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眼中的變速登山車到底貴在哪裡?

舒服在臀底 輕鬆在腳底 好看在眼裡 貴到心坎裡

記者:文/攝影 Vincent、整理/Ero 2005-09-28

只要是水準以上的登山腳踏車,各部分的零件都是用「萬」在算的,如金屬油管四活塞油壓碟煞系統,請準備一萬現金!堅固的輪框組∼一萬現金!號稱無能量損失的雙避震車架∼請準備二萬以上現金!高強度鈧合金單避震車架∼一萬現金!高強度輕量化27段變速系統全套∼二萬現金!多功能輕量化避震前叉∼一萬以上現金!任何系統只要是「好一點」都是破萬的價格,沒有五萬以上的預算,買不到稍具水準的雙避震登山車,那一般市售3千有找的前後避震登山車難道是廢物嗎?騎起來也不差啊?


其實在平地只騎個3、5公里的路程,大可不必買昂貴的登山車,真正的玩家每日都是幾十公里在計算的。您想騎腳踏車上陽明山、跑碎石路林道、玩下坡道或是大一點的登山步道,騎3千元的雙避震登山車最慘的是「會累死騎乘者」,因為騎乘姿勢多半不正確,且避震器和寬越野胎會大幅消耗體力;此外車架、避震器經歷幾次強烈震動後可能就出現焊接點開花的現象,換檔也不順暢,騎到半路故障的機率非常高,而且騎不到百公里很多零件都消耗殆盡準備更換。但玩家最擔心的莫過於車體的損壞造成意外事件,如煞車失靈、前叉折損、車架解體、穩定性差等致命問題。

專頁的登山腳踏車基本條件就是重量輕,但強度要求卻很高,必須禁得起下坡道高速衝刺、急煞車、轉彎、大坑洞吸震,各零件作動必須極為順暢。所以零件加工必須非常精密,而且使用的材質及製造技術都非常考究,碳纖維雖然很棒但耐久性卻受到質疑,所以合金科技及抽管、焊接等技術仍是關鍵,價格貴是無法避免的。其他如車架幾何結構也很重要,不只是剛性問題,造型也是消費者的焦點。畢竟功能之外,美觀仍是吸引買家的不二法門,這還包括烤漆美觀、耐用性。


雙B自行車價格也很雙B

您看到M-BENZ或BMW登山車或公路車的售價,您一定覺得很「天」!事實上您找專業店家組一部耐用、高品質、省力的雙避震登山車往往也要這個價格,而雙B的精品不只是實用價值,而是品牌「同質化」帶來的優越感。就像您買一部AMG跑車,同時也會想買一支AMG專屬TAG豪雅賽車錶一樣,炫耀才是重點,但這類高檔精品通常都有不錯的造型設計品味,這也是買家會出手的重要原因,因為十個BMW登山車買家中可能有九個未曾騎過越野林道,但無所謂,因為買家都是買心裡爽的!通常很少人會在乎功能,但事實上這些登山腳踏車都有一定程度專業性質。

2
BMW旅行車:造型是BMW自行車最成功之處,但配備就不是這麼高檔,此車採用Shimano Deore等級27段變速器其實只有台灣市售成車2萬元等級的水準,Deore其上還有LXXTXTR等三個等級,差一級幾乎差距兩倍售價。雖然用料中等,但此車具有高度實用設計,包括防止大盤、鍊條將褲管弄髒的踏板處護罩,特殊的夾器制動系統,可調避震行程前叉,可鎖死的避震座管,可調角度輕量化龍頭等。


2
BMW越野車:造型實在太棒了!多數買家幾乎都是衝著設計和品牌而來。採用耐用的MANITOU前叉,BLACK等級可調避震行程及回彈速度但不可鎖死,算「實用」等級而非高檔。後避震器為氣壓式短行程可鎖死結構,變速器同樣是Deore等級,整體看來實用度夠,只是價格嘛,如果是行家,花同樣的錢可以組一台「非常高檔」的登山車。但無可奈何,誰叫此車是BMW設計的!


腳踏車也講究剛性

車架方面,剛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高剛性不只耐用、耐衝擊而已,還關係到騎乘時的穩定性,登山車不比公路車經常高速巡曳,除非是下坡,不然在上坡及林道越野路段速度都不快,中低速的穩定性非常重要,否則騎乘起來就會有搖搖晃晃的不安全感。好的車架很容易抓到平衡感,讓駕馭者勇於挑戰各種高難度路況。以國人常用的17吋尺碼來說,輕量化前避震器車架重量能控制在1.5公斤內,如果全車採用輕量化零件,就有低於10公斤的可能,但價格昂貴,價格將高達三萬以上,通常稍具水準的登山車重量都可以壓低在11公斤左右。

沒有後避震器的車架穩定性通常都比前後雙避震器的車架來得優異,而且有後避震器的車架,光是好一點的後避震器就要花五千元以上的代價,車體重量又是無後避震器車架的兩倍。許多號稱無能量損失的雙避震器登山車,光車架含後避震器就要2萬以上的價格,更有高達十幾萬甚至破20萬的車架(如德國Nicolai製品),所以沒有五萬預算還是別碰雙避震登山車。如果您有心要騎乘林道、征服曠野,那就別花冤枉錢買便宜的雙避震器登山車,因為日後升級必定會走向兩萬元等級的高檔車架。

既然雙避震器車架這麼貴,但剛性又不如單避震器車架,那優點在哪?舒適就是最大優勢,長途騎乘碎石路面不會讓屁股有裂成兩半的痛苦感受。但雙避震器車架消耗大是一個傷腦筋的問題,經常騎乘避震器就會耗損,一換又是好幾千元的開銷,車架耐用性當然不及單避震器車架,長時間騎乘並不經濟,所以騎山路的好手通常不會選擇雙避震器車架,不但重(全車重量通常超過12公斤)、騎乘費力、價格又貴。如果只是要求基本的騎乘舒適性,可以選擇避震座杆或舒適型的避震座墊,這不失為折衷方案,不一定要買昂貴的雙避震器車型。

如果是下坡車(簡稱DH),沒有長行程的前後避震器是絕對行不通的,這類車輛價格都非常昂貴,準備七∼十萬塊才能買到水準以上的好車。但平常沒有人騎下坡車到處跑,因為車體、下坡道專用輪圈及雙肩式避震器超重,全車約16公斤以上,通常沒有中變及多段後變速器,騎乘姿勢也不省力。除非真的有計畫要玩下坡道衝刺,不然買此車通常只有掛在牆壁上欣賞的份,最後落得賤價網拍的下場。高價腳踏車並非跟腕錶一樣具有保值能力,所以要投資的話,買ROLEX比DH更有意義。

2
2

BMW旅行車:有前後土除及置物架便於長途騎乘使用,騎乘姿勢不若登山車「趴得這麼低」,為了節省力氣,而且騎乘路況都是以柏油路考量,通常都不配置後避震器,只有前避震器。

M-BENZ的越野、公路兩用雙避震自行車,後避震器是雙球型短行程氣壓式可調整氣壓,龍頭加高設計,長途騎乘比較省力。前避震器也是可調行程設計,整體造型介於越野與公路車之間,較適合多數人的使用需求,畢竟現在純粹騎林道的專業人士並不多。


避震前叉比機車用品還貴

好的避震前叉有可調避震行程、可調避震軟硬度、可鎖死變成無減震功能(省力狀態)、可調回彈速度、氣壓式有氣嘴可調整壓力避震結構、油壓氣壓混合式避震結構、線控等等讓初學者眼花撩亂的特異功能,但實際應用時「剛性」仍是重要的一環。好的避震器一騎上去煞個車、跳個落差就能感受到那結實的硬度表現。相對的,差的避震器不但軟,而且避震行程還會有間隙,能清晰感覺到前叉的抖動,跑山路下坡段就很沒安全感,從肉眼觀察就能看出整支避震器變形的情況,您騎起來會安心嗎?

好的前叉重量依然是評比項目之一,重量通常不超過2公斤,但是輕量化往往是剛性的天敵,所以碳纖維、鎂合金等材質都出籠了,也有鈦合金部品,但材質偏軟較不適用,除了輕的優勢外通常不耐用,適合都會騎乘。此外,許多前叉初次使用剛性都不賴,功能也讓人滿意,但用久了避震系統間隙就跑出來了!或者是漏油、漏氣、行程變短又變軟、異音、彈簧斷裂等等。耐不耐超絕對是品質好壞重要關鍵,不然經常騎乘者又要面臨按月、按季換避震器的困擾,玩家心目中的避震前叉售價都在五千到一萬多元的範圍,經常更換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所以最輕的未必是最好的,最貴的未必是最實用的。

2
 
M-BENZ的「科技」自行車,具備電腦扭力感應自動換檔系統,八段變速,後避震器阻尼軟硬自動調整,又是一部標準的「傻瓜自行車」,車聰明、人傻瓜!這是公路車不是越野車,也不適合當登山車,因為變速器齒比落差不夠大,車體也太重。當然,此車售價也登上「市面上最貴的自行車」行列之一,售價約17萬。
 
2
M-BENZ牛角平把公路車:很多人喜歡買登山車,但一輩子可能都沒騎上任何山頭!沒辦法,誰叫登山車造型比較帥!!但現在也漸漸流行平把公路車,畢竟騎個彎把車型實在是太「競技」而非休閒。公路車輪胎窄,阻力小,且重量輕,可輕易將全車重量壓低在10公斤內,騎乘非常輕鬆且速度非常快。為了減輕重量及體積,且考慮用途性,通常只配備24段以下變速器,此車與登山車最大不同乃「公路車絕對不能跳落差」,整體強度不足以承受高度震動。左邊為女用車款,售價約8萬2。


碟煞?V煞?霧煞煞!

我該不該選擇碟煞系統?這絕對是個好問題,因為一組好的油壓碟煞價值等同一組極高檔的前叉!如果省下這個錢,就可以換取一台舒適的雙避震器登山車。碟煞有分機械拉索和油壓兩種結構,油壓比較省力、制動力道好控制;機械式的制動手感比較不紮實、不精確,但小毛病少,不太需要調校。油壓設計不但重,調校問題大,故障率高,價格還是機械式的兩倍以上。

油壓碟煞存在難搞的煞車片間隙過小問題,一旦夾住碟盤,不但煞車溫度過高,而且騎乘費力。碟煞液壓油只有存在一點空氣或水分就很容易出現無煞車或容易鎖死的致命危機,所以不建議買便宜的油壓碟煞,除非您確定該產品有良好的口碑,但不同年份的產品也會有不同的評價。但話說回來,機械式碟煞質感始終無法和油壓相提並論。如果您是預算型玩家,而且怕麻煩又沒有熟識的朋友或店家可以幫忙維修,還是別碰油壓碟煞,不如將此預算投資在單車褲、排汗衣、吸水袋、安全帽、心跳計等開銷上。

碟煞真的會優於一般的V煞?這必須說「看使用情況」,畢竟一堆價格六位數的競技用公路車都還是傳統的夾器結構,不但重量輕、調校迅速容易、不易故障、價格便宜、煞車皮更換容易,而且V煞中仍有高檔的「四連桿」或「緩衝阻尼」設計,可增進煞車手感。用便宜的碟煞,不如選好一點的V煞系統。

一般人存在V煞制動性能不如碟煞的迷思,其實在平路上兩者絕對都有「將輪胎鎖死」的強大制動能力,足以讓人摔個狗吃屎!但問題出在險惡下坡,登山腳踏車遇到越野路況陡下坡機率偏高,在路面抓地力差的情況,制動「手感」變得非常重要,過重的煞車力道將輪胎鎖死瞬間絕對有令人尿褲子的刺激度,煞車力不足也是「等待上天堂」般令人雙腿發軟。此時油壓碟煞能讓騎乘者精確控制煞車力道,所以高檔的油壓碟煞本來就是對應惡劣下坡地形的利器,如果您是初學者買這玩意,就像攝影入門學生買超音波+防手震+固定大光圈的Canon白砲一樣浪費!除非您很清楚你的攝影目標是F1賽車。

V煞的制動手感差,主要是拉索式設計會有鋼絲的彈性問題,用力煞車時會感覺到鋼索的延展性,總是有軟軟的、煞不住的感受,按壓煞車手把的力道和實際制動性能不成正比。當然,此問題也存在於機械碟煞,只是好一點的V煞和機械碟煞的價格是差不多的!所以,不管您用什麼煞車系統,最終都是「預算」問題,對騎乘時的省力或舒適度並沒有絕對影響,但碟煞看起來比較有越野車的架勢!純粹是心理作用罷了!!(待續)

2
M-BENZ越野車:許多零件用上Shimano XT等級,這可不是蓋的!後短行程氣壓避震器有三段固定點,可調整減震軟硬,前避震器也是可調整機構,並配置前後油壓碟煞。就實用性來說此車足以勝任長途林道騎乘需求,但造型因「國產廉價腳踏車過度模仿」已經變得太平凡了!售價約12.3萬。當然,此售價可以給筆者組兩部高檔的登山車,但還是那句話「誰叫他是賓士」。