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無法復甦的真正原因

記者:Kevin Lo 版面構成/lulu 2012-10-01

先講答案,因為匯率問題。美國又祭出量化寬鬆政策QE3刺激房市,而為了防範熱錢再度淹沒亞洲,9個A的央行彭總裁採取柳樹理論守衛台幣兌美元匯率,力保台幣不因熱錢操作而快速升值,避免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遭受嚴重沖擊。


當美國鈔票越印越多氾濫於市,而我們擔心出口競爭力下降,特別是電子業,而傾向不讓台幣升值的結果,導致我們進口原物料的成本不斷升高。由於全世界的主要原物料都是以美金計價,美金印越多,購買力應該下降,計價單位越來越小,數字便越來越大,於是黃金價格飆漲,單從2000年到現在,便可從每盎司300美元狂漲到近日將近1800美元,十二年翻了六倍!這只代表美元實際購買力大幅下降,而以美元計價的原物料自然必須大漲。

若以自由經濟的角度看,台幣應該大幅度升值才對,否則新臺幣被淹沒全球的廉價美金拖下水,購買力大幅下降,油價、食品原料大幅漲價,導致物價飛漲,內需的市場弱了,平民百姓賺不到錢,直接感受到貧窮,消費信心下降。長期受到匯率保護的出口業猶如溫水煮青蛙,感受不到轉型的急迫,競爭力越來越弱,成本越來越高,獲利越來越少,這種惡性循環仍然在發生,但誰也不敢跳出來說:「台幣該升值,人民口袋中的鈔票消費力增加,生活水準才會提升。」

經濟學者會說,台幣若大幅升值將徹底擊垮出口產業,屆時將造成更多失業人口,導致經濟嚴重衰退。更有人說,原物料漲幅之大的原因有很多,並不是匯率可以消弭回來,但匯率卻會直接影響獲利率。這些論點看起來都很正確,但都只是為出口產業發聲,顧不得民生的消極思維,在美國大拳頭發起的這場全球貨幣戰爭中,將永遠都是輸家。

我們知道GDP=消費+投資+(出口-進口),而其中民間消費便佔總GDP至少60%,如果台幣的購買力低落,本來可以買麵包配牛奶當早餐,變成只能吃麵包配開水,人民的幸福指數絕對大幅下降,消費信心更不可能好起來。反之倘若台幣購買力增加,進口物資便宜些,早餐可以吃更營養些,高價非必需品如汽車,便不會昂貴到讓人打消購買的念頭。再窮也得吃穿,有購買力才能買車買房啊!要讓GDP數字好看,難道只能看出口一項嗎?

至於匯率是否嚴重影響出口,如果產品是單靠「價格」來競爭的,是!如果像iPhone 5一樣,賣再貴都搶翻天,那就不是匯率影響獲利率的問題了。要不要轉型?還是繼續為了EPS漂亮的數字來撈股市財?這些問題的確需要睿智的政府來幫個忙,但我覺得,「怕小孩壓力大,於是教育改革讓人人可以念大學」的白痴觀念,還是會繼續主導中華民國的未來。這不只是政府的責任,背後的原因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們可貴的民主、媒體亂成這樣,誰想好好做事都很難。而我們有沒有信心敢讓台幣回歸應有的價值,攸關未來長遠的發展,只敢壓抑物價,讓內需商人賺不到應有的利潤,付不出像樣的薪水,然後美國鈔票越印越多,台幣跟著越來越薄,遲早要把年輕人逼出國外長期打零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