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速體驗之旅《AMG Driving Academy》駕駛學院

記者:Alegna 2017-11-21

賓士在11月中旬在台灣舉辦《AMG Driving Academy》駕駛學院(以下簡稱ADA),除了訓練用車全數選用高階AMG性能車,聘請來自原廠專業團隊的教練,所規劃的課程也讓大家可以親身感受AMG在性能以及各項科技的優越性。ADA的報名費高達6萬元,和其他車廠相比算是偏高,因此為了讓報名參加的學員有值回票價的感覺,兩天一夜的食衣住行都以高檔規格來接待;至於成功報名的VIP或車友,除了有一系列45、43和63車型可以開個夠,也有機會能夠開到Mercedes-AMG GT R這匹猛獸,而這次賓士還特別邀請品牌大使Bernd Schneider親臨大鵬灣賽道擔任嘉賓,就是希望無論新手或是常客,都能夠因此提高對於活動的期待度。

4
▲今年的《AMG Driving Academy》同樣提供AMG全車系作為訓練車,至於原廠教練究竟有多強?從他們組隊稱霸澳門GT盃和FIA GT世界盃的戰績,應該就能略知一二。

原廠為媒體準備的體驗場次,在前一天同時還帶來了最新上市的AMG GT C Edition 50與AMG GT Roadster這兩款頂尖跑車。AMG GT C是全球限量車款,在GT家族中的定位僅次於AMG GT R,台灣共爭取到4輛配額,且皆搭載「Edition 50」的套件;至於敞篷款GT Roadster動力配置和雙門車型相同,電動軟頂機構當然是它的最大特色,同樣提供多樣配備選擇。


▲最新上市的AMG GT C Edition 50與AMG GT Roadster兩款車現身賽道。
兩款車的動力都是採用4.0L V8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最大馬力輸出分別調校出557hp、476hp,其中AMG GT C的性能實力,無論是0-100km/h加速表現,或是最高極速,都和AMG GT R幾無差異。比較可惜的是,兩款車這次沒有辦法提供試駕體驗,不過大家依然能夠開到AMG GT S或是GT R,也算不枉此行。

▲本次ADA同樣準備了全系列的AMG家族提供訓練與賽道試駕。
賽道體驗與訓練課程同樣採用分組進行,早上的基礎訓練只使用局部賽道,課程包括煞車技巧、彎道過彎技巧、彈射起步及繞錐練習;到了下午開放全賽道區域,進行全賽道跟車熱身、全賽道跟車、繞錐競賽。

▲原廠教練團大多能直接以中文和學員交談,其中來自澳門的李靜雯(Diana Rosario),是亞洲首位完成AMG GT3高級駕訓檢定的女性,過去在方程式和GT賽都有不錯的成績,駕駛風格強悍而果斷,擅於利用車輛優勢。
我們也注意到,今年ADA為了能夠忠實傳達教練指令,找來的教練團不乏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澳門等地的成員,排除了語言溝通方面的障礙,可以讓教練第一時間就指出需要改進的缺點,同時也因此提高了學員發問的意願。

▲正確的座姿是任何駕訓的基礎,教練上場前不厭其煩再次講解一次。


4
▲GLA 45作為煞車訓練的用車,緊急煞車的同時還必須閃避障礙筒。

首先登場的「煞車/換道訓練」,使用的是E 43、SLC 43、C 43等車款。訓練過程會換車、換手,所以每一款車大家都開得到。這些車雖然同為43家族,不過這幾款車的設定上還是有些差異,尤其在面對緊急換道這樣的考驗時,控制的難易程度也不太一樣。這裡面馬力最大的是E43,在起步不久後,能夠很快衝到教練要求的90km/h,而它的制動反應以及快速變更車道的平穩程度,則是好到讓人嘖嘖稱奇,所以訓練課程實際操作上,並不會太困難。


▲ADA規劃的課程希望讓大家可以親身感受AMG在性能以及各項科技的優越性。
然而教練要求的重點,在於閃避障礙筒時的轉幅不能過大,所有動作都要大膽而細膩,同時轉向時機的掌握和煞車力道都要到位才行,並不是閃過障礙筒就算過關。就算是每一輛車都有的ABS,也必須懂得如何正確使用,並且熟悉練習個幾次才能抓到要領,千萬不要以為有了ABS就萬無一失的錯誤觀念。

▲藉由不同車型的試駕,很容易就能發現彼此操駕特性的差異。
接下來前往「彎道過彎技巧」的訓練場地,也就是從起跑線到第8彎,然後從髮夾彎頂點走捷徑回到起跑線,使用的是C 63 S和C 43的雙門或四門車型,由教練帶隊繞行。對於大鵬灣的彎道,我們當然相當熟悉,加上車行速度不算緊繃,正好給了我們機會再次溫習師兄弟兩種性格上的差異。

▲C63 S的排氣聲浪很有辨識度,過彎性能更展現出AMG車型的底盤調校功力。
C63 S除了排氣聲浪很有辨識度以外,出彎補油的凶狠程度也會表現出身為師兄該有的樣子,而且後輪傳動的特性非常明顯;兩者的懸吊都會隨著駕駛模式的不同跟著切換,不過就算C 43也絕不是軟腳蝦,光是四驅傳動、367hp馬力、4.8秒破百的實力,就已經能夠稱霸街頭一方,而我們更欣賞C 43的地方,就在於我們可以真正享用到的性能,會比C 63 S更多。


4
▲彈射起步的課目讓大家練習起跑反應,在機場跑道上,讓兩車對決直線加速,不過場上沒有負責揮旗的辣妹,大家似乎有點不太盡興。

「彈射起步及繞錐練習」是在賽道外的輕航機跑道上進行,使用CLA45和A45這兩款車。我們猜想原廠原本用意,應該是想要用來展示Lanunch Control的厲害,不過教練大概不知道媒體很健忘,因為所有人都忘了可以使用AMG這個密技,全都直接D檔起步,難怪起步加速會出現遲滯,怎麼玩都至少慢教練一秒。


▲A 45是很適合作為練習繞錐的車,暴起暴落的扭力特性,完全和賓士一貫的優雅扯不上關係,開起來根本就像是街頭小霸王。
兩款車的馬力一樣,實際開過後就知道A45在繞錐時明顯易控又活潑,另一個差別在於掀背車提供更好的空間感和判位能力,讓我們可以更大膽緊貼錐筒不怕撞倒,實際演練計時也證明了時間比CLA 45更快。

▲CLA 45和A 45在同一場地計時繞錐,後者的時間通常會比較快。
下午的全賽道跟車有兩個時段,有機會開到每一款車,其中當然重要的就是今日的主角AMG GT R。

▲每個人的開車風格和對於車輛的掌握程度,只要開上賽道,就很容易會原形畢露。
可惜的是,時間有限,GT R卻只有一輛,所以有一半的人必須像我一樣,只能坐在副駕位置被載著跑。不過坐在副駕上,也趁機觀察到其他車輛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43系列是AMG家族的入門車型,不過動力表現已有頂尖水準。
我發現每個人的開車風格和對於車輛的掌握程度,只要開上賽道,就很容易會原形畢露。雖然明知不是每個試車編輯都是身經百戰,甚至還有第一次造訪大鵬灣的新手,不過這些其實都不重要,因為只要具備基本駕駛觀念就不會有問題。

▲GT S麻辣的程度已經超越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地步,想要開得又好又快並不容易。
只不過短短幾圈看到的離奇現象,就會想要向車廠建議:媒體梯次最好還是安排在民眾梯次之後會比較好,否則以後的訓練車可能會不夠用。


4
▲僧多粥少的緣故,只有50%的機會可以開到場上最搶手的GT R。

既然開不到GT R,還是可以用GT S解解癮,其實我們認為就算是等級低一階的GT S,也是車比人強,它的性能和過彎極限早就超越一般人可以駕馭的等級。繞了幾圈後,發現賽道如此平坦,卻依舊能夠感覺GT S的硬派懸吊,路感之清晰幾乎從方向盤的回饋就能感受得到。


▲GT R的車重只有 1554 kg,擁有3.6秒起步破百、極速318kph的實力。
即使ESP保持開啟,彎中油門沒控制好,就會感覺車尾蠢蠢欲動,一出彎補個油很快就貼近前面的C 63 S,然後又要煞車保持距離,有點不太痛快。幾個髮夾彎乾脆故意讓它以略帶滑移的方式通過,這麼做卻完全不會感覺車輛正處於危險邊緣,因為車子會告訴你: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由Michelin贊助與提供後勤支援,每次回到維修區都會進行檢測。
這樣的設定彷彿會引誘人不斷加速,而GT S效率奇高的煞車性能,總能在最後一刻把車拉回安全地帶,享受這種征服過程的駕駛樂趣,大概就是為什麼有人願意花六、七百萬元買車的原因吧。


4
▲輪番惡操之後的GT R煞車系統冒出陣陣白煙,不過教練對此毫不在意,他們認為賽道上最重要注意的是輪胎的健康狀況。

近年不管是不是專門製造跑車的車廠,對於以體驗行銷為目的的駕訓營,態度都十分積極,背後原因當然就是希望可以向VIP或車主秀出自家產品的實力,爭取對品牌的認同。


▲要價不斐的駕訓活動,也有不少人把它當作試駕夢想車的機會。
除了Mercedes-Benz之外,每年Audi、BMW、Porsche、Lamborghini、Ford、Mazda等車廠,在國內都有類似的駕訓或是賽道體驗的活動。

▲賽道體驗活動往往需要一位明星用來吸客,今年賓士特別邀請品牌大使Bernd Schneider親臨大鵬灣賽道擔任AMG Driving Academy的嘉賓。
由於工作關係,很幸運以上品牌舉辦的賽道活動,個人都以媒體身份參加過不只一次,坦白說,內容大同小異,差別只在於車的不同而已。

▲GT家族的車頭看起來很長,實際開上路也會發現,長車頭原來也會造成不小的壓力!
對於擁有這些性能車的車主來說,可以不用顧忌輪胎、煞車的損耗,能用力在賽道上奔馳,當然可以獲得不少的滿足感和參與感,只不過,「體驗」的意思就是淺嚐即止,就算還有美食和傳奇車手的簽名,6萬元的代價還是太貴,我們必須說,這方面ADA的內容必須增加它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