了TELSA之外,NISSAN Leaf和MISTSUBISHI i-MiEV等也紛紛加入了這場電動車競賽,比起十萬美金一部的TESLA Roadster,這些大量製造生產的電動車更具有價格上的吸引力。而MERCEDES-BENZ以及BMW也都分別在燃料電池上以及氫氣動能上有所貢獻,看來這場新興能源之戰還很有得打,敬請客位看官拭目以待。
中國大陸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車市
▲BYD企圖以電動車進攻北美,圖為今年參加北美車展的BYD E6。
提到車市,就不能忽略現今成為世界市場的中國大陸。2008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同時2010年中國大陸車市總銷量為1800萬輛,比起同年度美國的銷量足足多了800多萬。這下子幾乎所有的車廠都視中國大陸為兵家必爭之地。除了外國車廠在境內設廠之外,中國大陸的自有品牌也成為許多人民的購車選擇。而比亞迪汽車(BYD)更有股神巴非特的加持,還在今年參加了北美國際車展,由此可見中國大陸的汽車想藉此逐漸打入國際市場。
雖然中國大陸山寨車的名聲和汽車設計抄襲官司層出不窮,但都無損這個第一大車市的競爭力。同時在電動車推動的執行面上,相較於美國乃至於台灣,中國大陸都以更積極的態度,想搶在各個國家之前設立一電動車的統一規範,企圖用市佔率以及銷量來制定國際規格。光看這幾年電動機車在中國大陸許多城市奔馳的現象,不難想見未來電動車在中國大陸蓬勃發展的景象。
Crossover跨界車興起
▲RENAULT跨界車—Mono Space的Scenic RX4。
1996年,法國車廠Renault利用Magane底盤做出了衍生車款Magane Scenic,這一款被稱之為Mono Space概念的跨界車,之後還推出了四驅版本Scenic RX4。Renault 這款Scenic,可說是掀起了Crossover跨界車的一場革命,這部介於掀背車、旅行車以及越野車之間的車款在當年話題性十足。因為在這之前,鮮少有車廠做出相同的嘗試。
其後,因應市場的需求,車廠開始大玩這一類的 Crossover車型。目前市場上多半為SUV或是CUV等級的Crossover,不同的是CUV等級的Crossover乃是採用轎車底盤做基礎,加以修改而成,如SKODA旗下的Yeti。而SUV作為基礎的Crossover,我想用BMW X6當例子應該是最適不過了。這樣的車型定位並不明確,但是卻能符合許多人想一車多用的心理,這大概也是Crossover車型會大行其道的原因了。
韓國車廠崛起
在20世紀末,韓國車予人的印象大多是平價、品質普通、品牌形象模糊且擅於摹仿歐日車系造型的車廠。不過如果當您還是用這樣的觀點來看今日的韓國車廠,我想韓國車廠的表現可能會令您大吃一驚。2008年,韓國HYUNDAI汽車集團已經是世界大五大汽車集團,其品牌價值也擠進全球百大企業。同時在北美市場,Genesis車系的推出,讓HYUNDAI也擠身和INFINITI、LEXUS相當的高級車系,更有許多美國汽車媒體認為Genesis Coupe的表現不輸INFINITI當家跑車G37 S。
當然在以往最令人詬病的汽車造型,HYUNDAI也於歐洲設立設計中心,推出“i”系列。也特別從其他歐洲車廠請來設計師,這些由大廠挖角來的汽車設計師,幫助HYUNDAI在汽車造型上更加精進,也成功的打入歐美市場,也幫助HYUNDAI擺脫以往品質堪慮、造型不佳的醜名。
【
請接續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